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多元化教育是如今我国教育的主流形式,随着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等多方面往来日渐密切,各地不同的风俗理念与人文经济相互交叉融合,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同样吸收了不同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一门严谨的教学科目。与其他学科并行,音乐教育同样需要融合多元化教育理念来跟随形势的改变。本文仅以笔者观点,阐述目前处于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育视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91-02
自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以来,越来越多的音乐高校开始加强对实施多元化音乐教育这一理念的重视。但如今的高等学府不同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专业的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手法并不成熟,往往投入不菲,而得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相对的,普通高校在培养一些专业性较弱、但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基础音乐技巧的可开发性人才方面更占优势。所以相比于在普通高校中实施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音乐教育显然更易于培养大量的基础性人才。由此可见,多元化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乐观的推广性与实用性。
一、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概述
多元文化的理念,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不同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不符合当下的任何一种文化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是近些年新生的教育模式,旨在应对文化交融的崭新局面。作为多元文化的一个典例,多元音乐文化满足多元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每一个必要阶段,是多元文化的一个标准产物。为应对其教育教学方面新出现的问题,现对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加以概述。
(一)音乐教育内容。音乐形式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区分,但其内容往往大同小异。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内容,无非包括动作、语言、乐器三方面。但由于多元化教育的前提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入,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就需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当下的需求。以笔者观点,国内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及吸收。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样满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且其历史悠久,发育成熟,利于开展教育。且在各国文化相互冲撞的当下,只有一心致力于发扬发展本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在保证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也能在多元文化的流行趋势下保守住自己的地位不变。
众所周知,我国地理区域跨度较大,文化水准差异较高,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具备先天性的多元文化。这些民族中,大多数都具有各自的音乐文化传承、语言习惯,个别的还有自己的乐器传承。这是一个进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教育内容的一个丰富源泉。我们应当对多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肯定和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与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国外的优秀理念和优秀文化因素,丰富现有的内容,来达到进行多元化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形式。固有的教育形式已然成型,但并不能满足文化多元趋势下的时代要求。随着各国文化的引入,我们也应当适当改善现有的教育形式以应对形势的不断变化。生源的冗杂,在吸收了各地人才、集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的同r也产生了学生兴趣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此付出更多的辛苦。首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了解,进而共同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起新的音乐教育概念。想要对音乐教育进行多元化改革,就需要对新的教育形式存在着新的认知和理解。教育工作者需要比学生群体先一步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向,且要对其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音乐教育现状
中国一直以文化古国著称世界,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如今遗留给我们的都是历史的精粹所在。经历自身的多元化交汇与融合,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时展的必然方向。由于我国各民族的起源与经历不同,历史的遗留问题便逐渐演化为现今的文化差异。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也是生活习俗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表达途径。因此,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自古以来即存在着多元性这一必然结果。再将视野转向国外。美国一向以多元文化著称,这与其历史发展密不可分。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移民国家,大量外来因素的交集与碰撞直接导致了其多元文化的产生。由于来源不同,其教育方式必然会采用多元化这一手段。在其他地区无法发展的音乐流派在此得以进步并传承,说唱音乐、黑人音乐、乡村音乐与爵士乐等便是由此得以流出并风靡全球。不同于美洲,欧洲国家的音乐则是以本土音乐为主。传统的欧洲音乐同样历史深厚,但伴随着大航海时代世界各地文化的流入同样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对其进行吸收后,欧洲音乐文化同样产生了差异与分支。这些差异作为教育素材,同样被欧洲各国的音乐院校加以利用和吸收。反观国内,伴随着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发展进入稳定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了目前一大重点建设项目。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日渐加深,有政府的导向所在,教育事业也在以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进行着有序的开发与进步。而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一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一点在越来越多的音乐节目出现,且广受欢迎这一方面得以体现。
目前,世界各国频繁进行经济贸易的同时,文化交流的频率也在逐渐增高。各国秉持着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色与传承手法的同时,也在频繁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髓所在,以至于目前的文化正朝着全球化、多元化并存的形式发展,其中音乐文化也基本符合上述概况。
三、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音乐教育的方法
(一)树立音乐全球化的理念。音乐文化不是个人所有,也不是某一国家所特有。因此对音乐全球化这一理念的树立十分重要。音乐文化相比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音乐无国界这一点认知需要被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所熟记于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灌输对中外音乐文化差异性的包容与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使学生正视国外文化的存在,了解中外音乐文化所存在的各种联系。在使用固有思维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当丰富课余文化,主动为学生创造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机会。可以通过开通国外优秀音乐文化相关选修课、教育学生使用国外音乐表达形式进行演奏演唱等方式,来赋予多元化音乐教育以新的生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对固有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后,笔者认为相比于国外的教学方法,国内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目前所处的多元音乐文化这一大环境。笔者认为,适当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对多元文化这一特性更为契合,也是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对我国音乐教育进行改良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学过程中应摒弃现有手段中的些许诟病。目前的教育方式过于死板,音乐应是作为艺术被看待,而不应作为一门技术被灌输。在教学过程中,相比于对音乐技术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更加看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中国古典音酚朊袼滓衾质保可以适当进行跨学科方面的拓展。先对学生进行该地区的历史典故、人文轶事、地区环境展开介绍,配合以相关民俗音乐的发展特色,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加深了解的过程中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主动性,同时也可以达到多元化教育的目的。还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本地区有关的音乐文化汇演,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有关方面的学术研究与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目前国内音乐教育的发展动向与前沿趋势。
(三)增强师资力量。目前国内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前沿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与专业知识,但无法直接参与教育工作;基层教育工作者虽具备基本的要求,但在多元化教学方面的乏力。多元文化的改变和延伸较为频繁,而对于有关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显然不足以应对,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以及有关多元化教学的发挥。因此,在提升有关教师自身素养的同时,增强有关师资力量才是根本的解决方式。一方面,拥有雄厚实力的相关教学工作组的高校应加强经验共享,将自身有关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与使用战略分享给兄弟高校;有关学术组织也应更多的开展有关方面的合作探讨,将有效经验共享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的高校和部门还应组织相关的教师培训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教师工作的核查以及教育能力的再提高。高校的管理职能部门也应对相关活动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譬如组织教师进行国际培训或引进外籍教师。这不仅能鼓励教师在工作方面的积极程度,还能更加高效率地吸取先进文化经验,更直观地提升本学校的竞争力与教学水准。
(四)设计多元化音乐文化课程并改进教材。相比于在现有的教授课程中穿插课余文化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开设相关的音乐文化课程显然更为直观有效。高校可以参考各地文化差异,开设相关的本地音乐文化课程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可以一举两得地使本土音乐文化得到传承。现有教材由于是教育部在数年前编写,至今虽有改版却与之前大同小异,这一点显然并不满足当下多元化教育形势下的需求。新版的教材需要搭配新的教学手段,添加符合多元化教育需求的新素材与教学模式。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增强有关民俗音乐文化内容和外来文化历史介绍的部分,以填补多元化元素方面的不足。
四、结语
当下,音乐教育行业正面临着多元化教育手段更新,这是一大挑战甚至可说是难题。如何解决现有教育手段上的一系列弊端,如何面对多元文化融入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何改善中国传统民俗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融合上的矛盾,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刻思考。多元化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带来一个全新的突破口,但处理不当也会为该事业的发展留下一系列的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继续摸索探讨,并最终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3):19-21.
[2]王佳.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艺术科技,2016,(08):23-26.
[3]丁丽君.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研究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0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