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辨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辨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益气化痰活血法;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89-02

舒张性心衰(DHF)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衰。该病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左室肥厚、冠心病等患者,有报道指出≥60岁的人群中DHF发生率为35%~50%。DHF在患病率、病死率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上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并无差异。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DHF的患病率还会升高,DHF也将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重大的突破,但DHF在l临床中未引起重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几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有益作用,仅限于收缩性心力衰竭,而DHF患者并不获益,老年DHF同样如此。老年DHF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隐性的病理变化过程,该病发生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是被其它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或认为是自然衰老的一般表现,常常不被患者察觉或不被医者重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心功能受损逐渐加重,导致心脏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后患无穷,同时老年DHF因患病年龄大,病程缠绵,病情复杂,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疗效不尽人意。针对DHF尚无良药治疗,其预后又很凶险的现状,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医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兹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无“舒张性心衰”之病名。老年DHF在临床上多见气短、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临床症状,故多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心水”等病论治。老年DHF的病因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素体体质、情志、饮食、劳欲、既往疾病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

人至老年,肾气渐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肾藏元阴元阳耗伤,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一有耗伤则诸脏皆病,加之老年人既往基础病较多,更易于受到六淫七情的损伤,正气亏损在所难免,气虚表现易于凸现。气虚使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同时使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清除,积于体内而导致诸多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气虚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理基础。老年DHF的发生由于气虚,肺脾肾功能受损,血行无力,津液化生障碍,脉道不畅,使心脉失养,脉道闭阻,形成以气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的本虚标实证。老年DHF临床上由于病程的不同,气虚常有兼阴虚和兼阳虚之侧重,初期由于病程短,病情较轻,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兴奋性高,以气阴虚为多见,临床常出现心慌,气短,烦躁,唇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等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的证型。后期由于心室重构等原因,DHF和收缩性心衰并存,心功能恶化,阴损及阳,导致阳气虚衰,临床多表现为阳气虚衰,痰瘀阻滞的证型,症见呼吸困难,遇劳则甚,心慌,水肿,尿少,唇指紫绀,舌质紫黯,脉沉细数。

2 辨证论治

2.1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症见:心慌,气短,遇劳加剧,口千烦躁,失眠汗多,不思饮食,唇指青紫,舌质干红苔黄腻,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处方: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半夏15g,竹茹10g,陈皮10g,枳实15g,茯苓15g,川芎10g,丹参15g,赤芍15g,甘草10g,配伍组成,本方中太子参益气生津,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麦冬养阴清心,能显著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五味子益气养阴,补肾宁心,能够调节中枢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心肌收缩力。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为生脉散组成,是益气的基础方。3药合用,益气养阴。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脉散具有调节心衰患者的神经激素系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细胞肥厚和减弱心肌纤维化作用,从而达到逆转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半夏燥湿化痰;竹茹可清热化痰;陈皮有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之功,能扩张血管;枳实有化痰之功,且能强心;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能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甘草补气,调和诸药。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甘草为温胆汤组成,是化痰的基础方,方中半夏、陈皮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具有燥湿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胆汤能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抗自由基及抗钙内流等作用。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气药,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管流量,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丹参活血化瘀,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赤芍凉血散瘀,能扩张冠状动脉,提高耐缺氧能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及降低门脉高压作用。川芎、丹参、赤芍常相须为用,以行气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活血药具有改善血液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等作用。

2.2 阳气不足,痰瘀互结型症见:呼吸困难,气不得续,遇劳则甚,心慌肢冷,水肿,尿少,唇指紫绀,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细数。治法:温阳益气,化痰通络。方药:自拟强心汤加减,处方:附片30g。黄芪30g,生晒参20g,桂枝10g,茯苓15g,法半夏15g,陈皮10g,车前子15g,葶苈子15g,丹参15g,血竭15g,三七粉5g,甘草10g。附片归肾经,温阳化气行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附片有强心作用,黄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有强心、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生晒参大补元气,3药合用有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桂枝温通心阳。茯苓、法半夏、陈皮化痰利水。车前子、葶苈子利水消肿,减轻心脏前负荷。丹参活血祛瘀,有加快微循环血液流速,改善心肌收缩力,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等作用,血竭有化瘀之功,如《本草纲目》所说能“散滞血诸痛”、“专于血分”,三七粉所含三七皂苷和三七黄酮有强心、扩血管,减轻心肌耗氧量的作用,3药共用能活血通络,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后负荷。全方既有强心又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共凑改善心功能的功效。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因气短乏力1月就诊。症见:气短乏力,劳则尤甚,伴心慌,烦躁,时有恶心欲呕,汗多口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波动在120~170/70~100 mmHg。长期自服降压药治疗,查体:BP:150/95 mmHg,唇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心脏向左扩大,HR:90次/min,律齐,双肺(一),肝未解及,双下肢无水肿,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6 min步行为300 mt超心示:室间膈11 mm,EF:70%,二尖瓣E:0.55 m/s,A,0.62 m/s。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治拟益气化痰,活血化瘀,处方: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半夏15g,竹茹10g,陈皮10g,枳实15g,茯苓15g,川芎10g,丹参15g,赤芍15g,砂仁8g,甘草10g。每剂服2 d,服3剂后复诊诉气短乏力、心慌明显好转,恶心欲呕消除,仍感汗多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守上方治疗1个月后,6min步行为400 m,2个月后步行为450 m,复查超心示:室间膈10 mm,EF:78%,二尖瓣E:0.72m/s,A:0.67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