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管理增长”到“管理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管理增长”到“管理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日本野村证券综合研究院的几位专家到访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就日本财政政策、安倍经济学和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是196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结构转型。因为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换。而日本的历史经验,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

就我提出的多个问题,日本朋友皆给以耐心解释。他们说的比较客气,大概意思有三个。

其一、尽管198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史无前例的泡沫经济,泡沫破灭后,出现长达20年的低速增长和衰退。然而,以人均国民真实收入、社会福利保障、企业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指标衡量,日本仍然是非常成功的国家。有人说日本是“超成熟或超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势所必然。

其二、19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内部压力在于国内要素价格高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急剧加大;外部压力则是“亚洲四小龙”的迅猛崛起,以及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日本痛定思痛,开始迈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之路。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将日本经济结构转型概括为“轻薄短小”四字真言。

其三、日本经济结构转型开始之时,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当时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当强,许多行业的制造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日本企业能够获得较高乃至垄断高额利润,从而能够投入巨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二是美欧等国家对于向日本转让技术,总体比较宽容和开放。日本自1950年代开始的经济腾飞,首先就是从美国和欧洲购买技术,然后迅速完成本土化。到了1970年代之后,日本已经拥有许多国际领先的制造技术,能够与美欧企业一争高下,甚至击败欧美对手。

日本朋友没有明说,弦外之音却很清楚。那就是今日中国开始的经济结构转型,与日本当年相比,外部条件不好,内外部压力却大得多。

我国虽然已是全球主要制造中心,但是多数行业和企业还没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更谈不上国际市场的垄断定价能力,大多数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无法投入巨资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实力不断上升,美欧等国不断收紧对我国的高科技出口乃至一般性技术转让,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屡屡受挫。转让和购买之路不通,创新和创造前路漫漫,经济转型确实任重道远。

然而,征途再难,也必须迎难而上,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我国经济面临许多重大挑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重大转折关头。

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是转变经济政策思维模式,从“管理增长”转向“管理转型”:全力发展真正市场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多种金融工具;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制定明确产业政策,集全国之力,发挥政治优势,力争5-10年内,在某些重大科技和产业领域,真正站到世界最前列;突破既得利益集团障碍,打破国有企业事实上的霸道垄断特权,切实保障私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长远来看,私营和民营企业才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力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