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杂水力条件下引水隧洞衬砌稳定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杂水力条件下引水隧洞衬砌稳定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运用FLUENT模拟分析引水隧洞明满流工况下洞内水流脉动压强、总压、速度及涡量沿水流方向变化情况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运用理正软件计算引水隧洞的衬砌在不同工况下内力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引水隧洞衬砌稳定性,最后提出减小明满流对隧洞衬砌稳定性破坏方面的建议,保证隧洞长期安全运行。

关键词:明满流;引水隧洞;衬砌稳定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V31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明满流[1]是非恒定流中的一种特殊流态,该流态在隧洞内夹杂有不稳定气囊,会引起洞内水力要素发生周期性变化,会对隧洞产生空蚀、振动和冲击破坏。明满流产生的脉动压力[2],关系到隧洞的稳定性分析,隧洞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安全以及能否充分发挥效益。纵观隧洞稳定性分析的发展历程,很多方法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对理论模型的本构关系、参数选取和仿真方法等都需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如何解决好水工隧洞复杂水力条件下的稳定问题,确保隧洞能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已成为当前工程界十分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特殊水力条件下隧洞稳定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建设水平,推动国家的水电事业发展,改善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衬砌荷载计算

在运用FLUENT模拟分析XX水库引水隧洞,在校核水位2449.99m时流态为明满流,在设计洪水位2447.78m时为无压流,为分析隧洞在不同流态下衬砌稳定性,提取对引水隧洞喇叭形进水口在不同工况下脉动压强、总压,考虑山体围岩压力、弹性抗力、衬砌自重和灌浆压力等按荷载组合,取单位长度1m,对0+000、0+010、0+075、0+175典型截面运用岩土理正软件进行内力和位移分析,其中,围岩压力按围岩压力系数法计算,弹性抗力遵循文克尔假定。除以上提及的主要荷载之外,温度压力、外水压力、施工荷载等在本工程中可以不考虑,且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地质构造稳定较好,地震作用也可不考虑。荷载组合按正常运用情况,施工、检修情况,非常运用情况分别进行计算,不同工况下荷载计算如表1所示:

注:(1)表中工况一是指隧洞校核水位2449.99m;工况二是指隧洞设计水位2447.78m;(2)形如a/b中的a表示该截面的最大总压值,b表示该截面的最小总压值;(3)负号表示该处为负压。

2 衬砌稳定性分析

计算参数:根据隧洞的安全级别,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取为0.9,对应于持久状况,其设计状况系数 取为1.0 。配筋裂缝验算参数:采用对称配筋,混凝土等级为C20,纵筋级别为Ⅲ级,箍筋级别为Ⅰ级,裂缝验算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为短期效应组合,最大允许宽度为0.3mm。通过理正对隧洞进行内力分析并绘制截面最大轴力、剪力和弯矩表如下:

(1)同一工况下,最大轴力、剪力和弯矩变化规律一致的,且与隧洞内水压力大小变化规律一致,内水压力变化越大,引起隧洞衬砌的内力变化越大,影响衬砌稳定的最主要荷载是内水压力。

(2)各截面的最大内力的产生位置是一致的,明满流时,最大轴力出现在隧洞拱顶,最大剪力出现在隧洞底板两侧与直墙的连接处,最大弯矩也出现在底板两侧,使得隧洞在底板两侧时内侧受拉;无压流时,最大轴力出现在隧洞直墙底与底板连接处,最大剪力也是出现在隧洞底板两侧与直墙的连接处,最大弯矩也出现在底板两侧,底板中心附近内侧受拉。

(3)明满流时,沿水流方向,随着内水压力的减小,衬砌的最大内力也是逐渐减小的,在隧洞末端出现负压且增大时,衬砌的最大内力值开始增大;无压流时内力值也是基本稳定的。

(4)对隧洞进行抗剪强度验算:明满流时隧洞进口段底板靠近直墙附近点、局部侧墙段和拱脚处不满足抗剪强度验算,其余各段均满足,隧洞出口侧墙、底板和拱脚均不满足抗剪强度验算。无压流时均满足抗剪强度验算。以上分析可知,在明满流时,隧洞内脉动压力较大,导致总内水压力加大,进而使得衬砌内力值较大,在隧洞抗剪强度验算时局部出现不满足现象,且在隧洞末端负压较大时尤为明显,无压流时,衬砌均满足抗剪强度验算,在末端出现负压较小情况时也是满足要求的。

3 结论

(1)在明满流时,隧洞前段在侧墙、底板与侧墙连接处、拱脚出现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隧洞后段在负压作用下侧墙、底板、拱脚不满足抗剪强度验算,应特别注意底板、侧墙及其与顶拱连接的衬砌支护问题。

(2)明满流对隧洞衬砌稳定影响非常大,对隧洞正常运行非常不利,在水工引水隧洞设计当中,应尽量避免明满流出现。同时应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减小末端的负压值大小,当隧洞末端负压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能完全避免时,可对上述不满足抗剪强度洞段进行加固处理。

参考文献

[1] 丁振华,许景贤. 导流洞改作发电尾水洞过渡过程中明满流的数学模型[J]. 水利学报,1996(9):1-10.

[2] 许景贤,丁振华. 导流洞改作水电站尾水洞过渡过程明满流机理[J]. 天津大学学报,1996(5):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