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新课标教学理念及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新课标教学理念及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有根本性转变,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才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改革 自主学习 当堂巩固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代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要改革旧的教育理念,必须要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有根本性转变,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才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下面笔者就英语课堂教学,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英语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新型的学生观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学生与教师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种新型关系――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能动性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作为发展的人,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但学生又是独特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方面各不相同,我们要认识并尊重这种差异。学生还是具有独立意志的人,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使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条件,不能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校本研修期间利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我们学校进行“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整个过程让学生学,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以学习求新知,进而全面提高素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先学”就是教师让学生课前围绕学习目标预习,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后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让学生教学生,所谓的“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创设民主、平等、竞争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当堂巩固”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

三、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分层指导

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把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两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各组员按自己的水平承担相应的工作。能查字典就查阅生词,各尽所能,改变座位排列方式“面对面式”,圆桌式等,以利于小组合作的交流。如课前预习,学习小组能按其能力分工进行生词查阅,单词过关、能读、能写,知道其词性、词义用法。了解听写的内容大意,不理解的问题就在书上做记号,以备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听讲。这样解决了面对几十名学生个别辅导难的琐事,形成了师教生、生帮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将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为A、B、C三层。C层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及习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见其文,知其意,听懂或进行最简单的日常会话。B层要求识记常用的单词、习语,掌握基本语法,熟读课文。A层要求做B、C所做的以外,还要背诵课文,当课文篇幅长,可背诵文中典型的句子,并自学同等程度和更深层次的课外读物。

总之,我在近几年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重点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教师只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不断地深化教法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振德.《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研究.2003.3

2.杨盛目,陈.《中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思考与探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3.曲艳霞.《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基础教育参考.2005.2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云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