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形式语言论当代油画的写意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当代油画家们一方面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绘画技巧的同时,而另一方面其作品又充满着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而“意象化”或“写意油画”一直是中国油画特有的文化情结。中国油画的写意性也体现在形式语言上。
关键词:写意;当代油画;形式语言
油画被引入中国这百余年的历史中,中国油画家们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绘画历程,而是各自按照各自的需求,从喜欢的流派中吸取营养,相互渗透、借鉴,逐渐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种多元化、多维式的艺术姿态。当代中国油画的写意性便是在这一类型的创作体现。我们这里讨论从绘画的形式语言这一直观角度来看当代油画的写意性。
从形式语言上来讲,我们可以最简单的划分为,形、色、点、线、面、笔触、肌理等等。表现性油画也好,写实性油画也罢,艺术家的“意”都不可避免地显露在作品的一笔一画之间。因为“只有这种具有生命力、具有美感的形式,才能显示出油画表现性语言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也只有这种具有生命力、具有美感的形式才能感染观众,也才是油画表现性语言的追求目标。”
一 形、色的写意性
油画单纯的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无非就是素描问题和色彩问题。素描是西方绘画的基础,尽管意象性油画并不是一定要以逼真为前提,但也并不能否定造型在绘画中的作用。色彩更是需要着重强调,除去素描问题,剩下的就是色彩问题了。尤其是意象性绘画,更是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在表现性绘画中,主观表现成为艺术家们的共同追求,他们不再苛求对自然逼真的表现,不再在造型上细致入微,而是更多的追求本体主观对客观自然的真实感悟,旨在表现内心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写意性”。而中国当代油画恰恰属于这个范畴,恰恰由于中国的“写意”精神,具备了独特的油画写意性。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厚德载物,大象无形。就提到了“形”,何为“形”?“大象”也!便是指这形就是无形,是“意象”。张璪的“外事造化,中得心源”,也是对绘画中形的的一种见地。依旧强调的是“意象”。再到后来的明意大师徐渭的画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无不是在强调形似到神似的自然转化。色彩,可以说是油画的灵魂。凡·高在论及色彩的价值时就说过:“色彩的意义就像音符对于音乐的意义一样。” 在中国画中,也讲究“墨分五色”,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来产生无穷的效果。《淮南子·原道训》有“无色而五色成焉”,就为中国的意象油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意象性油画的色彩特点,我们用宗白华先生在《意境》中的这段话最为合适“意象色彩,就是以重构物理之色,表现难言而可感的精神意识、寓意于彩、移情于彩、以彩尽意、以彩抒情”。苏天赐也曾说过“笔迹若从形体中游离,色层相互渗透,线条游动,率意而为,一种意态从容的东方意蕴,似欲化解西方的严谨,表达的境界已从视觉转入内心” 当意油画在用色上面既有对西方绘画的吸取,也有着对中国元素的借鉴,这也是中国油画家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代的“写意”精神,黑与白、动与静、虚空、留白等在中国油画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二 空间的写意性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是对空间的理解。西方绘画的空间是建构在西方科学理性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力求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东方绘画却并不强调空间,遵循散点透视的绘画原则,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推崇平面化。意象空间就自然而然的呼之欲出了。而中国油画在具备西方绘画的基本元素之外,更多的拥有中国特有的艺术品质,在对空间的理解上,更是如此。意象油画的空间,正是移植了中国绘画意象造境的基础之上创作了融合自然与艺术家主观思想于一体的意象空间。 我们从中国很大的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他们对空间的抽象化、平面化、意象化。
三 笔法的写意性
中国艺术中独有的一项艺术形式——书法,恰恰说明了在中国艺术中,笔法的重要性。中国绘画强调“书画同源”。谢赫的“六法”也着重提出来了“骨法用笔”,可见笔法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而作为油画,出去色彩、线条等这些绘画语言,笔法“它往往是艺术家在官审对象后,运用油画的工具、材料、在绘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转化,自然界的物象中本无笔触、肌理而言,正像自然界中也没有旋律,而是在音乐家的提炼和加工后才产生了旋律一样,笔触和肌理也是艺术家通过主观处理后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 当代油画的写意性同样表现在笔法上,意象油画在自身的油画语言之外,也深受中国的、古代骨法用笔的影响,将油画笔法书法化,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横拉提拽,使油画有了别样味道。
写意性油画在无论是形色空间还是笔法上都与我们的“写意”精神遥相呼应,都是中国写意精神在形式上的体现。但是,写意油画也不能单纯流于形式的表现,更要注重挖掘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感悟生活的真谛,要既能反映民族艺术情怀,又能彰显出油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最后,借用戴士和先生的一句话:回到平常心,回到陶醉,写意之笔下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心灵。
参考文献
[1]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
[2] 刘骁纯.《解体与重建》.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10.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
[4]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 林木.《论文人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
[9] 姜澄清,《中国艺术生态论纲》,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2.
[10] 戴士和,《写意油画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