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更好的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宁德市进修学院在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下主持开展“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专项课题。笔者有幸成为课题成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导学案作为“学教做互动“模式的平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的理念。本文试从导学案环节设计、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等几个角度来阐述高中历史课堂的“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导学案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沿用的是苏联的“五步式教学”,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训练—布置作业”,基本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造成学生“死读书”的现象,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考查要求出现很大的背离,因此新课程改革建议变“单一的教师讲”为“师生一起讲”甚至“学生多讲,教师少讲”,还课堂主动权给学生。 为实现这一转变,更好的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经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由宁德市进修学院主持开展“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专项课题,本人有幸参加课题小组,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导学案开展对“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解读“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

“学教做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试图通过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主动完成练习,并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出适时的引导、点拨,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教做互动”模式最关键的是“做”,“做”一方面是学生的“学”即应用知识尝试练习或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和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反馈,学教互动”。“做”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静止”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主动地参与“做”的过程,再逐步的将“兴趣”转变为“需要”,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做”的过程,学生可以高效地将课文知识与教师的讲解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及时检测自己的所学知识,对课程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教学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通过师生的“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平台——课堂导学案

在探索“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课题过程中,我以导学案作为平台来实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的具体准则。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由教师结合校情、学情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导案。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导学案实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导学案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问题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学案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科学指导,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了发挥导学案的最佳效果,我从导学案环节设计、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来完善“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

1.导学案环节设计

导学案改变教师为主的旧思路,将学生的重心前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学习全过程,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常情况下导学案基本环节包含:课前预习—课内交流研讨(教师指导)—课内训练巩固(师生交流互评)—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将环节名称设计为:搭个房子——小站练兵——合作探究——大展身手——海阔天空,并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对五个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1)“搭个房子”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学习注重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理解与分析。课前预习时用表格或大括号的形式提炼知识主干,构建一张知识网,突出内容之间的联系,使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一目了然,有利于加强对专题知识的整体记忆。学生在通读课文后自主完成,可以培养对历史知识的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

(2)“小站练兵”是让学生在预学的基础上完成5题左右的选择题,做个基础测试;在自主完成的前提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在全班中展示成果与问题,让全班讨论解决,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和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分享成功。

(3)“合作探究”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合作探究”部分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纠正、完善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获得的某些模糊的,甚至是片面的知识。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时地引导、适当地点拨、及时地总结,重点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或“做”中的失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并实现三维目标。

(4)“大展身手”指当堂训练,这是新教学模式一项重要环节,它将学生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以学带做,以做带学”,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测试结果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及时矫正学习中的不足。

(5)“海阔天空”环节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后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知识的拓展应用或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拓展,达到个人成长与集体进步的目的,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的目标。

2.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实施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改进教法、钻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

“以学定教”从学生反馈的问题入手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前先调查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现有水平,结合课标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内探讨。如在准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教学时,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很陌生,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如何实现课标要求呢?我从必修一政治史的主题“民主”入手,将马克思预测的未来社会的“自由、民主”与已学过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进行比较,收集相关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地位,将陌生知识熟悉化顺利完成三维目标。

“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历史知识的复杂、综合的特性使得学习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课程三维目标,历史学习能力的养成“以教导学”。比如在必修三思想史的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的导学案设计时,为解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这一重难点,我在导学案中抛出“跪着造反”的论断,让学生在课内探讨这一论题的可行性,经过质疑——讨论——归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辨析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既达成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历史学习能力。

“学教互动”是导学案运用过程的最精彩环节。课上,学生通过导学案和教师的点拨,以个人活动或小组互动等形式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不拘泥于导学案,收集多方资料与信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研究与创新,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如在必修二经济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教学时,我的第一稿导学案基本遵循“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路线人物——新航路开辟的作用”的思路来设计问题,课堂学生反映比较沉闷,参与讨论的热情不高,课内测试的效果不理想;课后经过反思,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临时生成一个设计:以课文插图“放贷者和他的妻子”为切点,布置四个小组从“新航路开辟前、后,家庭和社会的变化”四个角度以生活情境短剧的方式将本课的知识点贯穿在这一对夫妻身上。任务下达后,学生以高度地热情分配角色、设计台词、核对矫正,在课前15分钟完美的演绎了他们的“巨作”。在他们活动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加以点拨,让“观众们”思考“演员们”没有展示的知识,如“放贷者杰克和妻子露西(学生起的名字)”的思想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经济史与思想史的联系,树立大历史观。当然,学生给我的惊喜更多,他们不仅将课程的基本知识完美地融入情境剧中,还设计出“杰克和露西移民美洲”的结局,从人口迁移的角度理解“文明交往的开辟”这一主题。整个互动过程学生大呼“过瘾”,课后还提出好多想法,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结合史实写出小论文进行交流。通过适宜的问题设计,师生“学教互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3.导学案实施中的反思

在导学案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学教互动,共同成长”的理念,努力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有效地结合,致力于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失误,针对失误不断反思,“以学促教、教学相长”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优势。

(1)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的难易度的把握。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精髓,也充分考验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在平时导学案问题设计时会出现失误,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课标要求的能力层次不符。比如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三民主义的课,我用了三副漫画来展示三民主义的不足,理解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突破和对社会变化的反应。课后其他教师点评说问题难度太低,无法满足较高层次学生的需求。反思原因一是自身的教研能力不足,二是备课组教师交流不够;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互通有无,通过不断钻研充电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特征设计出符合学情的问题,以实现知识问题化的有效实施。

(2)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反复。导学案本是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反复。有时由于部分学生的能力有限,在探究过程中占有了很长的时间,担心会耽误教学进度,结果将该是学生的探究变成练习讲评,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上去了。有时认为课程要求比较简单,就将课堂全部放手给学生,比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二专题“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这一讲时,我就“放了一回羊”结果学生差评如潮,迫使我重新修改导学案,费时又费工。

所以,定位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是导学案运用的关键。在强化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适时“登场”和“撤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越来越体会到课改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个性的抹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一切为了学生”课改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