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多次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35例和19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将18例筛查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例),一组配型后输注血小板,另一组随机输注等量血小板,输后1.24h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纠正增加指数(cci)并计算有效率。结果 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6%和5.5%,配型组和未配型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0.0%。结论 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进行配型,可使血小板输注更加合理。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 输注效果 交叉配型

多次输血和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抗体,其输注量及输注次数越多,患者体内免疫相关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概率越高,也越容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每天需要输注大量的血小板,为了使有限的血小板得到合理的应用,尽量避免输注无效,拟对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如有阳性者,先进行血小板配型后,再予以输注相符的血小板,以提高输注效果,减轻血小板采集压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血站输血小板3次以上的患者35例,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各类白血病24例;初次申请输血小板的患者19例,其中肝硬化8例,白血病5例,胰十二指切除手术术后患者6例,所有病例均为血站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的住院患者。

1.2 实验方法 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实验(sppa),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批号为:20080802)。该试剂盒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hla-i)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可分别对血小板hla-i类和hpa抗体定性检测,并且可进行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判定标准 采用输注后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cci=输后血小板增加值(个/微升)×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若1hcci>7.5×109/l,或24h cci>4.5×109/l为输注有效,否则为无效[1],观察输注有无输血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输血次数不同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判断输注效果,由于n<40,故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计算p,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所选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定性检测结果见表1,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检出抗体阳性者17例,其中多次为hla抗体,初次输血小板患者也检出1例抗体阳性,两组血小板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x2=10.39。

2.2 把1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例,其中一组不做配型,直接输注abo同型血小板10u;另一组进行配型后再注输相合的血小板10u,分别测1 h和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判断输注效果。结果见表3。由于n<40,故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计算,p=0.0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主要可分为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主要包括:abo血型抗原不合、hla抗原不合、hpa抗原不合。而hla-i类抗体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最常见的免疫因素,占所有免疫因素的80%,由hpa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约占所有病因的1.7%[2]。本实验检出的18例抗体阳性患者中有13例是hla抗体,占72.2%(13/18),与报道基本相符。

大量反复输血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概率可高达50%以上。曾有人报道,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47.4%,且随输注次数的增多而升高[3]。由表2可以看出,输注血小板3次以上的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达到48.6%,明显高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所以需要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特别是血液病和骨髓移植初期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输注无效,有人报道,某些药物也可以导致血小板抗体阳性[4],本实验中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也检出1例hpa抗体阳性,原因不明,可能与药物有关。

由于hla抗原的高度多态性,采用hla型相同的血小板输注很难达到要求,针对输注无效患者,目前主要采取hla交叉配合阴性供者的血小板进行输注。由于hpa是双等位基因,其具有多态性少的特点,因此,针对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可采用血小板同型输注。本实验针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均采用了hla和hpa的交叉配合试验,所以未按抗体类型来分组,而是随机分成等量的两组,其中配型组包含6例hla抗体阳性、1例hpa抗体阳性和2例两种抗体均阳性患者;其余9例未配型组,包括初次输血小板患者1例。结果未配型组输注全部无效,而配型组有效率达到了88.9%,可见血小板交叉配型可显著减少无效输注,但仍有1例hla抗体阳性患者输注无效,可能是由于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

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概率高,但如果都进行配型,势必增加成本,而血小板抗体筛检既可减少无效输注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配型,近年来,血液病患者迅速增加,血站提供血小板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虽然我国国民素质在提高,献血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但血小板的采集仍难满足临床的需求。由于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对设备要求不高,一般实验室都能开展,另一方面筛查费用也未超出普通患者的承受范围。所以针对临床上出现的输注无效,本血站拟对反复输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阳性者进行配型输注,尽量提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参 考 文 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36.

[2]闫东河,李廷孝,孙衲廷,等.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7-8.

[3]刘达庄,陆萍,王建莲,等.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效果[j].中国输血杂志,1993,6(2):76.

[4]hou m,honey e,stocklberg d,et al.multiple puinine dependent antibodies in a patient with episod thrombocytopenia,neutropenia,lymphocytopenia and granulomatous hepatitis[j].blood,1997,90(12):1811-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