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承“前”启“后”探寻师范院校硕士生就业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承“前”启“后”探寻师范院校硕士生就业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面对研究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也加入到教师岗位的应聘队伍中,这使得以“教师”为主要求职目标的师范院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课题组通过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途径,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2008年(即扩招前后)的硕士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去向及工作状况调查,并在此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师范院校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以期为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师范院校研究生就业职业规划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了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书中指出了目前省内研究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就业率连续四年下滑,就业率不如本科生及专科生。这是2003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2008年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使得研究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上有博士,下有本科生”的尴尬处境,师范院校硕士毕业生由于教师岗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去向单一、求职目标不明确、自身综合素质不足等原因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

出于对自身现状的担忧,我们一直在思考:面对就业压力,研究生能够做什么?坐以待毙、被动获取帮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学者认为缺乏职业规划和准备不足是导致师范生在求职场上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做好职业规划,了解自身所在专业的就业去向及可能从事的职业方面的信息是必需的,而已经工作的毕业生是获取此方面信息的最大资源,他们的求职历程和工作感悟对在读硕士生来说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此,本课题组就工作状况及就业去向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南师大教科院)2005―2008级(扩招前后)非委培硕士毕业生开展了一次深入调查,并在此调查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师范院校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以期借助承“前”这一途径达到启“后”的目的,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为就业工作尽绵薄之力。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工作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南京师大教科院2005―2008年毕业的非委培硕士生,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三大专业。调查总人数达536人,2005―2008年毕业生分别占10.3%、24.8%、31.5%和33.4%,总调查率为62.2%。2006、2007、2008年调查率分别为67.9%、78.6%和73.4%。2005年毕业生由于联系方式获得的难度较大,故调查率仅为26.6%。

2.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邮件发放)和半结构式的电话访谈法来获得数据和资料。邮件、半结构式电话访谈所用的问卷包含两个部分:一为封闭式问题;二为开放性问题。

(1)封闭式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毕业生工作单位(以毕业后签约的第一个单位为准);单位性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所属行业(银行业、IT业等);工作地点;职位;招聘信息获得途径;职位的变动情况;跳槽情况;签约形式;工作满意度,等等。

(2)开放性问题主要有:所在职位的入职要求;工作内容;在校硕士生要想获得此职位,读研期间可做的准备,等等。

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对部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获得相关结果。

此外,我们还通过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方法,对部分高校辅导员、高校教师和公务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职业访谈。访谈除了涉及以上内容外,还涉及其所在单位的管理特征、人际氛围、工作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所学专业在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等信息。本课题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质化研究,获得相关结论。

3.调查所获得的主要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初步得出了教科院扩招前后硕士生的就业情况。主要结果如下:自主创业开始崭露头角;教育学毕业生就业稍难但去向宽泛;去高校工作比率逐年下降但仍为毕业生主要就业途径;高校教师岗趋于饱和,高校行政岗成无奈选择,中小学教师岗倍受青睐;男、女在职位上的分布差异显著;招聘网站、招聘会、单位宣讲会成为获得招聘信息的主要途径;近六成毕业生满意自己的工作;四成毕业生留宁但比率逐年下降;多数毕业生选择不回家乡工作;积累实习经验成为就业成功的最大筹码;专业技能过硬成为进入高校工作的主要入职条件;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应聘辅导员存在优势。

虽然以上结论基于某一师范院校教科院毕业生,但还是能作为师范院校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个缩影。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

结合此次就业调查,本课题组开发了如下的职业规划课程。各院校也可以在前期就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1.课程指导思想

2007年11月份,教育部在的《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大高校需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和队伍建设,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以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为原则,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故我们在教育部的四大原则指导下,设计了该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要做好职业规划,首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深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性格等,因此,我们把“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涯规划”课程作为必修课在研一开设。考虑到研一上学期,学生面临多种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思考新的人生方向。故在研一下学期(即当大家对自己面临的问题有过一些思考之后)开设此课程。在课时上,虽然国家鼓励开设38课时,但考虑到目前师资的缺乏,在一直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专家建议下,将课时调整为18课时。

在对自己的职业或研究生三年有了初步规划后,还需以自己的职业为目标,积累相关经验,并在体验职业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故在研二,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就业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主要以经验交流的形式来了解某些职位的工作实况,以提供兼职或实习平台的方式让研究生尽可能地体验职业。考虑到经验交流、实习机会只限于某些职位,故此课程为选修课,只要能起到调动研究生开始为以后的职业做努力的目的即可。

研三到了就业冲锋的时刻,这时面试能力提升、简历制作、入职心理调适等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故在此阶段将开设“就业准入”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就业状态。

以上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毕业后去某单位工作的研究生。除此之外,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自主创业已崭露头角,成为又一条可行的就业之路。我们可以紧紧围绕专业优势和人才资源,在掌握可能的创业空间基础上,以“‘000111∞’创业指导工程”为突破口,启动创业课程开发。其中“000”指研究生是创业的三无(无经验、无项目、无资金)人员,“111”是指学院为有志于创业的研究生提供培训机会、项目及资金,“∞”指“三无”的有志于创业的研究生在学院的“111”帮助下,将会收获无穷。

3.课程总目标

外因需要内因才能起作用,但良好的外因能激发人的内因。故我们要通过“课程”这一外部动力,来不断挖掘研究生职业规划的内部动力,这便是我们该套课程的总目标,即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自主性。

4.课程简介

注:三大课程可同时开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课程。

本研究以南师大教科院为例,但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如今师范类院校硕士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课程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但愿能为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奋.师范生就业现状透析.文科资料,2007,(6).

[2]付春锋.浅析如何加强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法制与社会,2009,(9).

[3]何期.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创新.西南科技大学高校研究,2008,(2).

[4]余琼,邓燕平.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2009,(22).

本课题是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暑期实践重点资助项目

致谢

感谢南京师大教科院胡建华院长、傅宏教授,党委副书记顾中亚老师、辅导员殷飞老师、钱洁老师和分团委书记薛艳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还要感谢心理系顾雪英教授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要感谢下列同学在调查报告完成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许倩倩、杨红艳、薛丽娟、陈海艳、邱武松、顾娟、陈玉刚、张东方、靳渊博、刘云珍、胡明霞、郭媛媛、孟明、谈吟秋、刘为影、任闪闪、王林飞、李纬、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