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文章十分独特,充满文化的厚重感,《文化苦旅》则是他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深刻的探究文化的走向和各种社会现象,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学知识。
关键词:文化苦旅;文化内涵;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的体会我国文化的韵味,余秋雨辞去职位,走出书房,开始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看过长江,去过黄河,走过文明的废墟,他边游历边记录边思考,最终成就了这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文化苦旅》。
1.自然背景下的文化内涵
余秋雨通过游历我国的自然景观,借助山水自然寻找中国文人的脚印,探寻中国的文化走向。他到过苍茫的沙漠,去过敦煌的莫高窟,壮观的石洞、屹立的石像、神秘的壁画,他静静的观看着敦煌近千年来的变化。他看过莫高窟的辉煌,也看过王道士将千年的艺术瑰宝交与外人,致使无数文物流向国外,历史的深邃苍凉可感而知。他也去过江南的小镇,江南的自然景观不同,温文尔雅,润物细无声,江南小镇不仅是大自然孕育出的自然山水,它更融于华夏的古老文化之中。它自然的亲和力收容了许多仕途不得志的文人,也孕育了别有风味的隐逸文化。作者并非单纯的游历祖国的自然景观,而更多的是体味自然景观下的文化内涵,不仅观察着自然景观,也思考着人文情怀,将自己对祖国自然景观之下孕育的文化内涵记录到了这部作品之中。当作者站在古人所站过的地方,他认真地注视着这些自然景观,感受着千年来文化的变迁。这些自然景观下孕育的都是深厚的文化内涵,作者借助自然景观寻找着千年沉淀的文化内涵。
2.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内涵
《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与我国的历史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游历祖国的河山,余秋雨也回忆并探寻着历史。《文化苦旅》包含着借鉴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的意味,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者思考历史,探寻文化与历史的发展和走向。他站在历史的道路上,寻找文化的走向和民族精神文明的出路,他的作品中描绘的大多是苍凉和悲壮的事物,因此为他的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在《道士塔》这篇文章中,作者就记叙了王道士将藏经洞中的经卷卖给了外国人的故事。这篇文章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腐败的清政府十分无能,根本不重视这些经卷,虽然王道士多次向官府报告,求助官府予以重视,但是却没有人理睬他。而外国探险家却极为重视这些经卷,视之为无价之宝,在万般恳求后,王道士终于被他感动,答应将经卷卖给他。衰弱的国家,无能的政府,根本无法保护它自己的文化瑰宝,也意识不到去保护它们。既然自己都不重视,与其让这些经卷烂掉,为何不卖给珍视它们的外国人呢?或许这就是王道士当时的想法,也不无道理。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我们的文化被无情的践踏和破坏,无能的清政府根本不去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致使大量的文化瑰宝流入国外,这是多么的可悲!
余秋雨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拂去历史的尘埃,为我们展现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变迁和各种人文景象、艺术现象,带我们走进那个被我们忘记的历史时空,感受那个时代的苦与乐。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他还寻找着中国文化的出路,他深刻的意识到,历来我国的知识分子处于社会结构的中心,是文人、知识分子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他们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余秋雨在这部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中国古代文人及作品的思索和考察,通过他们来探寻中华民族文化的走向。在《柳侯祠》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叙述了柳宗元两度被贬的经历,一次次的被贬黜到荒蛮之地,深深的伤害了柳宗元在政治上的鸿鹄之志,然而贬黜却使他静下心来专心写作,达到他人生中最佳的写作状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大多数的中国文人都是孤独的,而孤独却让他们能够潜心做学问,著书立作,影响后世,感染后人,在文学创作上建立丰功伟绩。
3.哲学思考下的文化内涵
余秋雨在对民族文化的探寻之后,进行了深深的哲学思考,他认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崇尚安居乐业、质朴平和,不管外界如何喧嚣,人们总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人们总能使自己平静下来,获得内心的平和,就像古代的文人,他们在被贬黜后或寄情山水,或投身文学创作,将自己的感情宣泄到文字之中,来排遣自己的抑郁与愤怒,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我国大多数的文人都是在获得内心的平和后,才创作出了无数的文学佳作,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学财富。虽然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都遭遇过贬黜,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萎靡消沉,相反,他们在整理好心情后会重拾生活的信心,要么在自己管辖的小天地里勤勤恳恳,为百姓做贡献,要么就专心于文学创作。总之,他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使自己无愧于心。
4.结语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探寻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和走向,也体现了余秋雨自己对文化的思索和追求,展示了他超凡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郭佳颖.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J].山花,2011.
[2]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
[3] 张爱玲.简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J].文学教育,2012.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