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港口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港口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钻孔灌注桩基础作为深基础的一种,由于它具有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强、操作方便、施工安全等优点,在各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港口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工程 灌注桩 施工 控制

钻孔灌注桩基础作为深基础的一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强、操作方便、施工安全等优点,在各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其施工技术业已比较成熟,但是在港口工程中,由于钻孔灌注桩是在水中成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钻孔灌注桩极易出现各种缺陷,所以有必要对港口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钻孔阶段的质量控制

钻孔阶段是确定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长度、直径及倾斜度是否满足要求的关键阶段。根据笔者的施工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控制:

1.1 钻孔前的检查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场地布置、钻机座落处的平整、主要机具的检查与安装、配套设备的就位及水电供应的接通等。如果是在河水或潮水涨落较大处钻孔时,应派技术人员调查附近的水文及气象资料,必要时采取措施稳定钻孔内的水头。

1.2 钻进阶段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孔深与沉碴的控制,尤其对于端承桩,终孔时要测验一次孔深,灌注混凝土前测一只孔深,以确定孔底沉碴厚度,不能只在灌注混凝土前测一只孔深,以设计孔深来确定孔底沉碴厚度,防止“多打少报”。孔深一般用测绳测量,应注意测绳的遇水收缩问题,使用前要先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钢尺校正后使用,终孔时最好测量钻杆长度确定孔深,并和测绳测量孔深对比,测孔深测绳要专用,使用中还应不时用钢尺校正,以确保孔底沉碴厚度不超标。钻进成孔中要注意泥浆与孔壁泥皮的控制,如果钻进粘性土层不易塌孔,用清水钻进最好,如果存在厚度大、易塌孔的砂层,就要使用泥浆,避免塌孔。在成桩过程中,桩周形成泥皮是不可避免的,泥皮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使桩的侧摩阻力大降低,对泥皮厚度的要求理论上是越小越好,至于具体多大可以保证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由于成孔方法、泥浆性能等的不同,还有待于研究。

2、下钢筋笼阶段质量控制

2.1 加劲箍筋

有的设计把加劲箍筋放在钢筋笼主筋内侧,这对于直径较小的桩,采用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很容易发生挂笼事故,使笼上串,特别是对于法兰式导管,尤应注意,不小心法兰边缘就会挂住加劲箍筋,若混凝土埋笼较深,导管埋深较大,混凝土流动性差,挂笼后导管上下活动受限或干脆无法活动,处理不好,严重的会使导管拔不出来,丢在孔内,造成断桩,虽然也可以在法兰盘处设置锥形法兰护罩或焊上三角形加劲钢板,避免发生挂笼事故。

2.2 分段制作钢筋笼的连接

对于分段制作的钢筋笼,连接时相邻的主筋接头应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于大500mm,保证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主筋根数的50%,吊放入孔时,两段的连接应垂直,特别是一段笼吊着在孔口和已入孔的另一段笼焊接,要用吊测量垂直度,避免连接不垂直,下入孔内时碰挂孔壁,入孔困难,强行入孔后,造成孔壁坍塌,或造成成桩后钢筋出露,没有保护层。

2.3 保护层

水下灌注混凝土,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为50mm,保护层允许偏差为士20mm,应注意的是有的设计要求把钢筋弯制成“耳朵”形焊在主筋外侧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由于“耳朵”形钢筋很容易挤入孔壁,造成保护层厚度偏小,甚至露筋锈蚀;也有的设计要求在“耳朵”形钢筋外侧加焊条形铁片或用铁条弯制成“耳朵”形焊在主筋外侧来保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虽然效果不错,但是费工费料。施工中我们用水泥和砂子制成轮形保护块,直径100mm,厚度70mm,中间穿上钢筋焊在两根主筋外侧,数量视笼径、笼长以及分段情况而定,这等于给钢筋笼安上了轮子,使钢筋笼吊放入孔时比较顺利且不易挤入孔壁,使用效果相当不错,还避免了材料浪费。

3、混凝土灌注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清孔换浆

在水下灌注混凝土前,要进行二次清孔换浆,清孔时,不仅要上下活动导管,还要前后左右来回活动导管,把孔底四周都清除干净,不要只清除孔底中心部位。有经验的施工者,浇注混凝土前,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不一定都测,但是要注意检查验收,不仅要检测孔底沉碴厚度,还要注意泥浆的手感,手感不好,说明泥浆不合要求,即使沉碴达标,也要继续清孔换浆。若在泥浆不合要求,相对密度、粘度过大的情况下灌注混凝土,有时会造成导管内混凝土不易下落,不得不提动导管,使得导管底部距离孔底过大,若混凝土下落不畅,离开导管底部一定距离后,稠泥浆就会托住混凝土使其落不到孔底反而向上走,造成埋浆,桩长变短,或者即使混凝土能落到孔底,混凝土质量也不会太好;如果在提动导管前已落下一部分混凝土后不再下落,不得不提动导管,这时很容易提出混凝土面,形成一层夹泥,造成断桩,因此,要控制好清孔工作,清孔时不仅要注意孔底沉碴厚度,还一定要注意泥浆性能问题。

3.2 坍落度与水

水下灌注混凝土对坍落度的要求较高,控制较严,一般在180-220mm之间,搅拌时应注意控制用水量,用水量少,坍落度达不到,流动性差,不易灌注。用水量偏大,一方面改变了水灰质量比,降低了混凝土标号,桩身强度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灌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混凝土离析,若在导管中就会卡管,灌不下去,严重的就不得不拔管,造成断桩事故,因此,搅拌混凝土一定要注意控制用水量不要偏小或偏大。

3.3 导管的提拉

在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下落不畅时要上下活动提拉导管,应注意如果导管的提拉速度过快、幅度过大,有时会埋进空气,造成桩身局部混凝土松,出现蜂窝、空洞等,特别是灌注至桩顶部时,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搅拌质量不好等,都会造成混凝土流动性变差。上下活动提拉导管,管外混凝土面上升,管内混凝土面高差到一定程度,管外混凝土面不再上升,若放下导管速度过快、幅度过大,管内混凝土流动性又差,有时会形成管外混凝土面高于管内混凝土面,提拉拔出导管后,管外流动性差的混凝土坍落相对慢,水泥砂浆、泥浆、沉碴混杂迅速进入拔出导管后形成的空间,和混凝土、空气混合,造成桩身中部粗骨料少、杂质多,埋进的空气不易逸出,混凝土松、强度低,特别严重即形成所谓“空心桩”。灌注时要控制好混凝土搅拌质量,连续灌注尽量缩短灌注时间,导管一定不能提拉速度过快、幅度过大,灌注至桩顶部,慢起慢落数次后,再慢慢提出混凝土面,以避免发生桩顶部中心混凝土质量低劣的空心现象。

4、结束语

港口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多是在水下进行的,在施工前应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犟. 浅谈水利工程中灌注桩的应用[J]. 陕西水利, 2009,(06)

[2] 唐亮, 王耀华. 浅谈水利工程桥灌注桩施工工艺[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