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加快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确保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引发高职教师模式的转型背景入手,分析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过程,提出了加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过程 建议

所谓“双师结构”是指既具有从事高职学院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又有在企业、工厂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或是就师资队伍中教师个人我团队的素质构成而言的,是指既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经济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

1.背景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转折时期。在体制改革上,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在发展道路上,经历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并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这种历史性的转折,势必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要求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高职教育与之相适应。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职业结构重心下移,传统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数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要求高职师资队伍进行模式的转型。原有的学术型的师资队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出既具有开拓精神又具有实践经验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所以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转折,使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高职教师模式的转型。

2.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过程

2.1学术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转变。

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是不同的。工业化初期,对普通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不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对劳动者生产技能的培训,并不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过程来完成。这一时期高等专科教育走向“学术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伴随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极大的需求,呼唤高职教育本位的回归,高职院校有必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与发展规划,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需要的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重心从偏向理论知识和文化技术转为态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养。高职师资由学术型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2.2强调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仅仅依靠封闭的校内教育,还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形成做人做事的本领,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随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院校和企业教师逐步实现相对分工合作、术有专功、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3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将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闪光点。

示范院校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方面建设的有效实践,以及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将更多到学校兼职,学校的教师更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生产和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校企人员的交流和互通,兼职教师数量将不断增加,院校教师也将更多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利益的更大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院校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大大提高了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比例,使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成为高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大亮点。

3.加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构建起独特的师资引进机制。

高职教育则偏重“能力本位”,以应用技能、职业态度、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特色,以“应用技能”为其师资建设的主要标准。在引进师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能力本位”特点,构建起独特的师资引进机制。我们除了要扩充师资引进渠道,通过招收研究生、吸引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教师来补充高职教师的数量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高职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注重从行业、企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他们一般应具有专业技术的中高级职称,有5年以上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经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取得任教资格。还要注重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经过教师培训做兼职教师,不断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将这作为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构建起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独特机制。

3.2构建全新的高职师资培养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半壁江山”的地位的凸显,教师的数量增大,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缺口很大,只靠引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和培养,使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转变。这就必须构建在政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高职师资培训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成立实验基地,派教师到企业共同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兼职或带职进修,学习最新的技术管理规范。在高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中,我们必须大力依靠重点大学的师资培训基地和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高校师资培训机构,通过让高职教师在职申请学位进修、访学进修等多种渠道对高职师资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力调整现有的高职师资结构,使高职的师资结构趋于合理。

3.3改革师资队伍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流动性、兼职教师多、“双师型”教师比例高的特点,我们必须进行高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独特的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改革教师管理模式。按照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加强协作、联合办学、聘任兼职教师、返聘高级专家等多种途径,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平等竞争、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高职院校依法自主评聘教师,吸引优秀人员从教。通过加大分配奖励制度改革力度,合理拉开分配差距,鼓励和支持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是影响我国高职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师资队伍几乎可以说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加快高职院校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