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诚信既是立身处世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衡量当代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但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教育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影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个原因。

一、个人因素

道德既是人类社会关系复杂化的产物,更直接形成于人类利用理性处理复杂社会关系时采用的、求诸己的、由内到外的调解方式,所以理性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反之,道德的具体规范在道德教育活动中,也必须被个体理解、认同,才能接纳,由他律到自律,变成个人德性的组成部分。然而,诚信作为一项基本道德义务,并没有在当下环境中被理解、认同和接纳。许多大学生生活的非道德化使他们内心只感受到消费与利益的短期欢愉,把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规范理解为对个人生活自由的束缚,对义务服从的道德责任感空前缺失。德性在许多大学生身上缺失,其中以诚信最为典型,诚信的缺失也造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做人表里不一,成为“双面人”。做人阳奉阴违;做事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将来走向社会,后患无穷。

二、社会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此外,社会传媒充斥的消费诱惑,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对个体诚信也造成较大冲击。常言道:利令智昏。面对消费和利益的左右,很多人无暇修身,个人的精神生活完全沉溺在实物的消耗上,麻木地随波逐流。现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往往消遣在网上,而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加之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在虚拟环境中对个人的真实身份往往置之不理,使许多人不断弱化个人的德性修养,不讲诚信。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

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四、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1.提高诚信素质

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

2.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3.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得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使校园这一片净土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明礼诚信”的意识教育,加强实践,务求实效。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只有这样,才能重塑诚信,改变现状。

参考文献

1 王 蔚.高校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A].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任 俊.正面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2002(5)

4 林 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4)

5 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6 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7 李本亮、陶知翔.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