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把“趋势”当革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把“趋势”当革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工业革命》

作 者:[美] 彼得・马什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定 价:49.00元

【 智囊推荐 】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人类的制造业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我们现在正处于个性化量产阶段。这一概念推动了产品多样化从定制化量产继续向前发展。然而,这一生产方式甚少用于生产特殊到独一无二的产品。作者敏锐地指出,在新工业革命时期,开发新概念,加强公司间合作,并将研发成果应用于新产品所带来的利益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革命”已经成为畅销书界的一大烂词。此类或许可以归类为“未来学”的著作,一直是中国读者的最爱,以前喜欢用“趋势”、“浪潮”、“未来”、“展望”、“前瞻”等等,但这些词汇显然不如“革命”二字更能让人心旌摇荡、血脉喷张。

革命意味着推到重来,意味者重构秩序,所以对所有使用这种大词儿的说法我都抱有警惕。尤其是说到经济发展、说到工业制造、说到生产模式、说到管理方式,哪来那么多革命?目前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转折,都是在发生了若干年之后,人们才慢慢发现,从来没有一场被发现并准备的革命在经济领域发生过。

所以《第三次工业革命》肯定是本烂书,当然以此类推,我在这里推荐的这本《新工业革命》虽然比那一本好点,但依然是本烂书,可我依然要向大家推荐这本烂书。有些书是因为写得好流行的,有的书是因为出的及时而流行的,你在饥饿的时候不能抱怨一顿粗陋的饭菜,此类“革命”的书值得一翻就是这个道理。要不,你就真out了。

“革命”更多时候只是一种趋势

这本书诞生的背景是欧美对制造业的重新关注。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让美国人彻底明白,只靠金融只靠现代服务业是不能够支撑起一个大国经济的。在此之后,新上任的总统奥巴马力排众议,向濒于破产的通用汽车伸出了援手,让这家重病缠身的汽车企业终于活了过来。在第一个任期里,奥巴马多次前往底特律、芝加哥等老工业城市,向工人嘘寒问暖。在和病中的乔布斯见面的时候,奥巴马还认真的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有些过分的要求:“为什么不把苹果的生产工厂搬回美国。”奥巴马的所作所为,早已不能被看作是为了赢得选票向工人阶级的示好,重振制造业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到民众的普遍共识。2011年,美国丢掉了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桂冠,这进一步刺激了美国人的神经,有关工业的话题突然之间热了起来,相关的专著也一夜之间涌现出来。而对中国而言,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帽子后面是高额的环境资源成本、人权成本,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也是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于是,新工业革命的话题也变的十分应景。

老实说,这本书可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名字――《世界工业发展历史故事选》,这也是本书的有趣之处,它介绍了很多在普通读者视线之外的工业发展故事,包括钢铁业的兴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由来、记忆金属在热水壶上的应用、轴承和内燃机作用、液晶屏的玻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等等。作者是《金融时报》的产业记者,对制造业很熟悉,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把制造业五花八门的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的语言。但遗憾的是,从这些零散的案例中我们并不能找到新的技术革命必将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的逻辑。这种书到底在逻辑上有多粗陋,只要你认真看看对中国制造的描述和分析部分就够了。实在只是些浮光掠影的老生常谈和浅尝辄止的浅显分析。

在另外那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书中,作者将蒸汽机的使用和电气化称作人类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将基于互联网和新能源技术上的分布式能源的广泛使用称作递三次工业革命。其实,这不过是把一种早已存在并正在推进的普通技术使用耸人听闻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只是一种趋势,就像网购正在吞噬零售商的份额一样仅仅是一种趋势,尽管是一种重要的趋势,但绝不是革命。

发现制造业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工业革命,并多找出来两次。作者认为从18世纪末到现在人类一共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运输方式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这些革命将人类生活不断推进到现在这个样子。在作者看来下一次就是五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05年,并将持续到2040年,“这一次的工业革命的许多重要因素都与之前的变革密切相关”,“前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仅仅限于发达经济体,第五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影响将均匀的遍布全球。产品的制造地将更加分散,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会将其制造业链条混合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新时代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这个观点我表示赞同,但这显然是一个已经发生的现实而不是对未来的描绘。

当然,如果我们不用像本书的标题那样,从书中寻找“新工业革命”的逻辑和论证过程,而是从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一本不错的读物。它的价值在于对人类社会目前的各种模式的生产方式和其来历进行了一次案例式梳理。更为重要的是,书中的很多案例是是目前中国相对较少的高端制造业的典型案例。例如“利基制造业”一章中的某些案例,对中国企业绝对是个陌生领域。很长时间,我们习惯把“隐形冠军”等同于利基企业。而事实上,中国家100%的隐形冠军说不上是高水平的利基企业。在打火机和缝纫机针上的相对垄断是别人放弃后的市场空白形成的规模效应。而真正的利基企业是那些凭借独家技术将别人挡在门外的高科技企业。例如美国康宁公司,目前垄断了全世界级的70%以上的了LED玻璃生产份额,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一直以来唯一的产品就是玻璃,而且永远占据在这个领域的最高端。更为可贵的是,它们不断的为自己产品在新领域的使用寻找方向。这些利基公司不仅扮演了优秀供应商的角色,同时也是高科技产品的引领者。事实上,目前那些活的最舒服的企业几乎都是利基企业――龟缩在一个十分狭窄的领域,赚取着最高的利润。

对中国工业企业来说,好消息是,人们开始再次发现制造业的重要性,坏消息是,发达国家开始掉回头来重新重视制造业。说到底,新工业革命到底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技和科技的使用方式对制造业的重要程度来说越来越明显,依靠环境代价和低廉劳动支持的制造业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