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培养的方法有很多种。几堂公开课上,教师用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给我很大启示。

案例一:联系生活,贴近实际,巧设应用性“问题”

“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

商场开展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方案一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方案二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方案三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2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2,即可得p2+q2≥2pq。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结合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二:引发学生兴趣,巧设趣味性“问题”

“一元一次函数”教学时,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一元一次函数数形结合思想,以使巩固理解。

以前的龟兔赛跑教师用数形展示;

新龟兔赛跑故事一:兔子让乌龟从800米处起跑,兔子赢,学生作数轴图;

新龟兔赛跑故事二:兔子让乌龟先跑一段时间,兔子赢,学生作数轴图;

新龟兔赛跑故事三:展示兔子曲折形的线段,让学生编故事,结果学生进行了大胆创设性改编,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案例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巧设开放性“问题”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的命题教学设计。

(每个同学分发三根木棒,有些能组成三角形有些不能组成三角形)

1.动手摆一摆,你能把手中的三根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吗?(有的能,有的不能)

2.为什么有些同学能,有些同学不能,这与什么有关?(木棒的长度)

3.什么情况下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

4.请同学们测量自己手中的三根木棒的长度,教师把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写成一列,把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写在另一列

5.请同学们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发现?

案例四:易于学生理解,巧设直观性“问题”

在讲分子的课程时,老师巧设了一个实验情境,将100 ml红色的水和100 ml无色酒精混合,学生惊奇地发现:红色的水逐渐向酒精中扩散,扩散均匀后,总体积却小于200 ml。引出了一个问题――分子,后面的教学就变得轻松容易了。

案例五:实践中体会,巧设情感体验“问题”

《散步》一文中责任的体会。

上课前一周,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给父母或爷爷、奶奶仔细地洗一次脚,做一次全程家务活:洗完一家人的衣服,做一天的饭菜,做一天的清洁(含洗碗等)。目的:让全家人真正舒服地休息一天!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谈感受,家人都很感激,学生都认为很累很累,但认为值得,同时觉得父母很不容易,从情感上有了深入的体会,后面责任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综合上述案例,问题的设置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认知到再创造,使学生在自觉、自主、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而问题的设置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也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必备条件。

1.“问题”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重问题的提出,连续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探究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后,应重点讲解问题提出的理论或实际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教学问题的学习意义,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2.“问题”要利于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运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以及广泛应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联想、类比等各种思维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成功的解法,促使教学各种因素互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会学”,学会学习。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问题”要注重情感因素。师生关系融洽,感情充分交流,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有机结合,用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激发教学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是一个长期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是一个小的方面,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探索。

参考文献:

马文波.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J].宁夏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