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应关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应关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一个家住北京的堂兄,今年82岁,在出国大潮中唯一的儿子去美国定居了,家中就剩下他和老伴。儿子二、三年才回来一次,其它亲友也大多不在北京。虽然老俩口平时已习惯了儿孙不在一起的日子,有病还可向原单位要车送医院,但总还是感到寂寞孤单。特别是老俩口身体越来越差,到了节假日,看到别人家与儿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更感到不是滋味。最怕的是生了急病一个亲人都不在身边,想到这些有时一连几天都睡不着觉,有时在半夜里打电话给我,我就只好陪他聊。现在像我堂兄这样的“空巢家庭”是越来越多。

所谓“空巢老人”,指的是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定居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一个调查资料显示,最近十年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有很多大中城市老人“空巢家庭”已达到70%以上。特别是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城市,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多

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逐渐完善,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终将解决,问题会越来越少,而心理上所产生的健康问题必将成为老龄化特别关注的主要问题,因为“空巢老人”比一般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人口流动的加速,亲属网络的弱化,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使得老人空巢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膝下子女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常是老年人的最大愿望,而在空巢老人这里,这些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加之现代社会,由于代际观念差异,老人与子女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代沟,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爱心不够,老人缺乏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老人心理失衡,心理失落,心境凄凉,自然会使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空巢综合征 在精神疾病分类中空巢综合征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多发生在子女成年后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精神萎靡,老人身体状况大多较差,行动不便,患病率高。缺乏关爱是导致空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子女关心、照顾的缺位,使得这些老人整天闷闷不乐、行为改变,常常会陷入无趣、无欲、无助、无望的状态,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严重者还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

孤独 在“空巢老人”中,精神生活感到十分孤独的占24.6%,而感到生活比较充实的只占23.1%。安徽省社会保障研究会与有关单位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有钱无钱同样都会感到孤独,且内心的孤独胜过物质的匮乏。很多老年人现在并不差钱,但仍感到寂寞无聊,一天到晚不知道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心里快乐不起来,晚上睡不着,白天则感到昏昏沉沉。

焦虑 空巢老人焦虑的患病率非常高。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各种不良后果的极为复杂的情绪状态,如害怕患病,害怕患病后无人照顾等等。由于焦虑老人往往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甚至会发展为抑郁症或二者混合存在,从而会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抑郁 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越多、身体越差,就越需要别人的关心,对被照顾的要求也就越高。“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老人即使有保姆等人照看,由于思念亲人,仍会感到抑郁不乐。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年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希望落空,所以,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极为突出,有学者调查表明,15.3%的社区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怎样缓解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除了应得到社会和子女们的特别关爱和帮助外,关键是应学会爱护自己,走出家门,使自己融入到社会和集体之中,摆脱“空巢心理”。

培养兴趣 充实自己 老年人饱食终日、整天无所事事是诱发身心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老年人首先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把幼年吹、拉、弹、唱等爱好重新拾起,或去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等新的技艺,或进行写作、集邮、垂钓、种花、养鸟等。总之,要使老人退休后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而有意义,才能远离“空巢心理”的不良影响。

走出家门 广交朋友 老年人没有朋友、整天闭门不出是诱发“空巢心理”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所以,老年人退休后,一定要增加人际交往,走出家门,广交朋友。一要与老同学、老同事们仍保持正常关系,勤联系;二应该新交一些朋友(有几个忘年之交更好),建立新的朋友圈子;三要与楼上楼下的邻居们保持良好关系。能和新老朋友们经常在一起下下棋,或在一起聊聊天,倾诉一下内心的压抑和不快,有事时能够得到邻居们的及时帮助,这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是摆脱不良心理的良药。

投身社会 有所追求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应该融入社会,重新建立新的追求目标。特别是身体较好的老人,应聘到新老单位去发挥余热,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是充实心理、克服空虚的较好途径。

生活规律 自我调节 老年人退休之后,特别是单独生活的“空巢老人”,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应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新的科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按时睡眠,按时进餐,按时锻炼,让自己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切不可因为退了休,身心自由了,让自己的生活起居太随便。生活毫无规律,饮食无节,缺乏锻炼,睡眠时多时少,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必然容易诱发各种身心疾病。老年人还应学会调节自己的生活。最好订二、三份报刊、杂志(其中至少应有一份保健养生方面的报刊、杂志),读书看报,天天学习,不但有事干,也可使自己经常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有利于益智健脑、养生健身,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使自己太落伍。自己感到焦虑、抑郁、心情不快时,自己还应学会有意识地转移个人的注意力,如打开电视机看看文体娱乐节目,或做一做深呼吸,或走出家门,去参加体育锻炼,或找人聊聊天,及时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总之,当情绪起伏不定时,老年人应加强自控能力,学会保持内心宁静,这样就能较好地克服“空巢心理”,维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