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段时间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在祖国大地上风行一时,而随着电影一起流行起来的还有影片中葛优饰演的“贼首”的一句台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小小的盗贼团伙尚且“求贤若渴”,何况一届奥运会。所以,这句答词也就可以演绎成“北京奥运目前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的确,目前能符合要求的包括奥运组织与管理人才、高级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体育场管运营人才等各方面人才都十分短缺。于是,生产奥运人才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热在学校 冷在学生

奥运会需要的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中高级人才,高校自然成为培养奥运人才首当其冲的重要基地。一些高校也掐准了奥运的脉搏,及时地开辟了一些新的专业,迎合奥运会举办的需要。而这些新开辟的专业也受到了考生们的热情追捧,成为了时下最为热门的专业。

体育新闻专业在前几年还是比较少见的专业,而随着奥运会的升温,电视台、报纸对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急需使得这一专业迅速升温。除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之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开始招收这个专业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甚至在前不久推出更有针对性地招收奥运报道方向和奥运摄影方向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而且特别说明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满足北京奥运会奥组委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在他们的招生说明中写道:学制两年半,其中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在北京奥组委实习一年。相信这样的专业会让报考它的人抢破了头。

不过,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是冷冷清清。笔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清华-悉尼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和复旦体育产业项目等还在顺利运转外,不少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推迟或停办。

北京体育大学引进的美国俄亥俄大学体育管理硕士项目原定于去年10月开课,却因为生源不足等问题一直拖到了今年7月。而首都体育学院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培养的体育赛事管理硕士只办了一期。为了使项目早日启动,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取消了入学资格之一的“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16万元的学费可以适当减少。

匆匆上马 难保质量

从报考火热的情况来看,奥运专业既受到了考生的欢迎,又能为奥运会的召开解决燃眉之急,高校也不用因为生源问题发愁,看似皆大欢喜。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些匆匆上马的新专业有很多在国内来说都不成熟,而一些学校在这些专业的教学方面也欠缺经验,甚至连教材都要现编。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为例,这个专业在全国来说都是少见的。据该校负责招生的人士介绍,这个专业将体育知识。信息管理和操作技术等各方面结合起来,所以课本都得从新编写。而且据了解校方已经积极联系北京各体育场馆和会所,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

为了赶上北京奥运会,教学安排略显仓促这是必然的。所以校方的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只要他们本着对这个全新专业负责的态度,不仅可以为奥运会“生产”一大批人才,而且可以让这个专业成为本次的优势专业。反之,则成为一个盲目追赶奥运大潮的把戏。

一方面是办学者的热情,一方面却是求学者的冷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反差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体育管理培训市场的混乱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知名度方面存在着先天缺陷,主办者只抓住“为奥运提供人才”的卖点就仓促上马了。

据专家介绍,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末就出现了体育管理硕士的培养,90年代开始兴起体育MBA。至今,体育管理硕士和MBA的培养也还是热点。而我国的体育管理教育因为受到整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直到北京申奥成功,因需求的迫切才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亡羊补牢的项目一是前期准备不足.二是后期招生和培养等环节上也存在着把关不严的问题。笔者在某大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研修班的招生简章上看到,招生对象的要求仅仅是一句模糊的“致力于体育产业的业界人士”,上课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而拟聘请的授课专家更是五花八门,包括心理学教授、哲学教授和新闻学教授。其中,大多数教师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与体育毫不沾边。

然而,教书育人不是做快餐,体育管理项目也不是奥运速成班。清华-悉尼科大体育管理硕士合作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偏重于大型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高级学位教育项目,也是第一个由中外合作推出的体育管理硕士项目。据负责人李华介绍,该项目的授课老师有2/3来自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的体育管理系。他们不仅拥有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体育管理工作的丰富经验。北京体育大学引进的美国俄亥俄大学体育管理硕士项目.要求也十分严格。比如报名者要有550分以上的TOFEL成绩(没有TOFEL成绩的学生需要通过俄亥俄大学组织的英语水平考试),入学后学生每门课程都必须取得“B”以上的成绩才能毕业。“我们入校是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层层选拔的,而且上课要记考勤,考试不用心还会不及格。”清华―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项目的一期学员李庆华说。他认为,这些恰恰是体育管理项目品牌塑造和维持的关键。“否则,我们交了10多万元的学费,花了不少时间,什么都学不到,又有什么用呢?”他说。

市场广阔 亟待规范

那么,为什么众多机构会对奥运人才市场趋之若骛呢?毫无疑问,谁都不愿意在体育产业即将飞速发展之前落后于他人,而人才的培养则是产业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据了解,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创造的年产值都位列国内个大产业,成为国内产业中的大项。在奥运经济的拉动下,中国已经开始把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来看待。

记者小杨就曾说:“如果我进了奥运硕士班,也不是只盯着这一届奥运会的。我是看重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未来,希望在这一领域干一番事业。”李华也认为,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北京奥运会。从长远看,借着北京奥运会这股东风,中国体育产业及随之而来的休闲、健康,文化等方面均会得到飞速发展。

尽管蕴藏着巨大潜力,但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却不容忽视。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系的副主任泰勒说:“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从规模、法律规范等方面来看都不成熟。体育人才培养市场更是如此,一方面是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成熟。”

因此,不少培训机构只看到了体育人才培训市场的巨大商机,却忽视了对市场现状的分析以及对自身实力的估计,一窝蜂涌向了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体育管理硕士,造成了高端市场的混乱和饱和。一位业内人士也承认,目前这一领域虽然亟待开发,但容量却非常有限。

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造成了该专业学费居高不下的现实。这一点让不少有意于此的普通管理者望而却步。某项目的工作人员就把报名者寥寥归咎于学费过高。据了解,清华一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硕士合作项目是依靠李宁公司赞助的教育基金解决这一难题的。目前看来,解决学费高的问题只能等待中国自主办学的那一天了。对此,不少专家估算,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毕竟,我们需要一批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李华说。

中国奥运人才市场虽然有待发展,却是良莠不齐。正如泰勒所说:“对于中国体育人才培训市场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规范市场,从而成熟健康地发展。”那位新闻传播学教授也说:“无论任何专业,培养人才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