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天花影之后――读《安娜.卡列宁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天花影之后――读《安娜.卡列宁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她,撞进了道德与爱的迷宫,幽暗一片,仿佛消失在别处,一次次地消失,却又无处不在,她,就是托翁笔下的安娜,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这使她在各种场合美得惊艳绝伦,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最终还是以“这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身后,有一个人,他在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秘密和最终命运。他,就是托翁。那么,除了展示生活,托翁在《安娜》中留给了我们哪些比对社会生活的展示更加珍贵的东西呢?安娜的悲剧在今天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生命之轻与生命之重能否兼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安娜!

【关键词】安娜;悲剧命运;托尔斯泰

俄罗斯文学中,安娜可谓绝代佳人。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底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多莉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安娜又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一经接受弗隆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荡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不过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处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这是个无爱的家庭,由一开始结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机,而当弗隆斯基出现,安娜心中压抑已久的爱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她于是不顾一切地与弗隆斯基结合了。她曾对弗隆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挣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的人格,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弗隆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如果说安娜从前在跟卡列宁的关系上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那么现在,她在与渥伦斯基的关系上却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她对渥伦斯基估计过高,期望过大。她以为他能带她逃离“虚伪与欺骗”的社会,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错了,他带给她的永无止境的痛苦矛盾与恐惧,远远超过他带给她的生之欲望与欢乐。他的爱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剧的绝境,她控诉这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如果没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没有弗隆斯基跟安娜的爱情,便没有卡列宁家的破裂,更没有安娜悲剧结局一百年来带给人们深深的震撼!当我们向安娜的美倾于由衷的叹赏时,我们不能不为其悲剧的结局痛心疾首。一个优美的女性,要求的不过是真挚的母爱和情爱,而就是这样一个正当的生活权利,却在那样一个社会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拜伦曾经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安娜的爱是热烈的,执着的,一无反顾的,甚至是疯狂的,这不由使我们想起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雷雨》中的繁漪:“爱起来像一把火,能把你融化;恨起来也像一把火,能把你烧毁。”

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安娜从一个家庭贵妇转变成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女性,其间折射出安娜个性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增长。但安娜不是朝秦慕楚之流,更不是所谓的,她的志趣和精神远远高于她的同时代人。或许悲剧感总是崇高感。安娜驭时代之风,踏荆棘之路,冒险独行,不计归程,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追求美好的人生,但却以悲剧告终。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即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惊人美丽的头。安娜性格自身便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面对社会,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和独立的要求。她曾对弗隆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什么也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附在弗隆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弗隆斯基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纵在弗隆斯基的手里,甚至在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吓得浑身发抖。她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源于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愈是临近悲剧的结局,安娜的内心矛盾冲突就愈是复杂,深刻,尖锐。她的内心永远充满了惊涛骇浪,她爱得那样深切,却又爱得那样痛苦。她觉得自己酿造了一切罪过,又觉得一切罪过吞筮了她!从一定程度上说,安娜的死是一桩社会的悲剧。是当时的整个社会制度造成了她的死亡。安娜的行为本来就是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挑战,但是她太孤单了,力量忒悬殊了,她没有希望能取得胜利。上流社会敌视她,甚至侮辱她,她的处境十分困难。托尔斯泰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安娜自杀前的绝望和醒悟。她看透了那个社会,对它再也不留恋了。临死前,她恨恨地说:“这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也是托尔斯泰对那个社会的判决。小说的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是圣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上帝认为:如果什么人不满意上帝为他安排的命运而向上帝抱怨,那么必将受到惩罚。这个题词当然是针对安娜的,尽管她在社会面前是无罪的,但作家还是认为,她放弃了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因而在上帝面前还是有罪的,她因只听从感情的驱使而遭到毁灭就是上帝的惩罚。如此一个丰满凸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成了作家笔下一种永远惊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文献】

[1]倪蕊琴.2000.《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符日丹诺夫.2001.《安娜卡列宁娜的创作过程》.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