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为成长小说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为成长小说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的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描写了普通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处在两种文化冲突下的青少年的成长。从文学体裁上看,这是一篇典型的采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小说。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小说文本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成长小说;典型特征;《棕色姑娘,棕色砖房》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德国,是德国文学中一种特殊的小说形式,它是描写某个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一种文学形式。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被公认为是这一文学体裁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成长小说的一块试金石。在谈论德国成长小说时人们更多的倾向于用“Bildungsroman”一词。后来,这种小说风靡欧洲,经英国传到美国。美国文学中“Initi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词“Initiatio”。莫迪凯・马科斯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一文中解释了“Initiation”一词的来源。他指出,Initiation一词来源于人类学,指青少年经历了生活的一系列磨练和考验之后,获得了独立应对社会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信心,从而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成年阶段。简单地说,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主走向社会,从无知走向完善的变化过程。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大多数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

首先,从内容上看:(1)大多数成长小说大都含有自传的因素。这些小说多数是作者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通过某一特定的个人,把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意识地、艺术地再现出来。(2)小说的叙述必须包含人物的成长。通过再现个人的成长,把人生看作是一个演变过程,突出成长的方式和原因。主人公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获得了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是主人公亲身的感受,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3)主人公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都和周围的环境有疏离感,和周围的人群发生冲突。在冲突中,主人公逐渐意识到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对自我和他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迈向成熟的门槛。其次,从结构上看:(1)叙事结构相当模式化:天真―诱惑―出走―迷茫―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由于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成长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多作品中会出现叙事结构的变体。(2)成长的领路人。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周围的环境和人群的影响,这些人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主人公的成长。(3)成长的契机和顿悟。成长是一种跳跃,这种跳跃需要通过某种转折点来完成。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经常会遇到来自家庭、社会和自然的种种考验,正是这些考验构成了他们成长的契机。成长小说正是抓住了这些成长契机来塑造主人公动态的成长旅程。(4)开放式的结尾。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已趋向成熟,准备去迎接新的生活,但其今后的命运却是未知的,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描述主人公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也不能确保主人公的成功,但人们有理由期待他的成功。

波・马歇尔的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描写了在黑人社区中普通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处在两种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的成长。从小说的体裁上看,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结构上,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首先,小说明显地体现了成长小说的自传因素。通过主人公赛丽娜的眼睛来观察、体验周围的一切。和小说的主人公一样,马歇尔也是巴巴多斯移民的后代,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棕色姑娘,棕色砖房》就是以她自己的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孩赛丽娜从10岁到成年的成长历程。在她的“来自厨房的诗人”一文中,马歇尔回忆了自己青少年的经历,自己的母亲和赛丽娜的母亲一样也拥有非凡的语言才能。而自己也像赛丽娜一样,常常和姐姐坐在棕色砖房的地下室里听妈妈和她的朋友讲述一天的经历。如何去找工作,如何卑微地给白人擦地板,如何用辛苦赚来的钱买回生活的必需品等等。小说中的主人公和自己有着一样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氛围。10岁的赛丽娜和姐姐伊娜几乎每晚都坐在租来的以前是白人的棕色砖房的地下室里,静静地听妈妈和朋友们的谈话,母亲的话语就像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统治着一切,左右着谈话的气氛。正如马歇尔在访谈录中提到的,“当有人问到,哪些文人巨匠对你的创作影响最大时,我的回答总令他们失望,是这些厨房的‘诗人’培养了我的语言能力,是她们锻炼了我,给了我创作的素材,使我有机会和能力记录下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这种自传的因素使作品更为真实,更加有利的反映作品的主题。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迷茫该困惑该如何指引青少年走出迷茫和困惑是成长小说的一个主题。在主人公成长的道路上,常常会有一些人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主人公的成长。在《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中作者为主人公的成长安排了两组主要的引路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赛丽娜的成长。父亲去世后,赛丽娜感到自己经历的痛苦不是同龄的伙伴可以理解的,因此她开始选择与成年人交往,填补父亲去世后留下的空白。首先是苏吉・斯克特,她是赛丽娜家楼上的一位房客。她那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和古老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巴巴多斯过去生活的遗迹,在巴巴多斯,“在炎热的阳光下喝着郎姆酒,你不知道是太阳还是郎姆酒,还是两者的共同作用让你感到惬意和甜蜜”。她是个没有能力做好工作的人,而且每周六都要和不同的男人约会,是被那些体面的巴巴多斯社区人品头论足、没有人格尊严的人,人们叫她。但就是这么一个既受白人压迫,又受黑人同胞们鄙视的边缘人物,却给赛丽娜上了一节重要的爱情课,给了她击败严格的巴巴多斯传统的热情和鼓励。和希拉警告赛丽娜“要远离那类男人”的话相反,苏吉鼓励赛丽娜脱掉穿了一年的丧服,引导她热爱生活。其次是黑人美发师汤普森小姐,她的美容店位于富尔顿大街,就像是一个社会的小小的缩影,在这里,她观察来来往往的过客。汤普森小姐的脸常常被描述为“一块非洲的木雕:神秘而无所不在,眼神里透出莫大的悲哀”,她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的人,可以静静地听你倾诉,给你安慰,给你指导。通过给赛丽娜做卷发,宣称她已不再是小女孩,而是一个女人。并给她讲自己是如何抵挡种族主义的迫害,她有着溃疡的脚就是最好的例证。让赛丽娜发现一个新的、更成熟的自我形象,引导她关注自我成长。她是把赛丽娜和广大的黑人社区、巴巴多斯民族和那已被遗忘的非洲过去联系起来的重要人物。当赛丽娜第一次遭到种族主义的歧视时,她充分地意识到了汤普森小姐的无奈和无助。巴巴多斯社区排斥像苏吉和汤普森这样的“下等人”,但赛丽娜却在与她们交往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人性、对以自己母亲为代表的巴巴多斯同胞、对自己一直轻视的社区的理解,从而多了一份对他人的同情心。这种对他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的理解标志着主人公开始走向成熟,走向社会。

小说中给予赛丽娜最强有力引导的是母亲希拉・博伊斯。小说中赛丽娜一直称呼母亲为“the mother”而不是“mother”,称她为“the mother”,就像称呼某人为“the president”一样,强调了希拉的主导地位和权利意识。像早期的开拓者,在这片陌生的疆域里披荆斩棘,稳步前进,用她超人的语言天赋,表达自己的渴望,摧毁一切可能的绊脚石。她卖掉了丈夫的土地,向移民当局告发戴顿,说他非法移民,抛弃家庭,而使他被流放,最后溺水而死;撵走了房客苏吉;恐吓可爱的大女儿伊娜,把她变成了一个顺从的、没有自己主见的社会附庸者;强迫赛丽娜去读医学。当赛丽娜嘲讽地反对母亲的物质主义,说钱无法买到爱时,希拉大声地喊道:“上帝啊!哪一天放一美元在我手里吧!”但希拉不是魔鬼,在她身上强烈地反映出无知和愧疚、矛盾和失败之间的斗争。这位强悍而又冷静的女人,传授给赛丽娜的是勇敢坚强、敢说敢做的生存素质。父亲戴顿给予赛丽娜的是温暖热情的父爱,对女儿的欣赏和鼓励。从父亲身上,赛丽娜获得的是生活的情趣和浪漫的幻想,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父亲爱好艺术的天性在女儿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赛丽娜放弃了母亲让她学医的想法,决心在自己热爱的艺术生活中追求自己个性的发展,她选择了舞蹈表演,用舞蹈语言抒发内心的感受。在和喜欢美术的克莱夫相识以后,赛丽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一次有很多白人参加的舞会上,赛丽娜用一曲“生死轮回”的舞蹈展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期望。这种对艺术的酷爱、对自由的向往都是对父亲性格的继承。这几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主人公赛丽娜的成长,指引她走出迷茫,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