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成因与调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成因与调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规模已经占去其中一半比重。而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趋上升成为一个相当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就业选择上,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落差。当前情势下,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提升其就业成功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落差 就业选择 调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35-03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原因

在社会化经济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扩张速度快,招生规模大,直接造成高职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就业市场对于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却没有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涌入人才市场就业。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增加。而在招聘单位来看,高职生在学历上处于劣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对于人才的选拔也以求精求高为主。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学生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在同等条件下得不到公平的选拔。所以高职学生在学校中与就业中,就会先天性存在一种自卑感与危机感,进而形成心理压力。

(二)学校原因

虽然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已经占去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其量的不断扩张外,在质的提升上,还存在一个时间差。这就造成了学校不断扩张,而其教育资源与整体办学环境却还相对滞后,也就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出现技艺不精、专业知识不牢靠的现象。这也就进一步让高职毕业生产生一种心里无底气的心态,在就业竞争中就会产生怯场心理,进而加大心理压力。

(三)学习原因

高职学校的学制为三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中,既要完成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掌握。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高职学生毕业时要拿到“双证”,不仅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的考证,还要考取专业等级证书。在这样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容易产生焦虑与厌学、弃学等心理。毕业时其拔尖的学生肯定有着明显的就业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同伴的压力也会造成高职生的心理压力。在心理承受方面,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承受力。当心理素质弱的学生发现周边同学接二连三签到工作单位后,其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其在后来的应聘中产生失落感、影响其正常水平发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很容易产生挫折,失去信心。

(四)家庭原因

每个家庭对于子女都是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父母对于每个进入高职院校的子女一样是抱着很大期望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就业的实际与自身的期望总是会存在着落差,这种落差在很多时候是与其付出不成正比的。在这种落差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很多时候对于家庭都有一种负疚感,特别是对于家庭背景较差,条件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心理会直接造成其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愧对父母的心态下,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就会自然抱以很强的责任感与得失心,对于失败难以释怀。特别是在就业竞争中,就直接表现为无法正确地理解与对待被淘汰与落选,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与自卑感。而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就业都存在着选择,都要几经波折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由于很多高职毕业生急于证明自己能力,急于报答家庭的心态,反而会让其在就业时面对更多不必要的失败与挫折。

(五)自身原因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就业还抱着被动的心态,学习期间对于就业的考虑不足,等到毕业时才开始有强烈的紧迫感。这样的情况在面临就业竞争时就容易失去先机。在找工作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视过高,对于就业过分追求发达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当现实不允许时,就直接产生失败,进而造成心理挫败。另一种是对于自身定位偏低,在就业时表现为自信不足、敏感易受挫、心理承受力不强,容易直接影响就业情况,更会造成其心理痛苦。另外,由于90后的高职生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环境多在父母长辈的保护与溺爱下生活,对于生活的体验与自身的心理成熟度不足。在就业选择中,就容易出现怕吃苦,不想吃苦的心理,未战先怯的心态也会让这些学生丧失掉很多后续发展很好的工作机会,更有许多因为受不了工作积累阶段的辛苦而频繁跳槽,进而导致就业困难,高不成低不就。

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

通过上文所述,高职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压力,在此环境下,就直接会造成高职毕业生的各种心理状态与情绪表现,总的来说,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如下。

(一)焦虑

找工作与焦虑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焦虑是相当正常的。在这种心理下,不仅可以提高其就业的主动性,也会提高其就业的成功率。但也要看到焦虑过当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焦虑过当时,学生容易过于敏感,与人沟通时极易处于自我防卫过当的状态,行为也易失控,直接导致其找工作时的表现欠佳。

(二)依赖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还普遍存在一种依赖心理,表现为对于人才市场的参与度不足,存在着对于学校、相关部门、家庭的依赖心理。主动性不足,学生就直接把自身放在一个就业中的劣势地位,当学校进行推荐或者家长四处奔波后,工作机会来临时,面对选择也不会进行自我主张,而是以师长父母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自主择业能力不足,更没有职业规划等想法。还有的学生参加毕业人才供需见面会也都是让家长陪同,依赖着家长与老师来为自己的职业进行定夺。

(三)攀比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阶段,同学之间也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以待遇高、条件好为主要的攀比内容,这也就容易导致在就业过程中,把求职变成一种炫耀,脱离理性的职业选择。实际上,每个人能力与条件都不同,所拥有的机会也不同,可以说,在就业上,职业岗位的选择本身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不求最好,只求最适合”才是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时的良好心态。作为年轻人,高职毕业生本身就有证明自己的想法,也会存在一定的虚荣心和争强好胜心,如果不能及时端正心态,不去考虑岗位的适应性,只一味不愿去基层,不愿“低就”,这样的心态就会造成学生长久处于待业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在签完就业协议后,又发现其他同学签的条件更好,而直接放弃自己就业机会。

(四)从众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阶段正处于一个人格形成期。对于社会信息的反应快,也容易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由于独立人格的形成还未成熟,在个人主见方面也就容易失之,人云亦云。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理解不深入,易受社会影响,功利心强,以实惠高薪为目标,表现为“哪里人多去哪里”,盲目向发达城市与地区发展,什么热门就去挤什么,对于自身的职业特点、自己的职业规划完全不作打算。以功利主义为指导思想,实用主义严重,容易脱离自身实际,不考虑扬长避短,盲目从众地进行就业选择。别人说哪个职业热门,就选择哪个,别人说哪个单位好,就选择哪个。学生缺乏判断意识,也没有理性地分析,直接造成就业后各种不适应。

(五)矛盾

择业阶段,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估计过高,就业时表现在用人单位的印象多是眼高手低,浮躁不踏实。在进行就业目标的选定时,也存在着与现实太大的落差,让本身条件较好、就业资源丰富的高职毕业生成为就业的失败者。还有一种是盲目自信,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分析就业情势与自身情况,以自身想象来进行就业选择。另一部分对自己缺乏信心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向用人单位充分进行自我才能展示,给用人单位留下拘谨、胆小、优柔寡断的印象。还有一类学生由于对于自身某一方面存在着自卑心理,如学历、能力、性格等,形成了孤僻不合群、不主动,甚至下意识逃避就业的心理。也有学生由于自身性格不果断,面对机会经常是退缩为主,对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只敢说“先试试”,也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良印象。

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就造成在求职中,高职毕业生既渴望着自己进行职业选择,又不想去承担失败的风险;不希望被不公平看待,渴望平等竞争,又害怕竞争时的残酷;觉得自己志向远大,又不知道如何去对待现状,缺乏改变的勇气;认为自己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又在找工作时,容易陷入攀比虚荣的心态,从而患得患失,举棋不定。这些心理都体现着高职学生的矛盾心理,落实到现实中,就是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进而形成高职学生在就业时的心态迷茫,困惑不定。

三、如何调适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业指导与心理咨询双关爱

高职院校在抓教学质量、抓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就业问题。帮助学生依照自身发展与个人条件进行职业规划的设计,杜绝盲目求职。及时提供国家就业政策与人才市场信息,让学生得以充分准备,认真考虑。

(二)就业能力与自我表现双培养

在入学期间,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有所长、长有所用的就业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实自己。在求职中,应培养学生勇于表现,积极主动的心态。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特点,教导学生如何去设计简历,如何去表现自己,如何扬长避短,让学生在自我设计与自我包装上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还应设置求职演练课,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战,及时点评,及时纠正,重点帮助天性内向的学生去完成自我表现与自我实现,培养出学生间互帮互助的有益氛围,杜绝攀比求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

(三)心理素质与家庭指导双关注

针对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其抗挫折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正确理解与对待求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其建立为失败做准备的良好心态,培养其在失败中学习经验改进完善的能力。家庭方面要注意切勿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帮助指导,但谢绝做主,与学校相互配合,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与理性的分析评价。要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积累经验,厚积薄发,在适应社会后,再根据自身需求为自己增加更多就业的砝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因人而异进行分析,从社会原因、家庭与个人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与考量。学校、家长与社会都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绪状态,对处于敏感与压力期的高职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帮助高职毕业生及时调整个人状态,调适好正确的就业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正确良好的择业观,从实际出发,让高职毕业生得以充分就业,合理就业,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与物质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付金谋.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透视及应对措施[J].教育园地,2012,(10).

[2] 王燕红.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3] 周旭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5).

[4] 秦兴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自我调适[J].百家论坛,2011,(09).

[5] 龙梦晴.素质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大学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