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未来的地球什么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未来的地球什么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磁场千年后发生逆转

地球的磁场大部分是由地核形成的,地球的内核是以金属铁为主要成分的导电体,外核由于温度接近于岩石的熔点,所以其内部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专业上称为“软流圈”)。通过外核物质塑性流动,产生电流,电流产生的磁场作为地磁场被观测到。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生成的磁场极相似。如果我们将条形磁铁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放置,由于N极与南极、S极与北极几乎一致,所以在地表的大部分地方,磁力线朝着地理上的北面,根据这一现象,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

这个地磁方向并非是一成不变,在地球史上已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逆转。最近的1000万年已发生了50次左右逆转,所以几乎是每20万年发生一次逆转。最后一次发生逆转是在78万年前,现在正处在又一轮逆转发生的开始时期。逆转之际的地球磁场就如条形磁铁的一端磁场强度变小,接着逆转后的条形磁铁的磁场强度逐渐增强。地磁场的逆转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逆转的时候,在地表观察到的磁场强度会减弱到现在的1/10左右。最近,磁场强度正以每100年5%的比例继续减少。这样再经过2000年磁场几近消失。

地球磁场能阻挡来自太阳等星体强辐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地表,起到保护生物屏障作用,但是部分带电粒子在靠近南北磁极的时候会与大气中的原子或离子碰撞,释放光或x射线。高纬度地方看到的极光就是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大气的氮原子或氧原子等碰撞引起的发光现象。现在地球的磁极在南极与北极各有一个,因此极光只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但是在地磁场逆转之际,磁场变小,除两极外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出现很多的小磁极,所以未来在低纬度地区形成的磁极也可以看到极光。

一旦磁场变弱,宇宙带电粒子可能对地球某些地方造成威胁。例如在各地构成磁极的近旁,带电高能粒子会接近到地表,潜入距地面100千米左右低空的质子,还会破坏臭氧层,这样未被臭氧层吸收的有害紫外线等也到达地表,对地球生物造成一定危害。

周期慧星雨袭击行星

据科学家推测太阳大约65亿年后可能开始膨胀,而且1亿年后在太阳近旁引起超新星爆发,此外还有众多的彗星冲击太阳系中心,引发地球生物大灭绝。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行星系,几乎是圆盘状地分布。在海王星的外侧,将圆盘扩大到10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亿4960万千米)左右,有库珀彗星带,1990年以来已先后发现,属于这个带的直径超过100千米以上的彗星有数十个。彗星主要是由冰组成的小天体。1万~10万天文单位的范围内有包围太阳系的无数彗星,称之为奥尔特星云。库珀带和奥尔特星云是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形成的。

现在已知道,地球生物的灭绝事件不仅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过去已经发生过10余次。而且根据科学家调查,这些灭绝事件似乎有周期性,其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

如果这样的周期性是真实的话,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众所周知,银河系集中了大量的行星或恒星。太阳系不但绕着银河系旋转,而且还在银河系上下运动。太阳通过恒星最集中的银河系中心层时,有可能通过某些恒星的近旁,于是存在这些恒星的引力对在奥尔特星云中的彗星产生影响的可能。结果在恒星近旁的奥尔特星云中的彗星从太阳系中逃脱,反而坠落到太阳系的中心,变成无数的彗星雨。假如彗星冲撞地球,必然导致大量生物灭绝。

近年来,根据太阳系外行星系存在的数据已发现几例系外行星。另外,通过对恒星形成的研究,查明太阳系这样的彗星分布并不是特例。研究发现,当太阳系接近某恒星时,那个恒星也存在奥尔特星云,会与太阳系的奥尔特星云相互影响,有可能引发无数的彗星纷纷落到恒星的区域上。

伽马射线直击地球

现已知道,在距地球几十亿光年的宇宙深处,伽马射线爆发所发出的明亮而短暂的光束,比宇宙中任何恒星的光芒都耀眼,其形成机理至今还是一个谜,专家认为最有可能是与黑洞有关。

红巨星死亡之际发生大爆发,大部分气体被驱散到宇宙空间中去,最后变成了中子星,这是普通的超新星爆发。但是具有太阳质量30倍以上的红巨星,在其死亡时不会马上发生爆发,由于其引力巨大,红巨星会向中心坍塌,在中心形成黑洞,原来星体的外部物质会一边旋转一边落入黑洞,这时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一些物质则以接近光速被喷射出来。这些喷射物质冲击宇宙空间,如果撞上另外一拨的喷射物质,将形成高温火球,同时释放大量的伽马射线。这就是所谓的伽马射线爆发。有时,甚至引起物质喷射的恒星也会被刮跑。这就是专家观测到的比普通超新星更巨大的“极超新星爆发”。

伽马射线爆发能量巨大,单是作为伽马射线释放的能量就可达到普通超新星爆发能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在银河系内也可能发生伽马射线爆发,其频率因观测例子不多,还说不清楚。如果从目前观测到的情况估计,在银河系每1000万年便可能发生一次伽马射线爆发,相比之下,在距地球3000光年以内的区域,可能要几亿年发生一次。尽管频率不高,却对地球的生物有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

由于氮氧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在以后几十年间地球生物将直接遭受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另外,氮氧化合物还能形成酸雨,对地球表面的生物和建筑物造成破坏。高能量的伽马射线在大气中有可能通过核反应制造放射性物质,对地球的灾害可能远比紫外线和酸雨严重。如果伽马射线爆发产生的冲击波袭击地球,将引起大规模的地震或海啸,地表也将受到大量宇宙射线的照射,这将引起灾难性后果。专家认为,在过去地球发生的数起生物大灭绝中,不排除有因伽马射线爆发而造成的。

地球自转周期延长

月球以每年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的周期也正一点点地变长。现在的地球一天(自转周期)约24个小时,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38万千米。但是,10亿年后地球的1天约变为31个小时,月球将远离地球约41万千米。反过来追溯过去,月球靠近地球时的每天时间比现在短,10亿年前的地球一天约19个小时,与月球的距离约35万千米。再者月球诞生的45亿年前,地球的一天约5个小时,可推断当时月球距地球只有2万千米左右。

4亿6千万年后,那时人们将永远不可能看到日全食了。日食是月球进入太阳与地球之间,遮住太阳光的现象。现在,在地球看月球与太阳的外观大小几乎相等,可以看到月球完全遮住太阳的日全食,遮住局部的日环食或日偏食。未来月球远离地球而去,人们看到的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月球将无法完全遮住太阳,人类只能看到日环食和日偏食。

地球在月球力作用下引起海潮的涨落,在潮汐力作用下向着月球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海面上涨。月球作用在地球上各点的引力均向着月球中心,而且越靠近月球引力越大。所以向着月球的一侧引力大,背着月球的另一侧是地球的离心力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海面的变化需要时间,潮水上涨的方向实际上是偏向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使海面上涨的月潮汐力是作用在地球自转的反方向上,对地球自转起到制动的作用,使地球自转减速。

那么,地球的自转会减慢到什么程度?月球会远离到多远呢?现在月球大约27日绕地球1周。随着月球的远离,公转周期变长,地球自转的周期也减慢,其减速的比例大于月球公转的速度。所以,地球的自转周期早晚应与月球的公转周期一致。

如果太阳不把地球吞灭,地球上的大海也仍然存在,那么大约140亿年后地球的自转周期将与月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均为47天。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是现在的1.4倍,约55万千米。那时从地球来看,月球在同一个位置,朝向月球一面的海水仍将上涨,背向月球一面的海水不再变化。这是由于没有使地球减速的潮汐摩擦力的作用,此后地球自转不会再减慢,月球也不再远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