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问题串”的数学概念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问题串”的数学概念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 本文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问题串;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域;符号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省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在这次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苏教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为课题上了一节基于问题串”的数学概念生成课,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自我感觉不足的地方. 本文笔者将概述本课的教学过程实录,并附以自己的一些教学随想,以期专家同行的不吝赐教.

[?] 教学过程实录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自然界中有许多“按一定规律周而复始”的现象,一个简单又基本的例子便是“圆周上一点的运动”.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吗?

学生:钟表,摩天轮,自行车的轮胎……

教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讲到了摩天轮. 问题1:摩天轮上一点P在转动过程中,引起了角度α和弧长l的变化,你能说出α、r、 l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l=αr.

教师:这里产生了一个角α,从初中角度看是什么角?

学生:锐角.

教师: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是在什么图形中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

学生:直角三角形.

教师:问题2:你能回忆一下初中里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吗?

学生:……

教师:问题3:前面我们是如何来研究角的?

学生: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来研究角的.

教学随想: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摩天轮是学生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内容,由浅导入,由熟知引入,慢慢引导学生顺理成章的接受新知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 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2. 展开问题,探索新知

教师:因此我们也想到把上面这个图形放入直角坐标系里面来研究,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对应着一个坐标. 问题4:你能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说出(r,α)与(x,y)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过点P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OM=x,MP=y,记r=,则sinα=,cosα=,tanα=.

教师:非常好!这里x,y为点的横纵坐标,点P所在的射线可以看成角的终边,即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锐角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那么锐角终边上只有这一个点吗?

学生:有无数个.

教师:问题5:如果改变点P在终边上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学生:在角的终边上任意选取一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OMP∽OM′P′,

所以sinα==,cosα==,tanα==,即比值不变.

教师:非常好!用文字语言来概括就是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仅与锐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点在锐角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并且满足sinα=,cosα=,tanα=,在这里借助于图形得到了比值的结论,也就是数的结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师:角的终边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学生:也可能在其他象限或坐标轴上.

教师:问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已经将角由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那么锐角的三角函数能不能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呢?(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感觉问题难以回答)

教学随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斯贝尔曾经说过:“如果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遵循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进行教学,符合皮亚杰的“认识即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的观点. 上述设计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内容,进而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去考虑,学生自然会想到作一条高,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体现了化陌生为熟悉的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归纳提升,形成定义

教师:可能这个问题有些难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课本给出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任意角α,我们规定:

①比值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

②比值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

③比值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 (学生一起来朗读定义)

教师:大家读得很整齐,声音也很洪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课本规定好的定义,但是在学习的时候,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这个定义合情合理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锐角的三角函数满足这个定义吗?

学生:满足. 只是定义的一种特殊情况.

教师:这里由锐角的三角函数推广到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呢?

学生: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教师:也就是说与我们原有的知识没有产生矛盾,这个定义的发展合乎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合理性. 再来看这个定义,自变量是谁?

学生:角度α.

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将角度与实数之间通过弧度制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再来看函数值,是一个什么呢?

学生:比值.

教师:比值是一个数. 给你一个角度,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会对应着几个比值呢?

学生:一个.

教师:给定一个角度对应着唯一的比值,大家想起了前面学习的什么定义呢?

学生:函数的定义.

教师:函数的定义是对两个什么而言的?

学生:非空数集.

教师:这里也是两个非空数集,并且也满足对任意的自变量α,都有唯一的比值与之对应,因此,我们可以称它为函数,只不过这里我们再给它起一个规范的名字: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三种函数都称为三角函数.对于定义,给出三点说明:

(1)sinα,cosα,tanα分别叫角α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以上三种函数都称为三角函数;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3)sinα不是sin与α的乘积,而是一个比值;三角函数的记号是一个整体,离开自变量的sin,cos,tan等是没有意义的.

教学随想:在定义集体诵读时,使每位学生都亲身体会教学重点的内容精髓. 学生参与定义,不仅符合学生的口味,而且记忆深刻,还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实,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定义建构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让学生“乐学”. 由锐角的三角函数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4.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3),求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教师:在这里给出点的坐标后,先写x,y的值,再求r的值,然后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采用定义法来求解. 我们再来看这里正弦是负的,余弦是正的,正切是负的,思考1: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果不求值,能不能判断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符号呢?

学生:正弦函数值的符号与y的符号相同;余弦函数的符号与x的符号相同.

教师:非常棒!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内容: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我们再来分别看一下,第一象限全是正的,第二象限只有正弦是正的,第三象限只有正切是正的,第四象限只有余弦是正的,那么可以用一个口诀来概括: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思考2:若将点P的坐标改为(0,-4)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教师:是不是对任意角,它的正切都存在呢?

学生:不是!

教师:什么时候不存在?

学生:x=0时不存在.

教师:x=0时,点在哪里?

学生:y轴上.

教师:y轴上角的集合是什么呢?

学生:

α

α≠+kπ,k∈Z

.

教师:正弦,余弦都存在吗?

学生:都存在.

教师: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第三个内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y=sinα的定义域是R;y=cosα的定义域是R;y=tanα的定义域是

α

α≠+kπ,k∈Z

.

教学随想:三角函数的符号和定义域让学生通过问题自己去归纳总结,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师灌输的教学方式. 问题串的设计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适度的研讨可以促进生生交流以及培养团队精神,知识的生成和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缜密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积累、探索能力的增长和思维品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 教学反思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节《标准》对其学习要求是: 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个三角函数值;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本文基于“问题串”做教学设计,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反思:

1. 以生为本,对教材认真研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只教给学生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本文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背景进行导入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 教无巨细,从学生角度理解问题

锐角的三角函数能不能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学生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课本以规定的形式给出了定义,定义的合理性是本节课的一个讲解重点,让学生明白推广到任意角是有根据的,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即没有违反原有的法则,同时它也真真切切的是函数.既然是函数,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函数的定义域等问题,因此本节课接下来讲解的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虽然课本是以定义形式给出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引导学生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观.

3. 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容易直观形象的认识问题

德国著名教育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 在多媒体展示的使用中,笔者不是一味的展示对的好的,而是对错展示形成对比,让学生强化对错误的认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从实际生活出发,以“问题串”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