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市场意识 稳步发展蔬菜产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市场意识 稳步发展蔬菜产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在国务院批准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迅猛发展,产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523.6万hm2,比1978年的333.1万hm2增长了3.6倍,年均递增27.7 %。与此同时,我国蔬菜总产量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年我国蔬菜总产量达到4.24亿t,是1985年1.25亿t的3.4倍,年均增长率为15 %。我国蔬菜供求形势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从供应短缺到基本满足需求、再到供应相对充裕3个阶段。

1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居民家庭蔬菜的人均占有量呈现直线上升态势。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家庭蔬菜的人均占有量快速提高,到2000年居民家庭蔬菜的人均占有量达到300多kg,比世界蔬菜人均占有量102 kg高出3倍多。近几年,全国蔬菜生产总体趋势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步增长。全国分区域看,东部蔬菜播种面积增长较快,西部增长较慢。山东、辽宁发展较快。二是国内蔬菜消费近年来保持平稳态势。中国是世界上蔬菜消费的大国,居民家庭人年均消费蔬菜量高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但近20年来,我国居民家庭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是全国蔬菜总体价格水平稳中有升。蔬菜价格的变动除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外,全国蔬菜的价格基本处于平稳的上升过程。四是蔬菜出口在数量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88年以来,我国蔬菜对外贸易额增长较快。随着中国进出口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蔬菜的进出口数量稳步上升,中国蔬菜的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

2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蔬菜产业化发展很快。但产业化发展之后,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那些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引进高档设备和高新技术地区,往往事与愿违。以河北为例,1997 年上半年全省的蔬菜种植面积近46.6万多hm2(700万亩),其中反季节的设施蔬菜和地膜蔬菜就有33.3万多hm2(500万亩),预计全年播种面积可以达到66.6万多hm2(1 000万亩),总产量250亿kg。这样大规模生产的结果是,蔬菜价格的大幅度起落。在“产业化”供给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蔬菜产业化的道路该怎么走,如何在蔬菜的种植结构上、品种上、价格上做到产销方面的基本平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情。当前国内蔬菜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由于我国蔬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难以适应市场对蔬菜产品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

2.1蔬菜流通成本高

一是运输成本高;二是贮藏加工保鲜成本高;三是蔬菜产品运输损耗严重;四是流通中介的运营费用和抽取利润高。

2.2蔬菜产品流通地域半径小

高流通成本限制了蔬菜产品的流通半径,造成蔬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贱价销售,而在销地市场却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的市场分割局面。

2.3蔬菜产品流通环节多

我国蔬菜流通领域中介主体过多,产销流通链过长。每个流通环节都要花费交易时间,产生交易成本,抽取部分利润,从而导致流通时间长、市场效率低、蔬菜价格节节攀升。另外,流通环节的冗长性、多重性和分散性容易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被隔离,产生牛鞭效应,市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被扭曲。生产者在缺乏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的情况下盲目组织生产,面临较大的风险。

2.4蔬菜市场体系功能落后

一是市场价格稳定性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蔬菜的供求均衡。我国蔬菜批发市场大多数规模较小,地域分散,产品和信息隔离,难以形成交易集中、市场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导致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区域价格差异明显。二是市场交易方式原始,我国蔬菜批发市场主要仍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方式,即时现货交易规模小、次数多,信息搜寻难度大,市场透明度低,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市场上蔬菜的供求状况,不能正确地反映供求关系。三是市场信息服务差,农民在蔬菜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许多批发市场的信息建设基本处于空白,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共享度低,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能力低下,容易造成信息的扭曲和失真。农民的市场信息闭塞,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并签定购销契约,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更是少而又少。四是增加生活垃圾,产生环境污染,造成蔬菜产品的二次污染。我国的蔬菜流通多是以自然形态运销,这种不合理的货物运输和物流模式直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加重了大气污染。同时增加了蔬菜产品的二次污染机会,导致蔬菜产品质量下降。五是蔬菜产品流通处于无序状态。我国蔬菜产品的大生产、大市场基本形成,但农民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缺乏商品意识,缺乏现代营销观念,不向外发送产品信息,不强调商品包装,不重视品牌开发,使一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或产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蔬菜生产的地区专业化分工不明显,主要产区和重点产区不突出。

3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世界的每个角落。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蔬菜出口量严重下滑,使国内的蔬菜产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使各国对进口蔬菜的消费量在减少,美国“花园变菜园”的报道正说明了这一问题。我国的蔬菜出口经受了严重的考验,《宿州万亩大白菜滞销》这一案例就充分地说明了受影响程度之深。增强市场意识,积极稳步发展我国蔬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蔬菜产品的流通体系建设,是农村蔬菜产品流通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体应着眼于:

3.1建立农村蔬菜大市场

在农村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以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连锁配送为骨干,以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和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布局合理、服务规范、功能齐备、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大市场。

3.2加强蔬菜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是蔬菜产品流通的载体,应加强3方面的建设: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蔬菜统一市场体系,降低流通成本;重点建设一批集散和辐射面广、商品容量大、服务功能齐全和交易规范的蔬菜批发市场;建立健全蔬菜流通中介组织,创造良好的蔬菜流通环境,从根本上降低流通费用。当前重点要抓好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在山东的寿光等地,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量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3.3加大蔬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的培育

一是要做大做强蔬菜流通贸易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组织农民生产的有效方式,及时调整蔬菜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公司加农户的生产形式。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蔬菜营销经纪人。提高流通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有效地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

3.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我国蔬菜产品流通

蔬菜流通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环节众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蔬菜流通信息工程,搭建一个以市场为中心、面向全国的信息平台,以达到指导生产、促进流通、规范市场的目的。

3.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府的服务、调控作用

建立蔬菜产品流通体系。政府的支持、服务、监督与调控作用十分重要。一是加大对蔬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采取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如蔬菜保鲜库的设立。二是为蔬菜产品流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三是研究国内外蔬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农户提供准确信息。四是建立和完善对蔬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度,特别要建立市场运行监测制度、重要蔬菜的贮备制度、进出口调控制度、价格调节制度等,以保障蔬菜产品流通的正常运行。

3.6借鉴国外蔬菜产品流通经验

加强对世界各国蔬菜产品流通研究,充分借鉴和吸取成功和失败经验,积极有效的探索国内蔬菜产品流通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中国的农业问题,依然会是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中国农业的市场化之路该怎么走,才能使“菜篮子”不成为“菜包袱”,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