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感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感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感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训练语感除了教师的点拨、解惑、讲解外,主要靠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 “训练”,一端是教师的“指导”——“训”,一端是学生的“实践”——“练”;训而练之,练而训之,螺旋式地循环往复,强化语言的习得机制,积累语言的种种表象材料,最终建立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一种敏锐的语言直觉。

一、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到阅读室去,到大大小小的书店去

周作人先生在《我学国文的经验》中说:“我的国文都是看小说学来的。”一个“看”字正说出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贮存一定的语言材料,不可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引导学生学好教材的语言外,重视阅读课外书刊,搜集各个领域的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积累大量资料,提高了分析能力,作文就可以厚积薄发了。

二、情感经验的积累与丰富,是生成文学语感的催化剂

叶圣陶说得好:“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

例如,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阅读主体只有在了解了词人此时的际遇并对词人的遭遇深表同情才可能深入地体悟、判断这一“梦”,一“酹”中的情感内涵;其中有倍受压抑的激愤与苦闷,有徒伤老大的无奈,有报国无门的自伤自怜,有遭受打击后的消沉悲哀,更有几分超脱与旷达。如此深厚的情感,仅靠译“语”成“象”是无法体味得到的,没有情感经验的催化,没有情感判断的渗入,也是难以感受净尽的。

三、适当运用渲染语为语感的培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于漪老师讲到他教学成功的奥秘时曾说:“首先,一个教师要让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起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再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整个班上数十颗心灵的情感的火焰。”这说明,运用激励渲染,有助于教学和教育。渲染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和运用的用以渲染课堂情绪,激活学生学习情感的简语。优秀的渲染语言富于简洁性、针对性、感染性、鼓动性和时效性。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根据学情科学设计和巧妙运用这一语言手法,为教学服务,是教师的基本功。一两句简语,工整、明快、严谨,激励渲染的力量非常强,可充分适应学生的兴趣需要调动集体情绪,突出课型特点,加速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

四、有感情有表情的诵读,这种读,正如叶老所说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读书法”

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如下章法:第一遍观其大略,谓之粗读,读后要动笔列出提纲;第二遍对照注释细嚼慢咽,谓之细读,读后要提出疑难;第三遍据其要点,居高临下,谓之深读,读后要释疑解难,言之成理;第四遍吸取精髓,举一反三,谓之精读,读后要有所发现,联想翩翩。当然,这里的一遍并不等于一次,有时是两次或多次。同时,强调手脑并用,用心发现。

五、联想、想象、创造性的解读文本

叶老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必须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字构成的画面: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寂静的境界啊!这样的想象,其实是叶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教学范例。正如他所说“可以通过语感判断情感,判断语意,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六、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品味语言的情意感受,培养学生语感

好的作品语言一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所谓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就是引导学生努力去理解课文语言何以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去具体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究竟有哪些好处。例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尽管学生读得很认真,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积累,也不一定能想象出阿房宫的形貌、气势,也就为品味作品的语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如果我们恰当地演示一些图片影像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较容易地进行表象组合,形成接近于作品的所描绘的形象,再联系作品语言,从而就为其进行深入地体味分析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奠定感性基础,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七、积累与写作相结合

写作是积累的反馈,是作者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经过作者内化后迸发出的火花。应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观察日记。学生在课内外积累大量规范化的语言的同时,必须观察具体事物,记录事物的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感物风动,故形于色”,事物的特点是从种种表象中显露的。观察事物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观察中,学生不能毫无取舍地记录生活。有时记一个细节,有时记事件的梗概,有时仅记一句话或几个字。见到一个人,不是记这个人的姓名,而是记这个人的脾性,决不放过有价值的一颦一笑。每日记一事一物,细水长流,汇成江海,达到质的飞跃。尽管有时写出来令人觉得幼稚,但充满生活气息,是难得的素材。

总之,语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将成为初中语文改革的方向。语感不是逻辑化的理性,而是理性的直觉。我们要通过语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味、最有魅力、最让人心旷神怡又最为简单易学的学科,把语文课真正上到学生灵魂的深处,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