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商业街区空中步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现实需要的课题。在现代城市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压力逐渐变大,地面用地紧张,空中步行这一交通形式应运而生。它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心商业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以为二层的商业空间聚集人气。本文从分析案例展开,为上海建设空中步行系统规划和发展提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空中、步行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香港CBD地区空中步行系统分析

(一)形成背景

香港CBD位于香港岛的东部,北临维多利亚港。由于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香港 CBD 的土地开发率极高,所有高覆盖率和容积率的土地都被先后开发,高密度的城市环境,造成了该区域内人行道狭窄,公共空间匮乏,再加上此地的游客特别多,因此规划造就了现在港岛的天桥步行系统。

(二)空中步行系统的优点

1、人车分离,形成立体交通体系。香港的地面,地上和地下分别主要为汽车交通,步行系统和地铁系统,空中步行系统把三者串联起来,构成一系列完整连续的城市空间体系。从二层空中步道可以方便的到达地下或者地面的巴士站或是地铁站。

2、增加临街面积,提升二层商铺价值。由于空中步行系统的形成,无形中增加了商业建筑的临街面,同时将周边商业相连接,增加了商业气氛的连贯性,方便购物,人流量的增加势必给商铺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空中步行系统的产生,可以改变首层商业独贵的现状,提升二层商铺的商业价值。

3、设计人性化,重视日常维护管理。香港的空中步行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在城市二层平面上行走,不用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步道内有详细周全的指示,可以使得步行者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同时,为了减少行人的不便,大多数天桥都设有扶手电梯与方便残障人士的直行电梯。

(三)政策支持

在香港空中步行系统在规划建设之初,即形成了一套由有关条例、建筑(规划)规例、批约条件和分区计划大纲图构成的周密监管机制,既可有效的管理发展,同时又不会妨碍设计创作。香港城市规划部门规定:私营开发商可以获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5倍的容积率。

对于空中步行系统的管理,其采用私营机构和公共结构共同作用的方式,在商业需求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为步行系统能够有序运营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国际案例分析

除了香港之外,本文选取了下列世界各地区的空中步行案例,以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灵感。

(一)纽约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新区和公园的组合使这里成为纽约市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社区。从2000年到2010年,新区人口增长了60%。 2006年重新分区审批通过、高架公园改建开始后,临近高架的项目建设许可签发增加一倍,至少有29个大型开发项目动工(已完成19个,在建10个)。这29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产生12,000个工作,新建2,558套居住单元,1000间酒店客房,超过424,000平方英尺办公空间和85,000平方英尺艺术展示空间。

(二)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二层步行系统(15 Walkway System)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二层步行系统(15 Walkway System)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二层步行系统,总长达 16公里,通过 58 条二层步行连廊,连接了64 个街区,超过 100 栋建筑物。庞大的规模使得该步行系统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上升到城市战略的宏观决策层面。

三、上海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探讨

(一)建设空中步行系统可能面临的问题

由于空中步行系统涉及城市界面的整合和楼宇的连接,因此在实际推进中叶将可能面临以下的问题值得我们在进一步思考:

选址须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市中心本身地域面积狭小,且寸土寸金,原本开发建设过程中各建筑的间距或与周边建筑的距离就相对紧凑。因此建设空中步行系统,在选址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比如空中走廊的选址应尽可能避免造在居住建筑南侧的情况,以免对住宅建筑产生日照影响,引发居民矛盾。再比若周边有历史建筑时,方案需与周边环境协调。

空间压抑感和对地面层的冲击。中心商务区超高层建筑居多,且建筑间距本身并不开阔,可谓“先天性不足”,在这之间建设空中步行系统,可能会给人产生一种空间压抑感,特别是对于一层商铺,感觉会更加明显。同时,空中步行系统将对地面层的商业产生一定的冲击。

商家不愿配合。建设空中步行系统,由于涉及面较广,通常涵盖周边多幢建筑,若是在建地块,可与在建项目统一规划,设计,在操作上相对容易。但若是在建成区内加建,则难度相对较大。规划上也许认为可行的区域,其中涉及改造的商家不愿意也很难推进。究其原因,一些高端的商业商务楼,为维持自己“高端路线”,不愿与其他楼宇贯通或与外对接,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私密性”,降低了楼宇档次。

资金问题。空中步行系统的资金来源也是可能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一般而言,资金组成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财政全额补贴。这种方式对于区财政的压力较大,需拨出大笔建设资金来负责前期规划建设及后期维护。但这种投入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往往得益最多的可能还是被空中步行系统连接的商户。二是“受惠”的业主各自分摊。即被空中步行系统所惠及的商业商务楼宇,各自根据“受惠面积”分摊建设资金,但这在实际操作上有困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在这之间进行沟通及协调,且其中可能会产生分配不公。一方面“受惠面积”难以准确定量和估算,空中走廊的产权难以确认,按付费比例进行产权分割不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些商家存在“搭便车”的心理,它虽愿意配合空中步行系统建造,但不愿意出资,最好能够吃到“免费的午餐”。三是政府与“受惠”业主共同出资。相比前两种,此方式相对更具可行性。由政府主导,补贴部分建设费用,而道路的产权也归政府所有。但此方法需“受惠”业主与政府之间达成共识。

政策和法规的制约。关于空中连廊功能多样性的制约。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21条,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的,应符合下列规定:a,廊道的净宽度不宜大于6米,廊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16米以下的城市支路可不小于4.6米);b,廊道内不得设置商业设施。

后期维护和管理问题。空中步行系统由于属于公共通道,其后期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需明确。例如:空中步行系统的日常卫生保洁、自动扶梯的维护与修缮、指示标志的制作及维护、公共通道乱设摊的治理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在建设后需考虑的问题。

(二)实施建议:

建设模式。上中步行系统的修建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对于现有城市空间的干扰与影响,多方听取专业人士、周围商业业主以及普通市民的意见,以开放化的设计模式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

维护机制。除了重视其规划设计过程之外,建议可以在系统发展初期,成立专项的负责部门,并建立一套明确且具有强制力的管理维护机制,可以对于空中步行系统未来发展规划决策,审议以及管理都发挥功效,达到空中步行系统有效管理与合理经营的目标。

评价体系。在空中步行系统修建完成之后,建议对市民进行问卷以及访谈调研,通过调研,直接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对空中步行系统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 陈晓阳.香港空中步道城市设计启示华中建筑,2004(2)

[2] 胡珊. 城市中央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_以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规划师,20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