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学校教学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学校教学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中文系一贯注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标或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是本系实践课程中颇具特色的一门课程。在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应该改善学校教学管理

关键词: 学校教学管理 基本功训练 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素质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特色做法

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中文系一贯注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标或教育教学改革目标。近年来,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培养人才,我们加强了实践环节,加大了实训的力度,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都抽出一到数周时间或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门的实践训练活动。从大一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口语训练到大二的专业考察、三笔字训练到大三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见习、学年论文写作到大四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步步加强的专业实践课程系统,与专业理论课程系统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起到了促进学生提高专业素养的作用。

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是本系实践课程中颇具特色的一门课程。近年来,我们针对本系学生存在的缺陷,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活动的基本内容:学生须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300篇(首)诗文,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每学年定期举行话剧之夜、诗歌朗诵会、礼仪展示等大型品牌活动,全体师生参加。出版发行《中文》系刊,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园地,鼓励学生向外投稿发表,与社会文化界联合开展活动。

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选派导师负责各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训练,并成立中文系系务学生助理小组(学生素质拓展自我管理小组),让学生自我管理。

2.本特色做法的创新点

(1)为我校素质拓展活动创新性实践,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在校内均属首创。拟定了《中文系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指导书》,为专业素质拓展提供了活动原则、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

(2)确立了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理念,建立了新型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谐统一。

(3)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有效的学生基本功训练方法。

(4)打通了专业教学与素质拓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系渠道,使课堂内外的教学、学习一体化、系统化。

(5)话剧之夜等活动成了学校素质拓展的特色活动,吸引大量学生参与。

(6)中文系系刊是全校唯一一份人文特色鲜明、质量好、发行量大的专业刊物,也是中文系师生展示素质拓展和第二课堂活动成果的良好平台,对专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发行近千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对扩大我校和我系知名度有一定帮助。在招生(尤其是插班生招生)方面,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有些大专院校主动向我们要系刊阅读。

(7)面向社会,开门办素质拓展活动,与文学艺术界人士联合举办相关活动。

(8)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编进同一活动小组,实现了老生新生的传帮带,老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半个老师的作用,对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情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3.本特色做法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根据统计,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有较大提高,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85%。考研上线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

(2)改变了中文系师生的教学观。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希望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新型的师生关系。

(3)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得到了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的肯定。

(4)国内若干媒体2010年就素质拓展和第二课堂活动采访了本系负责人。

(5)广东省共青团网站2011年报道了我系的话剧之夜活动。

(6)中文系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文系7名同学获得一等奖,17名同学获得二等奖,证明了活动的显著成效。

(7)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众多诗人、作家等参加了中文系的素质拓展活动。中文系系刊上发表的一些作品为校外文学刊物转载,加强了中文系与社会文化界的交流合作。(2012-12)

二、改善学校教学管理

1.关于大班与小班上课

李老师敏锐地指出:合班大班上课给学生打瞌睡、开小差、玩手机游戏、随意说话提供了极大方便,严重影响了学风、教风和课堂纪律。我认为李老师说得是对的。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一入学接触的就是乱哄哄的极不严肃的课堂气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观念和纪律观念有负面影响。我从合班大班上课的中文系一年级学生身上就观察到了这种负面影响。因此我认为一般情况下,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不应该合班大班上课。我以前曾经试图为新生安排小班上课,保证教学质量,但老师们自己又合回来了。我认为院校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考虑。

2.关于教研活动的时间

教研活动之所以难以开展,除了经费的因素外,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排课没有规律,老师们很难抽出共有的时间聚到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结果就是近几年来成规模的教研活动基本没有了。我曾经多次请院校教务员们留出一个下午不要排课,以便给中文系老师一个共同活动的时间,但教务员们说不可能,因为学校的排课系统没有设计到留出间隙的功能。我也无可奈何。我认为院校如果重视教研活动,就应该留有共同的教研时间。

3.关于教务管理

毕业班的学生还在外面实习,学校就要求院系报选修名单;选修名单还没有弄出来,教材科又催着老师订教材;学生因为选修考虑不成熟而改变选修计划,就会影响到教材征订;一旦教材征订出现问题,有责任的似乎总是一线老师。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学校的教务管理还有不够清晰简明之处。我觉得学校的教务管理应把办事的次序和期间的时间间隔理顺些,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有关职能部门不应该只想着自己办事方便而给学生和教师造成不方便,职能部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方便师生而不是仅仅方便自己。

4.关于基层领导的职责和地位

在一般的观念中,系主任等人往往是一个系的象征,但目前我校三级教学单位的领导,除了做一些必要的行政事务外,其实际身份就是教务员。修电脑、管理办公室、打扫卫生、整理学生资料、汇总成教学员成绩,等等,都得自己干。这对知识分子劳动化、改造知识分子思想观念很有帮助。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中文系,因系部没有专职行政人员和教务员,办公室日常工作、教学评估资料及档案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中文系无论从办学层次、办学方向、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教学头绪复杂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仅靠一两个兼职的系领导完成实在力不从心。三级教学系是最基层的教研、科研单位,但当系领导教务员化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时间、精力、心情抓教研和科研了。我认为,如果学校真的要搞好教研和科研,就应该考虑清楚基层系领导的身份和职责问题。

5.关于一线教师的负担

很多人都与我一样,似乎感觉到一线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本来属于行政、教务或后勤部门的工作,都逐渐被转移到一线教师的身上。老师们忙于干事务性的事,少有时间思考科研和教学问题。

6.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系

一个负责任的教学系,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应该有管理学生的权力;一种高水平的教学境界,应该有充足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机会。但目前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界线似乎过于分明,而且学生工作主要由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处负责,作为三级单位的教学系,似乎没有权力过问学生工作,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辅导员们埋怨各个教学系不过问学生工作,而各教学系的领导觉得自己不必逾越职责范围过问学生的情况。于是教学系的领导和老师们除了课堂教学外,对学生的其他情况一概不管。由此造成了老师和学生相对脱离、相对隔膜的状态。以中文系为例,一般教师对中文系的情况尤其是中文系学生的情况,是缺乏了解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如何沟通教学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工作处的学生管理工作,使教学和教育不隔膜、不脱节,是值得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