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烤烟套种甘薯综合效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烤烟套种甘薯综合效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解决烤烟调茬困难的现状,烟薯间作已发展成为临沂烟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套种模式。烟薯不同间作类型对烤烟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种烟薯间作模式大田生育期比烤烟单作缩短7 d左右;烟株株高、茎粗、有效叶数有优于烤烟单作的趋势;烟株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烤烟单作明显降低;单位面积总收入比烤烟单作增加,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临沂烟区烟薯间作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烤烟;套种;甘薯综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 S572;S531;S3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036-01

近年来,部分烟区由于人多地少,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烟田连作现象严重,导致土壤板结严重,施肥效益降低,烟田病虫害发生严重,烟叶产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烤烟—甘薯套种已发展成为临沂烟区一种新的套种模式。对于烟薯间作,唐世凯等[1]、苏德成[2]研究认为烤烟套种甘薯不会形成争水争光现象,表现出相互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烟草套种模式;祖朝龙等[3]研究认为烟薯间作会消耗烤烟生长后期多余的肥料,有利于烤烟的成熟落黄;刘 剑等[4]研究认为,烤烟、甘薯间作既可增加单位面积产质量,又可增加烤烟种植面积,是在调整茬口困难的情况下,可采取的一种有效种植模式。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烟薯间作模式,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病毒病害、经济效益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认识,为临沂烟区烟薯间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沂水试验站。供试烤烟品种为NC10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21”间作(2行烤烟,1行甘薯)(T1);“22”间作(2行烤烟,2行甘薯)(T2);烤烟单作(T3)。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烟叶采收前分别测定各烟株农艺性状、病毒病发病情况;烟株旺长期对烟株病毒病(主要为TMV、CMV、PVY)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每15 d调查1次,共调查3次,记载病毒病发病株数、病情级别,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烟叶采收后同质同炉挂牌烘烤,调制结束后分别测定烟叶的产量、产值、经济效益;同时记录烤烟各个生育期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烤烟主要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2种烟薯间作模式烤烟大田生育期基本相同,比烤烟单作缩短7 d左右。分析原因可能是前茬甘薯收获过程中,刨甘薯相当于深翻1遍地,翌年种烟后土壤较疏松,烟苗移栽后早生快发,烟株长势旺盛,大田生育期提前。

2.2 烤烟农艺性状

在烟株平顶期调查烟株株高、茎粗、有效叶数、中部叶长、中部叶宽,调查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种烟薯间作模式烟株株高、茎粗、有效叶数有优于烤烟单作的趋势,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中部叶长处理T2比处理T1、处理T3稍小,差异不显著;中部叶宽,处理T1、处理T2,处理T1、处理T3差异显著,且处理T1有优于处理T2、处理T3的趋势,从结果来看,烟薯2种不同间作模式对烤烟生物学性状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2.3 烤烟病毒病发生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T1、处理T2病毒病发病率分别为22.54%、18.55%,病情指数分别为4.65,4.27;处理T3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处理T1、处理T2明显提高,分别为33.75%、9.65,且处理T3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处理T1、处理T2差异显著。分析原因有以下2种:一是烤烟和甘薯是2个不同种属的作物,它们没有共同的病原菌,两者在空间上的互补分布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延缓了病害的发生;二是烟薯间作行距大,在进行打药、打顶摸杈等农事操作时,明显减少了人为摩擦,病毒病发病率低。

2.4 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T1、处理T2比处理T3分别增收甘薯12 225、20 250 kg/hm2,烟叶产量比处理T3分别减少180、525 kg/hm2,但烟叶均价分别提高0.83、1.82元/kg,总收入分别增加3 948.50、1 761.75元/hm2,体现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通过烟薯间作与烤烟单作综合比较,结果表明:2种烟薯间作模式大田生育期比烤烟单作缩短7 d左右;烟株株高、茎粗、有效叶数有优于烤烟单作的趋势;烟株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烤烟单作明显降低;单位面积总收入比烤烟单作增加,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烟薯间作总体优于烤烟单作,可明显缓解因烤烟单作而形成的粮烟争地矛盾,有利于农民增收、烤烟品质的提高及烤烟生产的健康发展,是在土地流转困难的情况下一种有效的栽培模式[5]。烟薯间作必须立足以烟为主,兼顾后作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从时间上利用空间、从空间上争取时间的立体栽培技术。在目前烟农种烟积极性较低的情况下,应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总收入为目标[6]。

“21”间作和“22”间作模式是临沂烟区2种典型的间作模式,在现有烟薯间作成功经验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更好的提高烟叶品质,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唐世凯,刘丽芳,李永梅.烤烟套种甘薯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267-1270.

[2] 苏德成.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祖朝龙,王正刚,何厚民,等.皖北地区烤烟合理套种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 1998(1):22-25.

[4] 刘剑,侯跃亮,王乐三,等.烤烟地瓜间作模式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7,28(1):40-42.

[5] 聂明建.烤烟套种模式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2,29(1):82-83,85.

[6] 殷吉虎,高廷科,唐余贵,等.楚雄州烤烟套种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5):42-43.

收稿日期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