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8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内科,贵州,瓮安,550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除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外,还采用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治疗面神经炎。结果:治愈28例,占73.68%;有效10例,占26.32%;无效为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面神经炎;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99-01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1岁,均为一侧性,其中右侧面神经炎15例,左侧面神经炎23例。发病时间最短者为1d,最长者达21d。病程2周以内者为25例,15~18d为13例。常呈急性起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闭目不紧、鼻唇沟平坦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吹哨漏气,唾液自口角外流,食物易残留于患侧齿颊间。通过颅脑CT或MRI等检查未见颅后窝内占位性病变,排除格林-巴利综合征及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查体无其他异常发现。
1.2 治疗方法
2.1 中医治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络瘀,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基本方:黄芪15g,当归10g,生地15g,白芍10g,川芎6g,桂枝6g,全蝎3g,僵蚕10g,橘络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还可再加水煮沸取药液待温,用毛巾浸渍药液敷患侧面颊。1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面肌麻痹加地龙,通络除橘络外,还可选用鸡血藤、丝瓜络,因病毒感染引起者可试加板蓝根、荆芥、大青叶等,因寒冷刺激者可加肉桂、麻黄等。
2.2西医治疗患者给予0.9%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入地塞米松10mg,利巴韦林0.5克,10%氯化钾10ml每日一次,连用15天(地米7~10d后逐渐减量);维生素B10.1g、维生素B12500μg肌注,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d,再行第2个疗程。连用1个月;维生素C、维生素E均0.1g,每天3次。地巴唑20mg,每天3次。眼膏必要时使用。
2.3辅助治疗外敷药物选用马钱子5~6枚,温水浸泡24小时以上,切薄片,用橡皮膏贴于患侧面部[3]。急性期行超短波透热疗法或红外照射,恢复期用针灸治疗。鼓励患者在患侧面肌能活动时即开始自我功能训练,如做皱眉、举额、吹口哨等动作。嘱患者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紧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症状。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面容及面肌运动机能完全恢复正常,口角偏斜矫正,鼻唇沟对称,皱额恢复,贝尔现象消失,闭睑完全,查体无阳性体征,疗程在10d以内;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口角偏斜部分恢复,鼻唇沟变深,有皱额,但纹浅,闭睑不全,口唇闭合鼓气基本不漏气,查体阳性体征不明显,疗程在15~20 d内;无效:治治疗超过2个月,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38例,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28例,占73.68%;有效10例,占26.32%;无效为0例。有效率为100%。
2.2不良反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均能坚持全疗程。
3讨论
面神经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现代医学认为骨性的面神经管在因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外来因素刺激发生痉挛时,面神经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而出现面神经麻痹。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有轴突变性。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因此常规采用激素抗炎、抗水肿;以及使用地巴唑扩血管;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促进髓鞘的恢复;维生素C可维护血管的完整性,使得血管内液体渗出减少,减轻水肿;维生素E可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祖国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属中医面瘫范畴,是机体正气虚弱不足,卫外不固,脉络空虚,寒邪、风邪乘虚而入,上窜逗留于面部,浸淫肌肤,以致面部、耳部阳明、少阳之络阻滞不畅,气血运行迟涩所致。治疗上以祛风通络、益气活血为主。笔者应用了补阳还五汤加减,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理论,补气扶正,兼以活血化瘀。方中黄芪为主重在补气,气足推动血行营养全身;当归补血活血,现代医学认为它还有抗炎、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川芎为佐使,养血安正,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名医别录》中白芍“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其有效成分为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钠能扩张血管、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抗病毒;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用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风湿顽痹等;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补气活血、消瘀,诸药合用随证加减,共奏疏风和营,通络止痉,祛邪扶正之功。本病多数患者1~3个疗程痊愈,最长者服用4个疗程,未发生不良反应。上述加味药物应灵活运用,不拘一格,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1.
(收稿日期: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