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盖尔曼自杀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末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马林斯基剧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了柴可夫斯基歌剧《黑桃皇后》。1890年,《黑桃皇后》就是由马林斯基剧院首演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马林斯基在捷杰耶夫的统帅下,已成为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名片,因此由他们全班人马上演的《黑桃皇后》,自然更引人关注。
如果说,以前上演歌剧观众最为关注的是“卡司”阵容,那么现在的歌剧演出已进入了“导演时代”,或者说当代歌剧已进入了“制作时代”――经典歌剧经过长年累月的演出,观众多少都有些审美疲劳,如何以现代的眼光和理念挖掘经典歌剧的内涵,并辅之以当代高科技舞台技术推陈出新,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已成为上演歌剧的一大看点和题中应有之义。
此番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黑桃皇后》,是马林斯基剧院2015年的新制作。该制作也秉承了这一理念,而此制作最关键的玄机在于:序曲前,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头戴拿破仑帽的男童(这个角色原剧本中是没有的,据称是“恶灵”),他接过了假面伯爵夫人授予的三张纸牌后,在舞台前搭建了一个“A”字形纸牌。接着序曲奏起,其中有三张纸牌的动机、伯爵夫人不祥的主题。《黑桃皇后》的主要情节就是下级军官盖尔曼威胁伯爵夫人说出三张纸牌:三、七、A,而他最后就是输在了A――此牌不是A,而是黑桃皇后!
这个“恶灵”男童将“恶”附身盖尔曼后,又变身童子军领头,然后消失在舞台上。而那个孤零零的A字形纸牌,就一直矗立在舞台前面,随着剧情一幕幕一场场的展开,它似乎在默默暗示观众:这个“A”可不是虚设的――就好像舞台上有一枚炸弹,这枚炸弹早晚要爆炸的。那么,它将会如何爆炸呢?将近三个小时的歌剧,已临近尾声了,那个“A”依然站立着。就像猜谜,它的谜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当盖尔曼赢了前两张牌,狂赌第三张牌是A――刚才说了,结果不是A,而是黑桃皇后!绝望之下的盖尔曼惊恐万状,猛然倒在舞台前区的A字形纸牌――默默站立了近三个小时的A字形纸牌,终于被轰然压垮!
按照剧本,盖尔曼在输了第三张牌后,是拔枪(剑)自杀的,但此版《黑桃皇后》,盖尔曼在扑倒A字形纸牌后,如雕塑般凝跪不动,唱出了最后的哀伤之歌――人们不禁要问:盖尔曼结局如何?他究竟死亡了吗?其实,戏演到此,即使盖尔曼的肉体还在,他的灵魂也已经死亡――他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赢得赌局,进入上层社会(甚至不惜抛爱情)。现在,一切鸡飞蛋打,他的人生已经到此结束了。我认为,这是此版《黑桃皇后》制作中最为成功的创意。以往看此剧,每到盖尔曼最后自杀,总觉得情节有些突兀,现在经过导演阿里克谢・斯特潘约克的奇思妙招,以“虚”充“实”,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最后“恶灵”男童再度现身,为“死不瞑目”的盖尔曼轻抚眼帘――首尾呼应。
除了主框架,导演在一些细节上也有妙笔。如第二幕第二场,盖尔曼潜入伯爵夫人居室,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威胁她说出三张纸牌。在这里,一般处理都是伯爵夫人吓得惊慌失措,而此版却相反――最受惊吓的却是盖尔曼,他居然跌倒在了伯爵夫人椅子上!想想也有理――所谓做贼心虚是也,做坏事的人往往内心最恐惧。另外,第三幕第一场,盖尔曼的军中卧室,剧情是伯爵夫人的灵魂(幽灵)出现,此版设计为伯爵夫人突然从盖尔曼的床铺中现身,亦真亦幻、别出心裁,合乎当时人的恐惧心理。
此版舞台布景也很有特色,框架型的如油画般的古色古香、流畅灵动的场景转换。其中“唱主角”的是一根根圆柱,这些圆柱变化多端,忽而是场景建筑的组成部分,忽而又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流动分割成不同的场景展现,兼具悦目的视觉美感,令人赞叹不已。
当然,欣赏歌剧,演员的演唱永远是重要的。饰演男高音盖尔曼的米哈伊尔・维库阿,第一幕第一场先声夺人,赢得观众热烈掌声。但也许发力过猛,嗓音质量后来有些下沉,直到终场前唱功状态才回升。此君的一大特点:演唱非常入戏,角色感强。饰演丽莎的艾丽娜・裘丽洛娃,是位女高音新秀。第一幕她没唱好,高音时嗓音有些嘶哑;后两幕渐入佳境,声音结实洪亮,感情充沛。饰演伯爵夫人的伊莲娜・魏特曼比较中庸,对角色的心理刻画表现一般。饰演托姆斯基伯爵的男中音罗曼・布洛登科和饰演叶列茨基公爵的男中音阿里克谢・马可夫,表现上佳。尤其是后者,堪称一流,在演出结束谢幕时得到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俄罗斯盛产一流的男中低音,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