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教学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

一、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应真诚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鼓励和关心。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而且亲切的目光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

其次,要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求异,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悦纳性氛围。历史学科因其传授的均为过去的事情,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简单地接受固有的定论,因此要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和因循已有结论,能运用辩证、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用怀疑求异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那些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观察、思考、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生,使他们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冲动的机会,将学生从简单的“吸收――存储――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自由探索、标新立异,百家争鸣,进而实现“探索――转化――创造”。

最后,让学生拥有“试一试”的机会,变“我讲你听”、严守纪律的被动接受的填鸭式为“你听我讲,我也听你说”、“你问我答,我疑你释”的生动活泼、宽松自由、主动探索、平等交互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情境

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中学生喜新好奇、兴趣较广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除沿用一些常规的、简单的问题来解决的同时,更应创设一些有利于培养、激发创新意识的情境,可以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假设,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作出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分享成功的喜悦。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最难且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合乎事实地表达出来,亦即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后续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提出问题,第一,当前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第三,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提出上述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内在联系,求得透彻理解,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质疑、探究的有效学习策略。

三、探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方法

我们强调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氛围以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唯我独尊,散漫无序,更不是教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知识的过程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他们的身心急剧变化,正走向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而由于现在的青少年与父辈的沟通相对较少,自以为是和任性的情况较为明显,对空洞的说教极易感到厌倦,希望什么事情都能够自己动手试一试。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欠缺,任其发展无疑会走许多弯路甚至是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学习上最缺乏的是什么?本人认为,他们在学习中最缺乏的不是勤奋,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学习方法的归纳和积累。正是由于在以前的教育模式或方式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教育界中的“授之以渔”呼吁已经发出了多年。我们应该更进一步,不仅要能够“授之以渔”,还要引导他们培养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知识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通过探究知识本身和知识的形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