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景岸线带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景岸线带植物的选择与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阐述水景岸线带的类型,介绍水景岸线带植物选择应用,以为水景岸线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景岸线带;类型;植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83-01

水景岸线带可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空间,同时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小气候调节及环境美化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水景岸线带的驳岸过度强调泄洪排涝功能,致使其作为生态交错带的功能逐渐降低或丧失。实际上,生态岸线带除了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协调的河道景观外,还可以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因此,开展湿地水景生态岸线带的研究对于保护湿地水景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1-2]。

1 水景岸线带的类型

1.1 硬质岸线带

指运用钢筋混泥土修筑而成的岸线带,主要用于坡度比较陡、水流速度比较快、容易受到冲刷的岸线带。

1.2 生态岸线带

指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人工驳岸,可以充分保证岸体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挡土和抗洪功能柔性驳岸[1-2]。

1.2.1 块石护坡岸线。指运用铺设干砌块石或片石等休整的岸线,增强抗洪能力,坡上种植植被。另外,块石也为水下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1.2.2 生态石笼岸线。指在水流比较急或者在水流转弯幅度较大的区域,为缓解水流对岸线的冲刷,以及满足抗洪、泄洪的需要,利用石笼驳岸的形式处理岸线带,可满足水下生物栖息,形成比较生态的水生环境[1-2]。

1.2.3 木桩岸线。通常运用杉木桩等对水景岸线进行分隔,防止水冲刷岸线,木桩下种植沉水、浮水、挺水等水生植物,减缓对岸线带的冲刷,木桩上种植湿生植物进行护坡的方式,生态效果与观赏兼顾。

1.2.4 植草砖岸线。运用植草砖铺设岸线,砖块空隙种植多年生宿根植物或草,是一种既护坡又兼顾观赏性的岸线护坡方式。

1.3 自然岸线带

完全自然保留原生态,没有过多人工干预的,是经过长期或多年水流冲涮而形成的自然岸线,其水下有适应生长的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岸坡有湿生植物,岸顶有乔灌木等生长,已经形成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2 水景岸线带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2.1 水景岸线带植物的选择原则

2.1.1 首先要考虑其生态功能,要具有较护坡、防护及抗污净化能力。人工水景容易外界干扰而遭受污染,因此选择植物时抗污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力首要标准。同时伴随污染物的通常是病虫害,因此,对抗病虫害能力的强弱就成为了植物选择的另一大指标[3]。

2.1.2 选择的植物适应性要强,最好是本地的乡土植物。生长比较稳定,抗逆性好,尽量少用外来不了解的植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逐步形成群落生境,成为微生物繁殖的温床,从而形成稳定的水景岸线带生态系统。

2.1.3 最后考虑选择植物的观赏性。水景的建设,除了具有生态功能外,还要营造供大众观赏、休憩的场所,如果选择的植物既具备生态功能又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2.2 水景岸线带植物的选择应用

岸线带由岸底、岸坡、岸顶3个部分组成,受消涨带、岸坡固土等因素制约,植物的选择应用必须讲究科学,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还要根据水景岸线的土壤等地理特征因素进行精心选择搭配。对于水体―陆地―驳岸的衔接关系、水生―中生―湿生植物的利用以及地被―灌木―乔木植物的配置3个重要的岸线带构成要素研究,合理把握好尺度,同时注意岸线带竖向植物选择的重要性,使得岸线带植物选择配置多元化,达到自然生态野趣的效果。岸底水面植物的选择应用,依据水的深浅可以分别栽植浮水植物、挺水植物、耐水湿植物等。沉水植物有苦草、眼子菜等;浮水植物通常选择睡莲、荇菜、萍蓬草、芡实、水憋、聚草等;挺水植物有芦苇、水蜡烛、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红蓼、翠芦莉、水松、中山杉、水紫树、河桦等。岸坡植物由于雨季来临要经受短期的水淹,因此要尽量选择能够耐水湿的植物,乔木可以选择落羽杉、池杉、水杉、垂柳、乌桕、枫杨等;灌木可以选择水麻、醉鱼草、柽柳、黄馨、金钟、木芙蓉、木槿、夹竹桃、金丝桃等;草本可以选择常绿水生鸢尾、黄菖蒲、千屈菜、花叶芦竹等。对于水景岸线带植物除了考虑耐水湿外,还要考虑其水土保持型植物的应用,如国槐、乌桕、榔榆、构树、枫杨、桑树、苦楝、杨树等,而水质净化型植物则有香蒲、石菖蒲、茭白、灯心草、千屈菜、芦苇、水葱、水烛等一些水缘植物,这2种功能类型植物的选择对于保持水景生态性起到重要作用[4]。

3 水景岸线带的建设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岸线带的植物选择应用是一门学问,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需要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景观学等学科交叉综合,岸线带的建设必须在满足稳定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美学、景观生态学、物理学等理论,营造建设满足生物生存需要以及人们观赏的需要。只有了解掌握各种不同材料以及材料组合的不同形式和适用范围,才能灵活选择,运用各种材料组合[1-2],构筑良好的、多功能的水景岸线带,才能真正使其发挥生态功能及观赏功能。

4 参考文献

[1] 钱畅.城市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 丁丽泽.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评价与设计应用[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3] 赵克文.城市景观水系中的生态驳岸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111-112.

[4] 竺军,陈望清.城市滨水岸线生态驳岸设计初探[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