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台湾情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台湾情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生活在大陆的第三代台胞。日据时期,外公自台南来大连做生意,与外婆结婚生下我母亲。1945年5月前后外公回台湾对账,很快日本投降,无法赶回大连,从此与我外婆失去联系,天各一方。

《告台湾同胞节》发表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由于“”刚结束不久,而且家中尚未与在台湾的外公取得联系,也就没有把在“”中成功隐瞒下来的“台湾关系”告诉我这个小孩子。

1980年,我的姨外婆(她也嫁给在大连的台湾人,日本投降后随夫回台)从台湾移民至南美洲玻利维亚,才敢写信回来寻找家人。邮局的老邮递员不弃不舍,多方打听,辗转月余才把写着旧时地址的信件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总算与台湾的亲人联系上了。我这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身份,尤其是找到失散已久的亲人,心中逐渐萌生台湾情结

1981年春节前,姨外婆只身一人从南美飞回来。当时大家对外界知之甚少,家中还在商量要不要去北京接的时候,民航班车已特意将姨外婆送到家门口了。之后由于姨外婆身体不好,一直在大连生活到1988年才回南美。这期间得到各级统战部门及随后成立的市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而我渐渐长大,耳濡目染,听姨外婆讲了很多台湾的事情,对台湾的感情在逐渐加深;看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诸多照顾,对党的对台政策的感受也在逐步加深。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考和高考时的加分待遇,得到多少同学的羡慕。那时少不更事,虽了解了家世,萌生了台湾情结,然而更多的是享受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把这当作台湾情结的重要部分甚至全部了。

大学三年级时,我受大连市推荐,参加了全国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一届台胞冬令营,有机会接触来自岛内的同胞。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当时(1989年1月)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不久,尽管我的岛内亲人也来过大陆,但我在外地读书,无缘与他们相见,这实际是我接触的第一批岛内同胞,通过他们,我了解了很多台湾的过去和现在,他们细致入理的分析使我受益颇多。在当时两岸关系的发展还不甚明朗的形势下,他们对祖国统一的信心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一直到近20年后的今天,我还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保持联系。

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进一步了解台湾的迫切愿望,希望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在,了解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尽管我还不清楚自己能为祖国统一做点什么。后来大四写毕业论文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关于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经济交流的题目,收集资料、筛选素材的过程,也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台湾的知识,开始意识到作为台胞的责任,自觉地在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台湾。

我的台湾情结从心安理得享受照顾开始向自觉履行责任转变。回到大连参加工作后,我有机会经常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学习、联谊活动,结识了省内、市内很多台胞,真切感受到这个其乐融融大家庭的温暖。除此,我还参加了各级组织的竞赛、征文和台情研讨活动等,有机会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聆听专家们对的真知灼见,受益匪浅。组织对我悉心关怀与培养,推选我担任大连市最年轻的理事,后又在7年前委以重任,担任大连市兼职副会长。十几年来,我通过参与工作,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大陆台胞的关心和照顾,从贯彻中央38号文件,为台胞解决工作、就业、分房、升学等难题,到出台中央六部委文件,解决老台胞生活补贴,解决台胞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问题,我们这个只占全国人口极小比例的群体,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待遇。我内心中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干部,关心大陆台胞,服务大陆台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达给大陆台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多方联系岛内亲朋,尽自己所能做好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利用政协的平台,为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福利提高贡献一份力量。我的台湾情结已完全上升至通过为大陆台胞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与岛内同胞加强交流,来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我因家世原因,台湾当局一直不准许赴台探亲,2004年以前都没有机会到台湾去看看。无法亲身接触台湾,我的台湾情结总有些许的缺憾。2004年和2005年,我终于有机会以旅游和商务的名义赴台,祭拜外公,会亲访友,饱览湖光山色。时间虽短,日程亦紧,无法深度了解与交流,但内心的喜悦已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里的风景或许并没有大陆的优美,但那里的民众绝对和大陆的一样热情。我从心底里喜欢这片土地,喜欢这里的人民,希望能够早日统一,大家共同建设,使她更美丽。到过台湾之后,我的台湾情结中添加了更浓的乡情,涌动了更多的依恋,魂萦梦牵,难以割舍。

如今从包机直航,到海运直航、直接通邮、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告台湾同胞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在30年后终于实现了。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生活在大陆的台胞,其心情要比其他人更有一份难以言表的喜悦。

我的台湾情结中早已没有了焦虑,更多的是期盼,期盼在最近的将来可以更自由地往返两岸;期盼在不远的将来两岸能够摒弃前嫌,缔结和平协议,开创美好未来期盼在可以见到的将来两岸和平统一,共同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大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