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拓展 趣教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拓展 趣教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古诗言简义丰、语意跳跃、意境深远。只有合理挖掘教材,有效拓展语言空间,丰富古诗内涵,充实文本形象,开辟出便捷的阅读通道,才能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促进情感感悟。

【关键词】拓展;兴趣;情感;想象;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类文本占一定的比例。常见很多教师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翻译诗意的方法,比较单一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往往造成教师教得枯燥、沉闷,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从这类体裁的课文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它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下面我以在这篇课文中进行拓展语言空间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拓展问题 走进故事

从阶段教学目标考虑,各个学段都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古诗的词语凝练,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具有丰富的意蕴,如果仅停留在字面的讲读上,跳不出翻译诗意的框框,就不可能领略古诗的韵味,也无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要在古诗的关键处进行恰当的拓展,架设起理解文本的桥梁,情感上才能与诗人引起共鸣。

题目是一首诗的灵魂,隐藏着许多内涵。一开始我就牢牢抓住本诗的题目,抛出了一个引爆点:“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由“题”而生的问题相继产生了:“谁送谁?”“在哪送?”“何时送?”“怎么送?”“送到哪?”“为什么送?”通过穷根究底地追问,学生自主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一场强烈的“头脑风暴”,课题中的疑点迅速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课文的内涵。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从诗文中逐步找到答案。此外还借助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李白的生平、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交往的逸闻,获得了更为具体的认知,大大充实了古诗的内容,这样学生很快就读懂诗题背后的故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拓展课题入手,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文中的故事,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核心教学目标服务。

二、拓展想象 走进古诗

古诗的主题,是语言和情感的聚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李白在名楼“黄鹤楼”送别名人“孟浩然”前往名地“广陵”,表达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两位不同寻常的风流潇洒的浪漫派诗人的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送行地点与友人欲前往的繁华的目的地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与众不同的诗意。表现了一种得意之人充满诗意的离别,充满喜悦的离别,充满向往的离别。

本课的阅读指导向着体验情感的终极目标,以语言训练为凭借,借助课件、表演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古诗内涵,充实文本形象,促进情感感悟。这样依托学生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形成富有情感色彩的画面。可以这样教学:

师:诗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三月?

生:是烟花三月。

师: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图景?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PPT, 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好词来描绘?

生:是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三月。

生: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三月。

师:此地黄鹤名楼,天下绝景,令人浮想联翩,此时春光烂漫,令人陶醉,此刻两个浪漫的诗人依依惜别,请反复朗读诗句,头脑里浮现出这一番别样的情景,再到学习小组里交流读后感受,然后试着演一演他们话别的细节?

生:李白拱手道:“孟兄,江南的美景如画!您这一去,我好生羡慕,又万分不舍啊。”

生:“贤弟不用不舍,扬州离这儿并不远,要是想念我,就快快来扬州与我聚聚吧。”孟浩然紧紧地握着李白的手。

生:“孟兄,咱们后会有期!”李白满眼期待。

生:“贤弟,请留步,来日再聚!”孟浩然昂首阔步。

师:从你们的汇报中,我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是那么不舍,那么潇洒,那么豪迈。

这样引导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画面表演出来,想象中的表达就促进了文本语言形象的拓展,加深了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融合。

三、拓展积累 走进名篇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应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封闭式教学,而应营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让学生以更广博的知识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有了学习本课的铺垫,学生对送别诗渐生兴趣。于是,我趁机鼓励学生阅读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些都是盛唐时期唐人送别诗的代表作,堪称感人肺腑的名篇佳作。试图以兴趣开启通往名篇阅读的大门,进一步感受友情的温馨,再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体会到送别诗表达的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这样通过拓展课外阅读以丰富积累,不仅扩大了学生阅读量,还能迁移学法,巩固学习效果,真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古诗的语言浓缩、意味深刻,常让学生止步不前。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挖掘教材,有效拓展语言空间,展示语言内容的情趣,把凝练的语言变成有趣的故事,把平实的语言化成生动的画面,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卓有成效、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而且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飘逸。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黄桂林.在教材处理中彰显亮度.《福建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