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安“不争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断掉的仕途之路
从最初的“父亲三部曲”,到好莱坞大片《绿巨人》,导演李安的作品中总少不了“父亲”这个元素。而这些与父亲矛盾冲突的灵感,都来源于他的真实感受。
李家当年在江西德安是大户人家,李安的高祖及高祖父都是大财主,盖了栋五进的大宅院,清咸丰年间,石达开带部队路经德安,还在先祖家住过。到了祖父李宾雁出生时,家道中落,所有产业几乎都被卖光。父亲李升出生时,爷爷发了大财,家族又光耀起来。父亲28岁就当上江西崇仁县县长,后调至教育部担任主任秘书,经历内战,辗转到台湾,成为一名中学校长。爷爷临终时托人带了一句话给父亲:“你在海外另起炉灶。”从此,父亲便背负起了光宗耀祖的重任。
李安是长子,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姐,下有弟弟李岗,士大夫思想的父亲固执地坚持着“儿子要读书做官”的观念。因此,李安和弟弟从小受到父亲严格管教,板子挨了不少。在李安的印象中,父亲有张扑克牌脸,不苟言笑、儒家范儿、严厉、固执。
李安读高一时,望子成龙的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拿回一张志愿表,要他选科目,以便安排最好的师资力量辅导他。上面几百个科目,李安没一个喜欢。父亲问:“你喜欢做什么?”李安说:“我想当电影导演。”
所有人都笑了,李安自己也笑。那个时候,导演在很多人眼里根本不是什么正当职业,拍电影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按照父亲的规划,李安应该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李安努力读书补习。帮他补习的老师,全是台湾中南部的名师。但父亲对他的寄望甚殷,令他倍感压力,最终患上“考试病”,连续两年高考落榜。那两年,家里愁云惨雾,责骂让李安觉得每一天都像世界末日,他难过得甚至想自杀。父亲看到儿子这个状态也不敢再逼他,每天派李岗作跟班看着他。
两个逆子
父亲设计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站在人生拐角处,李安决定为自己的命运做一次主——他考取了中国台湾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电影系。
在父亲的印象里,这个专业和军中的康乐队没两样。一心指望长子能担负起光宗耀祖的责任,却连大学都没考上,还沦落为给人逗乐子的康乐队队员,父亲觉得李家的脸都被这个不争气的长子丢光了。
艺专的校舍很简陋,第一次送李安到学校时,看到学校的宿舍里老鼠正沿着柱子跑上跑下,一间小房间里摆了七张床、两张桌子……父亲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回到家忍不住大哭一场。
第一个学期快念完时,父亲再次来到学校,问李安是否考虑重考。李安拒绝了,他认定自己这生就是属于戏剧和电影。父亲叹了口气,勉强同意。但双方约定艺专毕业后,李安必须出国学习。
长子的事暂告一段落,小儿子李岗也到了高考阶段。李岗比李安小三岁,在第一年高考失利后,他没有重蹈哥哥的覆辙,第二年顺利考入了台湾大学。但父亲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李岗选择了海航专业。父亲生平最讨厌两种人,一是演员,二是船员。两个儿子却偏偏铆足了劲跟他“对着干”。
遵照约定,李安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却依然选择了电影专业。而李岗服完兵役后开始从商,虽然在事业上还算小有成就,可父亲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的工作,认为从商跟做电影导演一样,不是什么正当职业。
后来,世道不景气,李岗赚的钱全赔光了,他干脆跟着哥哥朝电影方向发展,在家练习写小说和剧本。他创作的《上岗》,被张艾嘉拍成电影并获得成功,自己也准备当导演拍自己写的剧本。
那段时间,一想到两个儿子都成了“康乐队队员”,父亲就唉声叹气。
电影背后的父亲
思想上的分歧让父子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李安回忆说,自考进艺专后的20年里,他与父亲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100句。
尽管反对李安学电影,父亲还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买了16毫米摄影机;当他在筹拍毕业作品缺钱时,父亲再次向他伸出援手;即使在他郁郁不得志地闲居家中六年里,父亲依然边叹气边默默接济。
“其实,父亲一直不甘心!”李安说,即便是在得知他执导的《理性与感性》获得奥斯卡七项入围后,这个固执的老头儿仍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回头:“小安,照这个速度,到你50岁时应该可以拿到奥斯卡奖,也许到时你就可以满意,该回来教书了吧,做点正经事。”
即使拍了《卧虎藏龙》,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加持,李安还是说:“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面对现实人生,我经常束手无策,只有用梦境去解脱我的挫败感。”反倒是父亲,写了卡片劝解儿子:“用力不要太深,着色不要太重。”
李安一开始就计划将自己与父亲的矛盾带入电影中,然后一步步地通过电影削弱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到了《绿巨人》时,他特意安排了一场戏,把父亲的影像暴力地炸开,以毁灭的方式来解决两者的关系。意外的是,父亲看后居然告诉他自己很喜欢。
《绿巨人》拍摄完后,李安感觉身体状况有些跟不上拍电影的高强度,疲惫不堪,萌生退休念头。消息一出,观众和媒体一片惋惜声。
李安没想到,这一次,父亲竟破天荒地鼓励他不要放弃。“他问我是不是想教书了,我说并无此打算。他告诫我说,若真的停下来,我会非常难过的,叫我快披上铠甲继续往前冲。要知道,过去他总是要求我别做电影了,就算得了奥斯卡,他也并不支持。”
父亲的鼓励给了李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父子间的僵局也似乎由此破解。
令人扼腕的是,一个多月后,87岁的父亲突因心肌梗塞离世。父亲走后的第二天,李安决定接拍《断背山》。后来,他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当老师可以有很多种方法
“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他一直煞费苦心,希望我们变成他心中的大器之才,可我们却‘大逆不道’地坚持做了自己。”李安说,虽然父亲不喜欢他做电影,但也是父亲成就了他的电影:“父子关系是男性与男性之间的一种张力,没有父亲对我的压力,也就没有我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张力。”
当李安被授予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名誉教授称号时,他面对满堂的学生红了眼眶:“如果我父亲能看到这一幕,他一定会很高兴。因为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终于没有辜负他对我的期望——成为了一名老师。”
也是在这个时候,李安才明白,当老师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上精心钻研,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经验与体会,再将你从中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别人,帮助别人。
而他最好的学生,就是弟弟李岗。早在李安拍摄《卧虎藏龙》那年,李岗也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条子阿布拉》的拍摄。“虽然我们都在拍电影,但哥哥是教练,我是球员,我在挖掘题材,构思创作上都会向他请教。”最终,李岗因此片获得了不少奖项。
除了做电影导演,李岗还是著名的独立电影发行人,并将与李安联手施行“推手计划”——在三年时间里,辅助青年导演拍摄10部影片。“李安知道自己名字的价值,但从来没有把这两个字用在商业上,以他的名望要帮一个青年导演拉到几千万投资不是难事。但他要帮你,你自己也要先爬到半山腰才行。”
这对“电影兄弟”目前有个一致的想法——加强与内地的合作,让华语电影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