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闽清古民居《宏琳厝》――人文建筑的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闽清古民居《宏琳厝》――人文建筑的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建筑本身不单纯是供给人类栖息的场所,它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的每一现象都体现文化的根基,福建闽清县民居《宏琳厝》自然也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它的空间布局、造型特征无不在向人们讲述它那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福建民居;宏琳厝;建筑与人文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3-01

闽地风光,锦绣风情。这里山环水绕绿阴深深,山川奇石瀑布小溪数不甚数,随手拈来的就有泉州清源山,宁德白水洋,南平武夷山,永泰青云山……与之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人文景观当推建筑民居了。虽然福建的民居总体上都有着区别于北方民居的普遍性,然而不同的地域分区也有其自身依附于地势地貌的独特性。例如提起福建民居,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位于福建闽西南一带的土楼,它以圆形等特有的形式让人们所喜爱,国外友人还惊呼它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它是福建民居中的典范。福建的民居不仅有土楼,还有很多气势宏伟的“尚书第”、“大夫第”等大型府第,以及形态多样的民间住宅等。福建民居,以其浓郁的神秘色彩给前来光观的中外学者及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它们历史悠久,造型奇特,是世世代代的福建人辛勤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一、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古民居《宏琳厝》的建筑背景

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宏琳厝》是民居中的典范。它享有“皇宫当游紫荆城,民居应览宏琳厝”之美誉。清乾隆年间由药材商人黄作宾于1795年起建,前后间隔28年,至其子宏琳时方建成,由于黄作宾本人体弱多病所以就以其长子宏琳名字命名为宏琳厝。据《闽清县志》记载:宏琳厝的占地面积为17823.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北京的皇宫共999间,当时规定普通的民居房间不能超过皇宫的三分之二)、花圃25个、天井30个(其中大天井3个,小天井27个)、风火墙36堵,水井4口,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共采用木材7万多根,厝内廊回路转、雕梁画轩,是一座结构精巧工艺精湛的民居建筑。至今,老宅已经沐风淋雨两百多年,错内子孙繁衍到第十二代,最旺时厝内住有一百多户人家。黄作宾本人是个医生主治儿科,据说他医术高超为人耿直乐施好善,名声在外。第二代四个儿子中老大宏琳是个商人,最早靠木材发家后买田地收租积累了大量财富。也正因两代人取财有道,擅于经营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栋规模庞大、造型独特的家宅。

宏琳厝与一般的建筑不同,它坐西朝东,很是奇怪。站在宏琳厝的大门极目远眺,前头共有五重山,重重叠叠一山更比一山高,且山势平稳。背靠一座柯洋山,巍然屹立,可谓前有沃土后有靠山,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古人云:“风水即地理讲究的是‘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古人认为‘山环水抱’之处直接受到山水灵秀之气的润泽,无论从磁场学、美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所以主人耗时三年拖人选了这块地,设计了这么一宏大工程,历经两代人耗时二十八年才盖成,号称全国最大的独户古民居。

二、宏琳厝的建筑布局的功能性及其与儒家文化的联系

整个建筑呈长方形结构(长147米,宽115米),建筑的厅堂、住房、天井、花圃等都是搭配成套对称分布的。在外墙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小堡垒似的建筑别名“兔耳”。从正门进入,共有三进,步入其中你会感觉到一进比一进深,一进比一进高大,所谓庭院深深就是这感觉吧。第一进是由家族小字辈住的地方,第二进是供中字辈即家庭掌门人居住的,第三进是老字辈安养天年的场所,最高大也最神圣所以在最里面。以正门为中轴,两侧延伸的建筑为“横厝”是供给家中女仆居住的场所,再往外延伸的是“外横厝”是供给家中男丁居住的地方,这些是宏琳厝大的空间布局,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中“长幼有序,主从有别”的宗教伦理思想。宏琳厝的三进是从外到里逐步加深的。进与进之间隔着一条横街,由过雨亭相连,过雨亭有两个特别突出的功能。一是,挡雨的过道,据说家族中的人员穿行于期间都不用带雨具的。二是,当前面的一进房子起火时,可以立即把过雨亭给拆了,宽大的横街能使火势得到控制不会蔓延至后院。这也都体现了建筑师的独具匠心。从正门进入厝内,正门与大厅之间的建筑部分称作“天井”,全厝共有三进因此也就有三个这样大的天井。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采光以保证厝内光线充足及空气流畅。天井的瓦顶造型是从外向里倾斜的,这在古代是很有说法的,下雨天四面八方的雨水沿着屋檐往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守住财富的意思。天井的左右两侧分别建有三间书院,供家中子孙读书习字之用。过了天井就是第一进的正厅了,十二根高大的圆柱屹立两侧,厅上雕梁画轩,显示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正厅的两侧亦分别建有正、二、三宫房。正厅与后厅有一短弄相连叫做进冥弄,右边的供人走动叫生弄,左边的就叫死弄,因家里老人过世,尸体从生弄抬入,收敛后棺材从死弄抬出,因此在当时死弄是封闭的不予以走动。宫房的两侧是一堵高而厚的风火墙,墙外有一长廊称为火墙弄。弄外将有横厝,朝向与正厅、宫房垂直排列。横厝两侧各有横厝厅一间,第一进横厝平行建有四间房屋,二三进建有八间房屋。横厝之外是外横厝,布局与横厝相同。全厝建筑不但有序而且安全防御系数特别高,总体来看房子的四周全部有高大的风火墙围成,防风防火又防盗。进与进之间的横街两头,各有一侧门,在侧门内横街两边的风火墙下方,建有许多的攻击眼,它既有通风排水的功能,当土匪来袭时可以用绊脚索将其绑到,再用利剑将其杀伤,因为内设砖砌小花格,敌人就无法回击。横街的过雨亭两边,各建有两间下马间,是主人骑马乘轿的地方,对着侧门的中间有一炮眼,是用来装炮好对付土匪的。可见宏琳厝的建筑构造不但排列有序且防御功能特别强大,是功能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

三、宏琳厝的造型特征与儒家文化的联系

从造型特征来看,整个宏琳厝的特点最突出的当推包围墙体四周的风火墙。它别具一格成“几字形”,山墙轮廓方圆结合,富于变化。脊顶是一水平短墙与两端向下的斜坡相衔接,斜坡往外微微翘起,末端翘角下方做几层退进的线角,脊角装饰有花纹图案。其次是屋檐的造型,他延续了明代简约的风格,只在屋檐的末端略微起翘,加之建筑本身是木材构造,所以就更显空灵。据史料记载在六朝时期就产生了这种翼角起翘的建筑风格,它是与中国的道教的“神仙说”紧密联系。神仙说在中国可谓影响深远,在当时不管是天子王孙还是商贾富豪都渴望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但又不得实现只能借之外物聊以慰藉以示寄托,这种思想自然也体现在了建筑上,于是就有了建筑屋檐起翘的造型。宏琳厝建筑中还有一很独特的建筑构造――女儿墙,位于第三进屋檐的下方,墙体的上方两端各突出一小块装饰墙,其功能亦是挡风遮雨,但其装饰图案生动细腻,富有文人气息,两端各有一登云、步月之字样,也折射出屋主对修道成仙的渴望与崇拜。仔细对比宏琳厝的窗户的位置是偏高的,窗户在整个墙体的比例亦是很小的,窗户的设置似乎只是考虑到通风问题,没有过多的考虑屋子的采光问题,这和现在的窗子的设置正好相反。据析这种差别的存在主要是受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女人必须对丈夫绝对的忠诚甚至是敬仰,轻易不抛头露面,出门或是回娘家都得经过丈夫的审批才行。中国文化崇尚儒学,推崇三纲五常,其中就有一点“夫为妻纲”指出丈夫必须为妻子作出表率,同时作为人妻也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妻子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协助丈夫管理好内务。以上的种种是对宏琳厝大的造型特征的描述,当然宏琳厝的造型特征不止这些,如雕梁垂花的造型,小姐间的设置,门口的华表造型等等都是很考究的,集功能、美观、文化于一体的建筑构造。

所以综上所述宏琳厝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是集功能性与文化性并存的独一无二的人文建筑,是研究民间建筑艺术珍贵的活化石,是 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闽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闽清县志[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12.

[2]邱季端.福建古代历史文化博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1.

[3]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

[4]戴志坚.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7.

[5]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

[7]单德启等著.中国民居[M].北京:五湖传播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