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学思品课体验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学思品课体验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尤其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唤起、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情理交融,促使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焕发思想品德课的活力呢?本文结合实例就此问题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中学思品体验式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尤其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唤起、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情理交融,促使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焕发思想品德课的活力呢?下面结合实例就此问题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1.生活体验

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生活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

在学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顿饭,要求做规定的菜式,如西红柿鸡蛋汤、炒芹菜、炒鸡块、炒土豆、炒扁豆与白饭;菜要自己到市场去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请父母品尝,并打分评价;最后还要写心得。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2.实验体验法

是指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体验理论知识,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因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采用说教的方法难以促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则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理论的真理性。

教学片段:《在竞争中合作》(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八课第二框内容)教材写道:“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且有切身的体会?笔者在课堂上按资料介绍,叫学生共同参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玻璃瓶内装入几个纸做的圆锥体,每个圆锥体都系在一根细线上,被试者可以通过细线,把圆锥体拉出瓶外,但瓶口较小,每次只能拉出一个。瓶子接有水管,可放水入瓶。实验的规则:分四个组进行,每一组由四个同学参加,看哪个组把所有的圆锥体拉出来所花的时间最短。结束后,让同学们讲讲自己的体会,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地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认为:尽管每个人都想尽快把自己的那个圆锥体拿出来,但只有大家相互协调好,不要造成内部的混乱,成功的可能性就最大。事后,笔者又不失时机的补充了这样一个事例: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在合作中求生。这样在教给同学们这样一个道理的同时,也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存课。

3.情景体验法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由于人的体验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学生是没有体验过的,有些是学生正常生活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必要的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在体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图文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等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氛围,创设的情景要形象、逼真,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学生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受,并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教学片段1:关注失学儿童(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框内容)在“学习中的苦与乐”的导入中课本首先提到了当前还有一些儿童因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和不可弥补的遗憾。同时课本在“相关链接”中介绍了一位摄影记者在偏远的地方看到失学儿童的情景。教材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关注失学儿童,同时要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可对我们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失学是一件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看不到失学儿童的情景,也体会不到失学儿童的心情。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先是展示了希望工程“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宣传照片,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然后播放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片段。宣传照片中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大眼睛,还有影片中山区学生简陋的学习条件、艰苦的生活以及孩子失学时的无奈情态,都深深地刺激着学生的心灵。许多同学被震撼了,纷纷表示要帮助失学儿童和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某一情景中,让其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这样的情景设计无疑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片段2: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中引用了影片《刮痧》的节选镜头,并设问讨论①圣诞夜,丹尼斯的父亲为什么要冒险爬楼去探望儿子?②作为亲生父亲,为什么会被剥夺对自己儿子的监护权?法官的判决是为了保护丹尼斯的什么权利呢?③这段影片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这样用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疑解惑、学习知识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并理解影片中对孩子生命健康的关爱,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奠定情感基础。

4.角色体验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练习“承担”相应角色的义务,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道德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实际上也可以说就是要学会“角色承担”。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学会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探寻和建构;让学生对善恶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准则。角色体验,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预演。

教学片段:比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仅仅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的巨大,学生只会停留于理论的理解与体会,这时如果能够适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来模拟特殊人生,其从中获得的体验无疑要比教师在课堂上乏味的说教强好多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不妨在课堂上尝试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绑住双手,并试着用脚拿东西,甚至是用脚做普通人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挫折,也能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所以说,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角色体验无需教师过多的语言说明,学生的感受尽在不言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5.阅读体验法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因为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多阅读优秀作品,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三框内容)当前的少年都是生活在快乐之中的,他们无忧无虑,还无法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来之不易,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生命是可贵的,笔者在教学时选用这样一则材料供学生阅读: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边织毛衣,一边用脚踩着摇篮摇她仅五个月的宝贝女儿。天崩地裂的一刹那,母女俩一起坠入到黑暗无边的废墟之中,所幸的是母女俩都完好无损,但她们无论如何也出不去了。惊吓后的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醒来后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是饿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后,滴水未进的母亲奶水已经枯渴,孩子的哭声也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了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用衣针刺破自己的手指,塞进孩子嘴里。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在吮着母亲的手指头,而母亲已经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像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奶。学生阅读后深深地被材料中伟大的母爱所感动,教师再引导他们想想平时家人对自己付出的点滴恩亲,使他们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是倾注了多少人的关爱和期望,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为可贵的!

当然,在阅读体验教学中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材料的本身意义,要选择一些寄寓着作者浓厚情感体验、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作品供学生阅读;二是注意阅读后学生赋予材料的意义,要引导学生体验贯注在材料中作者的心理体验,唤醒学生记忆库中的情感体验,使之交互感应,悟其所悟,从而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以上课例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应付刺激、澄清疑惑、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渐渐地走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