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重点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合理化、重视城市支路交通微循环建设、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用能结构、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各种类型低碳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人流、物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流的流通和运输的效能,从而确保构建起高效率的低碳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低碳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引导;改善;提高

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36-01

一、前言

中国城市正处在快速成长过程中,规模和形态急剧变化,交通需求总量快速增长,需求层次变化多样,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框架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稳定。目前的交通拥堵对城市的居民来说已属常态,而且随着小汽车进入家庭呈爆发式的趋势增长,城市的交通状况会进一步的恶化,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城市的拥堵状况会逐步的从现在的一二线城市转向三线的地县级城市。城市的交通拥堵浪费掉大量的社会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堵车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单北京市每年因堵车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元(2009年度统计数据)。在城市的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贡献率达20%―50%,而且比重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因此,中国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交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真正的实现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城市的交通以低碳的模式发展和运行是其根本出路,城市的低碳交通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对城市交通量的生成、城市交通的分布情况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地块的可达性对居民的交通方式选取也会有直接的作用。

二、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着城市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城市的交通系统又受到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直接影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无效的交通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同时,使城市的交通能够与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促进了低碳城市交通的建设。在单中心的城市里,市中心的需求量较大,而远离市中心的需求量较少,在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市中心的交通问题不会太大,当城市规模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单个市中心就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因此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就要转变,以适应交通的需求。具体的发展空间布局模式包括轴向带状发展,组团式发展以及组团+主轴+网络式的发展,其中组团+主轴+网络式的发展模式是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的较高层级,这种模式能适应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并能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使交通出行以轨道交通为主,符合低碳交通要求的高效率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二)引导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合理化

出行结构,即居民出行所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就是引导居民以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逐步构建长距离的交通需求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短距离的交通需求采用慢行交通或步行的方式,小汽车的交通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也是有条件的,要保证公交的准点率以及公交的各项服务水平,来保证人们快捷、方便、准时的到达目的地,如果公共交通的时间成本过于高昂,或者公共交通的舒适度让人们不能接受,那么人们宁愿放弃乘坐公交而去开小汽车。城市功能布局以及各项管理政策也要为适合公交以及慢行交通的运行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及道路交通设施上予以保障,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反映真实的出行成本,通过相应的政策以及管理措施,从经济上刺激人们低碳出行的积极性。

(三)重视城市支路交通微循环建设

交通微循环和支路网作为解决区域内部交通需求、分担干线交通的有效手段,不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支路是改善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等绿色出行条件的重要网络,提高公交的可达性,从而提高“绿色出行结构”的比例,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交通结构,遏制机动车在城市中的蔓延。支路本身的小尺度使城市更适宜步行,也使其两侧用地的功能和空间更具活力,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之外的服务功能和宜人场所。

加密支路网绝不仅仅定位于为机动车提供新的通道,更不应以提高车速和机动车通行能力为最终目标,支路应当是均衡的空间和通道,重视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空间、城市的生活交往空间,真正使支路摆脱“为车服务”的单一功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复合功能。在不同规划层次中,应明确支路的规划目标、原则和深度。在总规中需明确不同功能片区支路深化的控制要求,对路网密度、间距、与干路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导则;在控规中为支路的空间提供保证,落实红线宽度,控制点坐标、横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在城市设计中对支路的空间形式做出进―步细化,处理好步行、车行、临时停车,过街形式,绿化与交通空间的关系。

(四)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用能结构

各种能源的运输方式适合于不同的城市形态,并且和空间的聚集特质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石油产品作为常规燃料驱动的小汽车适合于分散的、低密度广亩式的城市空间格局,在当今大城市尤其是高密度的城区,小汽车就不适合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小汽车的频繁出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聚集特征会进一步的加强,加上交通状况的恶化以及城市环境的压力,石油不可再生能源的频临枯竭,需要对交通运输的运能结构进行调整。城市中的人流、物流以及机械流由于城市的正常运行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要减少石油的消耗就必须有其他能源予以替代,替代的能源可以是再生的或者是污染小的,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根据能源的特性以及城市聚集的特点,发展电能为主的运输方式符合低碳城市交通建设的理念。电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再生能源,并且电能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气体,噪声污染也较小,且电力火车,地铁、轻轨等的运输效率是比较高的。其次,就是使用天然气和乙醇污染小的能源做为石油的替代品,像公交车,出租车等使用效率高的车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实施。

(五)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效率是燃烧单位量的能源所完成的运输量,在单位和标准统一的情况下,能源效率的高低反映出运输能力的高低。这种能力不单指所完成的运输的总量,而且还包括燃烧单位量的能源所能完成的运输量,这就涉及到能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城市交通运输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城市地块的通达程度以及交通的有效组织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样是一万人的交通总量,可以用2000量小汽车(假如每辆小汽车满载5人),也可以用200辆公交车,也可以用20量地铁来完成,而且地铁的运输速度要大于小汽车的运输速度,用地铁比用小汽车能节省上百倍的能源。在交通所产生的各种流在有效的组织的情况下,公交和地铁的通达效果是会很高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特征,城市地块公交线路的覆盖率,以及各项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各项管理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等因素对交通流的有效组织协调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相关内容的实施顺序前后不能颠倒,而且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政策之间不能互相矛盾,并要着重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各种类型低碳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人流、物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流的流通和运输的效能,在低碳标准要求下各种低碳交通工具的生产研发及有效使用,确保各种低碳行为得以实施的各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人们出行方式及交通运输的消费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刘澄清,等.城市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4).

[2]马强.寻找消失的支路――破解城市支路规划和建设难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9(6):5-10.

[3]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及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