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南迪庆藏区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南迪庆藏区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迪庆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金沙江、澜沧江上中游,处在滇、川、藏三省(区)事部,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志地“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腹心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促进藏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两江中下的经济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指出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迪庆;水土保持;对策

Abstract: diqing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located in jinsha river, lancang river aggregate, in yunnan, sichuan, Tibet three provinces (area) department, i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sign "shangri-la" and "three rivers flow" and a centre of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ibetan area social stability, national 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ut also for the simultaneous lowe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play an immeasurable ro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Key words: the diq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迪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迪庆在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安宁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上说,迪庆是“资源富集、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的特殊区域,加之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气象条件的制约,以及生态修复资金缺乏,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区域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迪庆地处横断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江河切割作用明显,形成了山高谷深、起伏陡峻的地貌特征,从而使整个自然系统呈现出强烈的能、物流向外迁移状态。地表平衡结构一旦受到干扰,极易发生土壤侵蚀、滑坡、泥石流,进而导致地表岩石或沙化,植物生长环境和条件随之逆转,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随之减弱或丧失。同时,区内大部分地区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年温较低,导致生物生长缓慢,原生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则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恢复。经济规模普遍很小,GDP占各自省份的比重低,财政自给率低,其产业结构落后,基本上还处于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的阶段,农业人口的比重偏高,因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劳动与初级资源比重就大,投入的资本与技术的比重就小,进而造成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迪庆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上就是经济发展的边缘区,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区位差。林业产业仍以培育种植业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高附加值林产品不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其发展呈现出“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贫困幅面大、程度深,生态移民难度大,迪庆地处偏僻,区内地形破碎而峻陡,生态景观丰富但脆弱,耕地稀缺而分散,山地灾害多样而频发,也是贫困面大和贫困程度高的典型的边疆(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幅面大、程度深,这种“贫困幅面大、程度深”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迪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迪庆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极度脆弱,同时也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区域之一。如何在这样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区域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对策:

(一)迪庆等“三江并流”区水土偿持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迪庆等“三江并流”区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的“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碳库,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额物种和遗传基因宝库,是外来有害生物、疫病的天然阻隔屏障,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生态功能地位突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水土持生态建设,不仅关乎迪庆及云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长江、珠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都将产生重要作用。为切实加强迪庆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建设,提高生态功能和质量,增强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作用,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来给予高度重视。

尝试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尝试建设迪庆等“三江并流区域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合该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始终坚持生态修复与建设发展战略,打造成国家级的“三江并流区域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有效整合存量资源、高效利用增量资源,从战略上和全局上加快解决迪庆等“三江并流”地区生态问题生态修复与建设的艰巨性与投入不足的矛盾、长期性与项目短期性的矛盾、整体性与政出多门和分散投资的矛盾非常突出。

(三)加快推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探索生态富民互动模式。迪庆地处滇、川、藏三省交界的横断地区,山脉绵延、高低起伏,江河纵横交错,山地、高原、山谷、盆地各类地形组合千差万别,垂直变化。由于山高坡陡、水系密布、岩石,加上岩石又多为片岩、板岩等软质地貌,植被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而且极易造成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当地居民为了维持生计,被迫向脆弱的自然环境榨取微薄的生活资料,出现过度砍伐、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些都表明,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偏低,在这种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下,人类活动极易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引发生态环境退化。由于严酷而封闭的自然环境,区域步入现代社会的时间和速度明显滞后,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经济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形成强烈依赖关系,通过过量消耗生态系统维持生存,因而在经济活动中基本上属于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这是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结构调整以及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与动力。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薄弱表明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差,弱化了这些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和外部区域经济增长对这些地区的辐射作用,使之失去很多发展机会,阻碍农民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和沟通。交通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迪庆的交通网络。在公路、机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主要运输通道、运输枢纽建设力度,努力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以空运为辅的综合应急输送保障网络,在维护社会治安、防汛抗旱、森林消防、矿山救护、医疗救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产业发展生态化,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产业发展生态化,就是要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它要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与产品,重点抓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推进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区建设、湿地保护、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六)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农业是目前迪庆等“三江并流”区域的支柱产业,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尚无法摆脱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这对固有的矛盾。要从根本上化解这对矛盾,就必须改变整体思路,同时也要政府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发展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位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内部就业机会。

(七)做大做强旅游资源产业,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旅游品牌。

该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业要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生态旅游过程,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生态旅游的各个环节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再生循环,达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统一。

三、结语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和生态环境维护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提高认识,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做到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