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扇面书画的观看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扇面书画的观看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扇面书画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中国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代表,伴随着朝代更迭,在广浩的历史长河中,扇面书画产生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形式和作品。

1 作为扇子的装饰风格时期

扇子与书画结缘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扇面画是从实用品到艺术品演变而来的。早期的扇面画是以扇子为主体,画只是装饰点缀扇子。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三国时杨修为曹操画扇时误点为蝇”;《晋书・王羲之传》中记载书圣王羲之为卖扇子的老婆婆题字于扇上人竞购之的故事,这些都说明那时已有扇面书画艺术,但书画是为扇子服务所用。

到了唐代,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之风开始兴盛,这与由丝绢为面的团扇的盛行有很大关系。丝绢虽不同于纸,但同样适宜书法、绘画。唐代扇面几乎没有传世品流传,对唐代的扇面艺术的认识主要是借助于文献、壁画以及传世绘画作品。如周的《簪花仕女图》,我们可以看到跟随贵妇的侍女们,手中所持之花鸟团扇;张萱《捣练图》中,中间一小女孩手持团扇扇炉,其扇上隐约可见山水画影。唐时扇面皆为画工所作,没有文人扇面画传世。即便如此,扇面艺术已经开始广泛流行,扇子开始从日用品向装饰艺术品转化,题材多为花鸟山水。

虽然历代都有名人绘扇留迹的记录,但是根据出土的实物扇和壁画绘画中的扇,我们可以发现在宋代以前,它们大都是纯工艺性、日用性的装饰扇,扇面缺乏艺术性。

2 脱离扇子成为独立绘画形制时期

进入宋代后,扇面书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至此,中国绘画史上正式确立了一种崭新的绘画形制――扇面画。扇面作为一种小幅的绘画形制,完全从扇子实物中脱离出来。其时画家于扇面之上作画,已是主动借用扇面的形制形式,为中国画的创作注入一股清新、自然、活泼的艺术气息。扇面绘画以其形独特的形制,与传统的长卷、立轴绘画大异其趣,并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艺术发展空间。

在宋徽宗的影响下,宋代的画家开始借用扇面的艺术形制来重新构思画面。从而使扇面画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正式开启了扇面画的历史格局。

扇面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后,历经宋、元、明、清数个朝代,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元代,在蒙古族皇权统治轻文重武的政治思想下,扇面书画既没有继承前朝宋人团扇的繁荣,也没有开启后代折扇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画史上,元朝是一个抒情写意的艺术高峰,但其扇面书画艺术却处在一个发展的停滞期。

在明代,折扇的异军突起带来了折扇书画艺术的繁荣,完全弥补了团扇扇面艺术在这段历史上发展的不足,也铸就了扇面书画艺术的另一个高峰。

扇面从晋朝开始到宋朝总称为纨扇扇面,纨扇以圆形为主,也有椭圆形和葫芦形等,一般也称团扇。从明朝开始,扇面主要形制,由纨扇扇面转向了折扇扇面。虽然折扇早在宋时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但由于它的制作工艺尚粗陋,而制作较为精致的折扇又大都来自朝鲜或日本的供奉,很少流传于皇宫之外。因此,折扇在当时不为社会上层和士人所重用。直到明代明成祖朱棣非常喜欢折扇,命工匠仿造国外所供奉的折扇,并将其赏赐给大臣,此举不仅提高了折扇制作水平,也刺激了折扇在社会上的流行。可谓“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焉。”明朝开始流行的新型折扇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以至形成互送扇子的风尚。这一风尚也带动了扇面绘画艺术的发展,当时的文人画家纷纷涉足扇面绘画艺术创作,涌现一大批书画名家和精心之作。如“明四家”中,沈周、文征明的扇画笔墨挺健,大气浑厚;唐寅的扇画笔墨秀润,精湛动人;仇英的扇面细致入微,笔法劲利。董其昌山水扇面疏宕秀逸,风格清润,创作扇面书画甚多,均有书画成扇和扇面作品存世。期间,文人扇面书画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对扇面绘画的重视,手中持有或者收藏由名人题字或绘画的精美折扇成为一件很高雅的事。扇面绘画艺术从明朝开始进入了辉煌期,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明代的折扇画继承了元人画风,讲究笔墨及写意性用笔,并结合诗书印与画融为一体的表现方法。之所以崇尚水墨的运用及墨与色并用的作画技法,由于水墨入生纸产生渗化丰富的画面效果,正好与文人画追求“意笔草草,不求形似,绘画写心中之逸气”的精神吻合。如沈周的扇面画《秋林独行图》,构图取景一角,中锋用笔,墨色清润明净浑厚,扇面左边空白处自题诗云:“兀兀小桥外,独行人不知,秋风将落叶,故向鬓边吹。”不仅是为了平衡画面,而且简洁概括地写出秋天落叶后秋风萧瑟之意境。又如文征明的扇面画《竹石图》、陈淳的扇面画《天香图》、仇英《兰亭图》、唐寅的扇面画《山水图》,以及文嘉、周之冕、董其昌、崔子忠、蓝瑛等等画家,都有大量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经典扇面绘画。扇面绘画艺术从宋代的专业画家画扇的主流绘画到明清已转变为文人自娱性的绘画样式,其功能的转化也带动了绘画风格的演变。

清代受历代扇画的影响,取得空前繁荣。在“四王”、“四僧”、“金陵八家”、宫廷画家、“海派”、“岭南派”等各路画家的推动下,在追求笔墨情趣的同时,于形式、内容上翻新出奇。如风格技巧求新求变,题材丰富多彩,合作之风盛行,并且受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影响,隶书、篆书频频出现在扇画上,为后代留下很多艺术瑰宝。可以说扇面画在明清又达到另一个艺术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的独特样式而传承着。清代扇画仍以继承明代的折扇画风为主,但同时团扇画出现了回潮。团扇到清代中后期再度辉煌,尤其是清末受西洋画影响的“海派三任”与岭南画派的居廉、居巢,创造了撞水、撞粉的技法,更加丰富了扇画的表现性。

当扇子的扇面由书画扇过渡到脱离扇骨而走向独立的扇面或扇面形制的扇面画艺术的时候,其扇子的实用性与书画扇的工艺性便被人们的艺术审美所代替,扇子和书画扇也就从一种实用符号转变为一种扇面画的艺术审美形式了。

3 收藏时期

折扇流行之后,扇面上作画题字,风气极盛。明、清以来,不仅官宦文士,包括商贾市俗,莫不以手持名人书画的折扇为雅事。扇面显然已超出实用价值之外,而另有了一种特殊的珍赏和收藏价值。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空调冷气普及,即使在三伏溽暑,也能达“不知寒暑之切肌”,人们不必再借助扇子来取凉降温,于是扇子便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那些旧时的名家成扇,大多成为人们竞相搜求的收藏品。

时至今日,现代人对扇面绘画仍热爱不减,或许是因为其形制之玲珑而易于收藏,或因为其工艺精美而可把玩,加上民族文化特有的审美内涵,至于名家书画之扇,则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与珍藏。在艺术界,虽然仍有沿用在传统工艺所制的成扇上题字作画,然而更多的是直接在裁成团扇或折扇形式的宣纸上作书画。可见,扇面外在形制的艺术功能跃然而上,而实用功能则日渐退居其次了。

参考文献:

[1] 杨祥民.扇子的故事:传统造物的礼仪性与审美性蠡测[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 苏玉霞.扇面书画艺术的文化渊源探究[J].美术大观.

[3] 杨祥民.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历史演变[J].书画世界.

[4] 刘张华.中国书画扇面的价值研究[D].硕士论文.

[5] 杨祥民.中国艺术之扇历史演变的文化研究[J].艺术百家.

[6] 彭秀华.扇面绘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J].美与时代.动漫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