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ERP系统环境下关键节点业务处理优化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ERP系统环境下关键节点业务处理优化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同规模的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模式各异。小型公司由于业务规模不大、性质简单、考虑实施信息系统控制成本高等因素,一般以人工处理为主,信息系统处理为辅。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因业务规模复杂、程序繁琐等,单纯靠人工处理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借助一些特定的信息系统来不断优化业务处理,以达到对业务更高的管控要求。笔者主要从大中型公司业务处理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所在公司(某大型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探讨在erp系统环境下,如何利用该系统较好的兼容性这一特点,上线诸如银企互联系统、电子订单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仓库管理系统等。见图1。充分发挥ERP系统和这些系统的联动效果,以达到在关键节点业务处理优化的效果。本文拟分别从业务背景、业务优化的思路、系统风险的防范等三个方面对上述信息系统一一进行介绍。

一、银企互联系统――实现企业财务处理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集成高效作业

(一)银企互联背景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渐增大,大量的收付款业务操作业务需要在网上银行进行;但网上银行同企业的财务处理系统没有任何对接,所有这些业务需要人工跟进查询收付款、取回单,并将该信息同步到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等)中;这种跨平台操作网上银行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会产生查询不便,数据不同步,人工录入数据存在出错等问题;所以传统的单点作业方式不仅使企业财务系统同银行业务系统数据不同步,而且数据量巨大,导致人工投入也很多。

(二)业务优化思路 笔者所在的公司在2009年6~8月上线了银企互联系统,上线后有了以下改进:一是信息的同步性大大提高:上线之前,企业财务系统和银行数据处理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系统之间的往来业务处理需要依据纸质单据的传递和手工录入的处理。由于单据传递的滞后性等因素导致两个系统数据时常不一致,同步性太差;上线之后,银企互联有机集成了企业财务系统和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往来款通过系统的对接可以同时在两个系统之间产生信息记录,提高了银企之间业务信息的同步性。二是信息处理的准确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上线之前,资金往来需要根据银行账单手工输入企业的系统,不仅效率低而且难免有出错的时候;上线之后,ERP系统中的客户往来信息凭证可以自动生成,避免了手工的低效率和误操作,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三是数据的安全保障级别进一步提升:上线之前,银企之间的资金往来大部分节点采用手工控制,在人手紧张的阶段出现过不相容岗位集一人的情况,导致时常发生错误甚至舞弊;上线之后,对于原始数据的提报、业务内容审核、资金划转的审批等分别有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权限进行操作,实现了流程化控制。通过系统定期自动提示更换密码等系统流程控制,更有利于防止错误和舞弊。

(三)系统上线后的再生风险防范 由于上线该系统后,款项的往来、费用的报销等全部在系统中进行,可能会由于两个以上的人员互相串通而使企业的资金轻而易举的转了出去。由此,整体层面上,企业需要对员工的道德进行正面引导,加强员工的道德守则控制。具体控制层面上,包括:使不相容的权限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对系统审批的授权需要更加严格;定期更换权限密码,防止泄露;加强对审批的纸质单据的定期检查,防止造假及舞弊。

二、客户订单管理系统――整合企业与客户间资源,提高订单管控效率

(一)客户订单管理系统背景 在传统的从下订单到发货(假设制造商的产品通过经销商卖给最终用户)的处理流程中,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便:一是订单处理效率低下,经销商通过传真等手工方式进行,制造商的业务部门再用电话等方式确认后通过手工录入发货系统,这样导致处理时间的缓慢和低效率。二是订单运行透明性较差,经销商自下订单之日起,该订单在制造商仓库里是否有是不知道的。若没有,何时排产、何时生产、何时入库、何时发货等都需要人工的沟通,不能对该订单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三是制造商和经销商或客户的信息共享性较差,一方面,客户对于制造商的库存等信息的沟通停留在人工处理层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制造商对于已经售出的产品跟踪情况(比如最终客户的背景资料、跟踪服务状况等)难以持续,这对于制造商对后期的产品规划很不利。

(二)客户订单管理业务优化思路 依托ERP系统上线客户订单管理系系统后,上述问题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订单处理快捷、方便,经销商通过该网络系统可以远程下订单,解决了手工处理订单可能涉及信息失真及处理的低效率问题;订单运行透明、高效,经销商通过该系统的终端,可以随时查询自己所下订单的分配、生产、验收、储存、发运等过程;避免了因为订单状态与制造商的来回沟通,使信息传递更为高效。制造商与经销商信息高度共享:一方面,经销商可随时查询制造商的库存情况及账款往来情况,对于经销商快速扑捉商机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对于制造商来说,该系统可以帮其随时掌握产品在经销商的出入库及存货管理情况、及时监控产品是否超期、经销商卖给最终用户的价格是否符合其销售政策、经销商对于意向客户的跟踪管理情况及保有客户的回访等维护情况。及时指导经销商改进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产品的销售。通过笔者所在公司2008年~2009年上线前后的对比变化:该系统缩短了80%的订单处理时间,有效的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财务流的同步速度,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三)需要防范的风险 该系统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但也存在一些系统风险:由于客户订单操作失误导致发错产品时常存在,所以需要对客户经常进行培训以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客户随时下订单及取消订单,对制造商安排生产造成了极大不便,需要对订单处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由于该系统的开放性可能会导致制造商或经销商的某些信息泄露,需要双方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防护。

三、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企业与供应商资源,提升采购管理效率

(一)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背景 传统的采购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面临以下问题:供应商管理方面,没有系统化的、详细的资供应商信息库,档案维护量巨大、查询效率极低,不利于形成一个公司战略供应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方面,无成本竖向、横向分析信息库,成本对比分析比较困难,不能为采购员提供有效的降成本谈判依据;成本分析方面,基础报价资料手工收集,效率低;合同管理方面,合同手工管理数据量大,查询不便,与供应商传递合同方式效率很低;采购信息管理方面,供应商与采购方通过EMAIL、传真信息交流,易出现信息发送不及时、混乱、漏发等问题。

(二)采购信息管理业务优化思路 笔者所在公司近期上线了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从采购部门得到的反馈来看,实现以下业务的优化。供应商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电子信息库,通过对企业的四百多家供应商分类管理,使供应相同件的供应商进行优化整合,减少了25%的供应商数量,提高了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方面,以系统为支撑建立纵横价格信息库,通过系统集成,快速生成参考目标价,不仅为成本谈判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撑,而且为内部成本管理也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信息传递及时高效,通过互联网竞价还可以降低费用、提高效率;成本分析方面,通过建立纵横价格信息库,可以从不同纬度对成本数据进行抓取,有利于成本分析快速、高效;合同管理方面,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合同并管理,对于公司签订诸如钢材等随行就市的产品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还可以实现异地谈判和合同电子签章,避免了纸质合同的低效率;信息管理方面,通过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平台信息交互,实现了供需双方的资源高效共享,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采购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但共享的同时导致某些信息的保密性降低,所以需要加强采购管理的控制水平,使其能够实现采购方和供应商的双赢;另一方面, 该系统仅仅是一个采购管理的平台,用以提升采购管理效率,但本身是不会带来成本的降低,需要更多的依赖人去沟通和谈判,来完成成本的降低。

四、仓库管理系统――提高库存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提升存货管理水平

(一)仓库管理系统背景 对于大中型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存货品种的多样性及及性状的复杂性,现代仓库管理面临诸多的问题:作业效率低问题,靠手工在办公室PC把业务数据录入ERP系统,不能移动、不实时、操作不方便;库存不准确问题,事后手工录入ERP单据繁琐易错、数据延迟,导致ERP库存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出入库常发生错漏问题,出入库时靠人工核对物品、数量容易错漏,导致发错料、收错货,影响生产和服务质量;物资积压问题,即使建立了先进先出的物资管理规定,也会发生由于没有系统控制导致发货随意性太大,先入库的物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积压物资,造成存货积压损失。

(二)物流管理业务优化思路 笔者所在公司通过上线仓库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仓库管理系统和ERP系统的对接,利用扫描枪、条形码识别等工具,实现物资的入库、仓储、出库等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了该管理环节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一致性;相比之前公司对于两万多个品种的零部件实行手工的操作导致物流和信息流不一致来说,此系统稳步提升了账实相符率,为采购等后续管理行为提供较为可靠的库存决策依据;通过ERP系统与仓库管理系统对接,减少了手工操作,节省了人工成本;通过系统来管理和规范作业员作业,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管控了作业人员未按流程的弊端,使上下工序的连接性更加紧密;通过库龄管理模块,利用系统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办法,缩短物资在仓库的放置周期,提高仓库面积的利用率及周转率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包括:一是仓库管理系统使收发货及与供应商的结算等交易处理依赖于系统中的BOM(物料清单)和已经维护的价格作为依据,缺乏可视轨迹。由此需要加强对系统中BOM清单及结算价的维护和管理,防范由此带来的成本及结算的错误。二是仓库管理系统与ERP系统为两套独立的系统,如果两者接口做的不好,会导致两套系统的数据不一致,更加难以为管理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撑。由此,对于接口一定要充分重视,做好后先进行有效模拟,成功后方可上线。三是仓库管理系统为外部系统,系统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管理难度大。由此,应有系统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流程标准,做好权限和主要节点的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对于大中型公司来说,上述信息系统能否促进企业业务处理的优化,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系统的实施必须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实际情况,直面企业治理薄弱环节,从企业管理控制的实际角度出发,做好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的融合,避免与企业实际格格不入的“空降兵”式信息系统;第二,关注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一方面,需要坚持在上述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变更和维护方面做好预防性控制;另一方面,做好上述信息系统的输入、处理及输出等环节的应用控制,确保信息系统控制的完整性、准确性、经过授权和访问控制。在此基础上,定期评价上述信息系统控制措施的效果,及时反馈和改进,使信息系统更好的服务于业务的运行,达到企业在上述环节业务处理优化的加成效果。

参考文献:

[1]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