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教学“育体”更要“育心”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倾听他们的谈话,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设“亲和友善、教学相长”的人际情境,缩短学生与教师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其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并参与,获得主动的发展,并在学与玩中和老师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2.利用多种教学技巧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乐学。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改变环境和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把教学活动组织得新颖和富有吸引力。

3.启主选择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体会快乐情绪。

教学目标应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系统,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此目标系统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学生便于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用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体育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既评价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情况,又评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既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评价学习的行为;既评价学习中的能力因素,又评价其情感因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预防学生的情绪障碍,及时进行调控。

1.利用情境,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

2.善用激励手段,转变学生的消极认识,培养自信心。

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克服体育学习无用的观念,纠正对体育学习厌烦、轻视的态度,调整好学生体育参与的心态,防止动力不足和厌倦焦虑的出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传导、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体育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进行有效的保护帮助,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

3.以智慧的人文关怀消除胆怯、恐惧的消极情绪体验。

三、务必不能把体育作为学生惩罚的工具。

一些体育老师遇到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打闹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利用做俯卧撑或跑步惩罚学生。体育老师应该查清学生违反纪律事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内心得到深刻认识,才能解决问题。而今,有些人把体育作为一种惩罚学生的工具,那么这种快乐何以体现呢?相反给人是一种恐惧,在学生的意识中只有犯错了才跑步,这样会使原有锻炼的热情、激情抹杀。这样的惩罚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生的课外锻炼意识及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