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土家人的洋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土家人的洋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里的土家族人将土豆叫“洋芋”。“洋芋”这个美名从何而来,我没有考证,只好猜测:大约是舶来品,因此“洋”吧。自从它“舶来”,就在山里安了家,并和土家人一道演绎不同寻常的命运。

土家人有三大主粮:苞谷、洋芋、小麦。洋芋排行老二,地位自然比平原上做蔬菜用的“土豆”高。

平原上的土豆夏种秋收,生长周期短,水分多,淀粉少,不中吃。山里的洋芋则相反。

严冬,土家人顶着寒风,在坡地上播种;第二年春夏,又顶着烈日,上几遍肥,薅去三四茬草,流下无数汗水,直到盛夏时收获。

收获时最苦最累。一家人必须在一星期左右收完几万斤洋芋。否则,收早了,它们还未成熟;收迟了,它们会恋土,很难挖出来,而且会变质。因此,要抢着时间收。这时节,正值炎夏,太阳最亮最火。人们来到地里,先拔草,然后挖的挖,捡的捡,背的背,一会儿头上都蒸气腾腾,脸上直掉汗珠子,衣衫湿透,像从水中捞出一般。一天下来,骨头像要散架似的。如果第二天不下雨,天刚亮就得起床,又到地里如此劳累一天。如此一天接一天,直至收完。

由于土家人流的汗水多,种出的洋芋水分少,淀粉多,就格外好吃。将洋芋削去皮,可以煮、蒸、炕、炒、炸,花样百出,各具风味。其中,最好吃的当属“炕洋芋”――将洋芋四面炕出焦黄焦黄的锅巴时,捏一捏,软乎乎的,但不易破裂;咬上一口,就露出里面白花花的粉子来,趁热吃,特香特香。炕时,如果放上菜油、盐和香料,一会儿,洋芋表面就会镀上一层油亮亮的金色硬壳,吃到嘴里,又是一番风味。这,实在是土家人辛勤劳动后的一大享受。

可是,在动乱年代里,土家人却享受不到这种人间美味。那时,粮食少,人们常吃野菜,乃至草根、树皮,洋芋自然金贵。土家人不敢摆“花架子”,只能将洋芋剁成碎米子,加在苞谷面里一起蒸;由于为了节约而没有将洋芋削皮,蒸出的“芋苞饭”又黑又灰,又淡又糯,流浊水,很不中吃。然而,这在动乱年代里是土家人的上等食粮。

自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联产责任制后,土家山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粮食满仓,猪羊成群。洋芋年年丰收,人吃了,猪又吃,还是吃不完;让它们烂掉或者冻坏吧,不但一年辛苦白搭,而且占地方。

怎么办呢?

国家改革开放后,土家山寨的大门向外敞开。活络的土家人将洋芋运出山外,换来白花花的大米。机灵的土家人常守在街道旁,摆一小食摊,炕出金灿灿、油亮亮、香喷喷的炕洋芋,卖给城里人;宾馆、餐馆也常常用炕洋芋招待山外来客,甚至用它们款待外宾。这些宠物往往被一抢而光,十分叫座。智慧的土家人还把洋芋制成各种干菜,装在塑料袋里,销往山外挣大钱,甚至出口挣外汇。这下,洋芋可风光了。

我感叹:如此香甜可口的洋芋,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收获少,只能“躲”在“芋苞饭”里,流着委屈的浊泪;后来政策好了,收获多了,却又白白烂掉,或冻坏;改革开放后,才终于得以充分实现其价值。

我感慨:土家人的命运和洋芋的命运多么相似啊――土家人纯朴可亲,勤劳勇敢,可在那动乱的年代里,终日忙碌,却填不饱肚子;后来肚子饱了,时间充裕了,却又精力无处使,白白浪费才智;改革开放后,才终于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我欢呼:土家人的全新时代到来了,洋芋的全新时代也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