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企业的财务风险蕴藏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之中,现金流量在揭示企业财务风险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其显著性,现金流量为揭示企业活动存在的经营风险、企业发展中潜在的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在初步分析确定企业所处风险区域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设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良我约束的经济实体,财务风险越来越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已成为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当务之急。

1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企业必然要面对财务风险,在分析财务风险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目前,公认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财务报表分析法,该方法依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通过垂直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比率分析法等,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案例分析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的同时,对照以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相类似的案例,对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准确识别财务风险。

业务流程分析法,按照内在逻辑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形成一套流程图,并且对流程图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各业务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简便的发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把握和分析财务风险重点。

此外还有现场观察法、幕景分析法、集合意见法、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等等。

本文认为将现金流量用于财务风险分析很有必要。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体系有其内在的缺陷,比如:通过一些具体的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及每股净资产等可以分析出股东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但是通过这些指标计算是分析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此项数据可以用赊销的方法来提升和掩饰。股东实际获利数还要看企业经营当年所实现的资金流量。

2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如下的方法思路。

2.1 财务风险的初步识别――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危机预警就是要在企业财务发生轻度危机甚至陷入危机之前对企业发出警情预报,以便企业能及时采取“排警”措施,解除“危机”。

从传统的角度看,对企业财务危机更好的预警模型,是多变量模型。其中,以Altman提出的Z-Score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模最为经典,相关研究人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Altman在运用DMA分析技术,在1946―1956年间随机抽取了33家制造业的破产公司以其为样本,同时按照这33家公司的行业类别与规模相对应的抽取了33家经营正常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通过相互对比分析,Altman将22个预示公司将可能发生问题的财务比率变量综合为五大指标,即偿债能力、周转能力、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和流动性。

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1983年,Altman选用4个指标(X1净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总额/债务总额)组成了修正后的Z-Score模型[1]。

Z=6.56X1+3.26X2+6.72X3+1.05X4

Z-Score模型更为综合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各个指标包括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的财务结构、企业的偿债能力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等等,该种模型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了财务预警机制的发展,通过对Z-Score模型的深入分析研究,Altman指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则Z值越大,反之,如果Z值越小则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差。根据此模型,Altman还进一步提出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1)若Z小于1.1,那么企业的破产风险很大;

(2)当Z值介于1.1与2.675之间时,预示企业财务状况非常不稳定,企业处于灰色地带;

(3)若Z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有著良好财务状况,企业几乎没有破产的可能性。

此后,在这一模型的运用中,Altman发现,随着时间的的逐步延长,企业有较大可能发生变化,那么Z-Score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就会下降。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此模型预测公司破产,预测破产在一年内发生其准确率达到95%,预测企业在两年内破产则准确率为83%,但是如果预测时间超过三年则准确率降低到48%。所以,Z计分模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性,Z值可以直接运用于企业短期风险评估,如果要评估企业的长期风险,就要统计出企业历年的Z值,从而根据分值的历年变化趋势来对企业的长期风险作出预估。最初Z-Score模型是依据制造业公司的数据资料得出的,但从实践经验来看,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公司。

然而,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现金及其流动,因为一个企业有无充足的现金以及与公司规模相对应的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能否正常维持下去的关键。所以财务危机预警应建立在对现金及其流动的监测和控制上。近年来,财务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并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和财务综合指标函数。

我国学者刘红霞从反映现金流与收入、现金流内部结构的指标、反映现金流与债务关系的指标、反映现金流与利润关系的指标、反映现金流增长状况的指标五个方面,恰当的选出四个指标(ZYXJ: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XJBL: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XJZW: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XJJZ:经营净现金流增长率=(本期经营净现金流-上期经营净现金流)/上期经营净现金流)。并构建了现金流风险识别模型[2]:

Z1=0.948ZYXJ+0.925XJBL+0.963XJZW+0.42XJJZ

Z2=-0.246ZYXJ+0.003 XJBL-0.155XJZW +0.904XJJZ

F=0.71466Zl+0.22565Z2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如果F大于0.4599,那么企业就有相对安全的现金流状况。如果F小于0.3145,那么就预示着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现金流状况。当F值介于0.3145和0.4599之间时,则表明企业处于风险临界状态,企业的现金流是处于灰色区域的。其研究结论也表明,由于研究所取用的样本没有对不同行业进行区分,所以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及设定的风险临界值的界定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在运用模型分析具体行业的时候,企业风险识别的数据还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2.2 基于现金流量的进一步分析

在分析企业资金流量结构时,要分析企业当前所处在的生命周期阶段,以保证准确的判断出企业的财务状况[2]:企业如果处于开办阶段,那么企业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同时却有极少的回笼资金,此阶段的企业可谓是“饥渴的资金使用者”。该阶段的企业资金流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是: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资金流呈现正值,投资活动造成的资金流呈现负值,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也较为巨大。如果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则不需要增加扩大生产能力的支出,企业对资本有较小的需求,同时在企业销售方面,由于市场的逐渐饱和,企业销售一般增长的也不快。处于该阶段的企业的资金流呈现出的特点是:资金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呈现正值,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股东及偿还债务,该阶段的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一般为负值,此阶段企业的折旧费和摊销一般就能满足其投资支出的需求。如果企业处于衰退阶段,则企业是净现金的使用者,此时的企业盈利很少,经营困难。企业现金流呈现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依靠举债和挪用股利来维持企业生存。

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一般识别的基础上,找到财务风险分析切入点,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更细致的财务风险分析,这也牵涉到企业内外部各影响因素分析。这就需要构建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寻找和揭示现存财务风险或潜在财务风险之具体原因所在。

3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认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按现金流量内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项分项指标进行构建,各分项指标下再分若干具体指标。

3.1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3.1.1 盈利能力指标

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企业资产总额就是总资产经营收现比。这个比率能反映企业资产带来现金流量的能力,表示每一元资产所带来的现金净流入。通常来说,这个指标数值越高,则表示企业资产使用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经营现金流量除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就是销售经营现金比率。这个数值反映的是企业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所带来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该数值反映了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通常来说,这个数值越高,则说明企业有越快的销售款回收速度,企业就有越强的应收款管理能力,企业所面临的坏账损失就会越小。

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去优先股股利之后除以普通股股数就是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平均每股所有的现金净流量,这个数据代表公司所具备的最大的分派股利的能力。在此项数值中,由于现金流包括了应该扣除的折旧费、坏账预备级摊销等事项,所以此数值往往大于每股股利,这是个适用于股份公司的指标。

3.1.2 现金充足能力指标

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存货投资、现金股利和资本性支出之和即为现金充足率。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支付净存货投资、股利及资本投资的程度。如果此值大于1,则表明企业有足够的现金去支付包括资本性支出、存货投资和现金股利等支出,不需对外进行融资,反之企业就需要对外融资。通常来说,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现金流量要满足企业追加投入、支付股东股利及贷款利息的费用。虽然说从外部筹集资金对企业来说是正常的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企业经营中过分依赖于对外融资,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那么长期下去企业是难免会出现问题的。

3.1.3 现金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现金净流量除以流动负债就是现金流动负债比,这个指标表明企业在所有的活动中所带来的现金支付也就是企业的到期务偿还能力,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清偿能力越强。

现金净流量除以债务总额就是现金债务总额比,这个指标能有效的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这个指标反映了在某一会计结算期中企业每元债务中对应偿还的现金流量额,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该指数越高,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低。

债务总额除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即为债务偿还期,通过该指标可以说明在当前公司在营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现金水平下,偿还所有债务所需要的时间,公司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应是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

3.1.4 收益质量指标

与收益质量关系十分紧密的是经营风险,在经营风险比较大,收益及其不稳定的情况下,收益质量会被极大的降低。“经营现金流量除以净利润等于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作为总体评价收益质量的指标,通过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由于企业操纵利润一般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所以其有助于防止企业通过操纵利润给投资者带来信息的误导。通常情况,在利润大于0的时候,该指标会大于1。

3.2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资本性支出即为经营现金再投资的比率。作为投资发展能力分析的相关指标之一,企业在一个时期的经营活动中,各项资本性支出所需要的现金是否能被足以支付,往往需要参考该指标,例如固定资产的投资。通常而言,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包含融资以弥补支出的能力不足。相反,该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可以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能力就越强,可以说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在本期数额都比较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从外界筹措大量资金,扩大其经营规模。

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除以投资收益等于现金投资收益比率。企业在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可以通过借助该项指标明确的观察出来。作为投资收益质量的相关指标,通常情况下,该比率与企业所实现的变现投资收益呈正相关,即项比率越大,企业所实现的变现收益就越多。投资收益风险与投资收益质量呈负相关,收益风险越小,收益质量越高。在目前企业对外投资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因为受会计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约束,通常情况是,认定投资收益要在实际收到现金股利之后,这个时候,二者的适应性比较好,该比率接近于1。

资本技术投入比率=投资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现金总流入量。该指标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的现金总流入量中用于支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如固定资产的投资)所需现金,该比率越大,表示企业在扩大规模方面的投入程度越大。

3.3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及其意义

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之和除以现金流入量总额就是外部筹资比率。企业的拥有的外部筹资能力通过这个指标能反映出来,该指标越大则表示企业的外部筹资能力越强。如果企业的销售量增量很大,带来外部负债的增加,这在本质上是企业的筹资的一种方式,这种增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在外部筹资的数额。

企业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除以企业取得借款所收现金、企业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之和就是企业的债务总权益比率。这项指标能够用来分析企业的筹资方式,通常来说,在企业筹资活动中所带来的现金净流量越多,那么企业就面临更大的偿债压力,但是企业的现金流入多是企业对权益资本的吸收,那么企业就没有偿债压力。所以,企业吸收越多的权益资本则其资金实力就越强,其财务风险就越低。

企业偿还债务数额除以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即为企业的筹资偿还债务比率。这个指标一般被用作分析筹资用途有关,它在很大程度上会衡量出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此项指标越大,一方面表明企业到期债务很多,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企业在本期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量相对不足,要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该指标偏小,那么则说明企业本期的现金流量充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在本期有较少的到期债务。

基于上述,构建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汇总,分析其现金流量指标共有十四个,这包括:1.企业的总资产现金收现比率;2.销售现金比率;3.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4.现金充足比率;5.现金流动负债比;6.现金债务总额比;7.债务偿还期;8.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9.企业经营现金再投资的比率;10.企业现金投资收益的比率;11.企业资本技术的投入比率;12.企业外部的筹资比率;13.企业债务总权益的比率;14.筹资偿还债务比率。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2-43.

[2]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71-80,72.

[3]郑庆华,赵耀主编.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刘红霞,韩媛.对现金流财务预警警兆的理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4,25.

[5]刘红霞.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其管理现状调查[J].财务与会计,2006,9.

[6]李晓琳.基于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风险测控探讨[J].时代经贸,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