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归编辑的原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归编辑的原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敬畏文字、尊重作者的原创性和引导阅读三个方面,阐述作为书稿的第一读者、第一责任人的编辑如何在传统出版业江河日下、读者阅读倾向娱乐化的现状下,承担自身文化使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责任意识,回归编辑原点的责任。

关键词:敬畏文字 尊重原创 引导阅读 回归原点

近年来,编辑地位下降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一“地位”不是说在选题开发、书稿出版中的地位,而是在读者心目中的精神地位。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数字出版的强势来袭使传统出版业受到极大的挑战,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方法简单化,作者利用网络就可以把内容传达给读者,不必再经过出版社等传统机构,而网络编辑的大量出现,又使编辑这一职业呈现泛化趋势。同时,在出版体制改革带来的必然阵痛中,和绩效考核直接挂钩的量化、利润化也降低了某些编辑的道德自信,解构着他们的文化使命,“商业激情”压倒了“心灵激情”,某些编辑被异化为唯GDP的一味迎合市场的编书匠,不再敬畏文字,不再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再致力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图书质量在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中越来越被忽视。

出版人的责任是积累和传承文化,而积累和传承的前提是图书质量,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编辑应该回归的原点。提高图书质量,关键是编辑要秉着一颗严肃的心,敬畏文字,尊重作者的原创性,引导阅读。

一、敬畏文字

先举一个例子,华夏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了郝铭鉴所著的《心中要有块石头》,其中有篇文章颇能说明问题。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曾收到一家出版社按规定退回的原稿,其随手翻阅的时候竟发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改动,有一处谈到“米家山水”,稍有美术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米家”指的是大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审稿编辑看来不懂绘画,又不查找资料,把“米家山水”改为“作家山水”;还有一处,陈教授谈的是西汉人物叔孙通,一位开国大臣,曾协助刘邦制订朝仪,知名度是不低的,编辑似乎认为姓“叔”不太合理,于是又果断落笔,“叔孙通”成了“孙叔通”。

且不说这位编辑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单就其态度来讲,这已经是一个职业素质的问题,就像医生给病人开错了药,老师讲错了课,这种不经查阅的随意改动已经触碰到了职业操守的底线,反映了当事人对职业、对责任应有的敬畏之心的缺失。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笔者对“敬畏”的理解是,人只要心存敬畏,就一定会怀着一颗严肃的心认真对待。具体到编辑工作,对于与文字直接打交道的编辑而言,文字的力量更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用来工作的文字是有责任与使命感的,即用来引导读者,这种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心存敬畏,来不得半点马虎,写成了“窜门”,甚至出现上述例子中的情况,你赖以为生的文字就会失去与你的默契而变得不随和起来。

借用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写下的那段话:无论阅读或编书,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好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因为懒、粗心,更因为浮躁,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日益丢掉了一种严谨精神,一种对文字的敬畏态度,而这,大概就是在文字之外,我们应该好好反思的吧!

编辑是书稿的第一读者、第一责任人,如果编辑失去了对书稿文字的敬畏之心,忽视出版物质量,漠视社会责任和读者利益,那么,最后制造的便可能是垃圾。

二、尊重作者的原创性

当下比较流行的“编创一体化”的编辑手法,对一些实用性、短平快的书稿而言,固然有其优点,但有一个弊端不容忽视,就是这种做法必将窒息作者的创作激情和创新意识,作者成了文字机器,思想被出版人绑架,这是对作者思想、创作的不尊重。作者的写作只有不被外界干扰才能保持其独立性。不被市场左右的思想才能跳出“盈利”的磁场,专注于学术研究、理论探索,才能不媚俗、不迎合,致力于思想的深邃和学术的创新。

我们不否认当下存在低层次的学术泛化以及无病的创作,但就绝大多数作者而言,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生命感受来书写他们发现的一切,文字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是读者沉思的符号,作者的精神总是在他书写的文字中倔强地显露着自己的存在。文字的力量,其实就是知识的力量和感情信仰的力量。作为编辑,在约稿和审稿时,应该维护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品味作者写作时候的良苦用心,探索作者的体会和感受,尊重作者在书稿内容方面的原创性。

实所著《白鹿原》出版后的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此书荣获茅盾文学奖,这是在编辑对作者无限信任和对作者原创极度尊重下创造出的一部恢弘巨著。多年以后,实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为此他(编辑何启智)等待了几近20年。这对于他来说太长了点。而对于我来说,起码没有使这位益友失望。”而何启智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正是我和实始于1973年的真挚友谊以及彼此间的信任,使他在近20年后必然会把惊世之作《白鹿原》交到我的手里。”而何启智在最初向实约稿时所说的“别急,你慢慢写,我可以慢慢等!”和以后见面时所说的“你放心,我充分尊重你的创作,保证不给你带来任何压力和负担”,使作者在创作中没有任何压力,从而顺利完成了书稿,并在编辑和作者之间成就了一段友谊佳话。

作者是图书内容的提供者,编辑是图书内容的服务者,这种定位决定了编辑应该尊重作者在原创中的价值。编辑是“书的医生”(著名编辑帕金斯的管理理念),较作者而言,编辑以其长期的出版实践在图书市场中更具敏锐性,可以引导作者,利用自身掌握的图书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挖掘这本书中读者感兴趣的卖点、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正能量,从而提升作者的满足感。但如在审稿中遇到重大修改,应提出建议请作者先改,而不是直接操刀替作者改。术业有专攻,我们出版人应明确作者和编辑在出版中的身份和地位,不能越俎代庖,充当台湾出版人颜秀娟小姐所说的“厨房总管”,“在作者切菜时,编辑也便跟着拿菜刀一起切”。《著作权法》 第三十三条也规定了图书出版者对作品修改、删节的前提是经作者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