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弦乐新贵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弦乐新贵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自1845年3月在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首演以来,便以其充满幻想色彩的浪漫气息、如歌的抒情性以及光彩焕发的谐谑气氛等诸多特质而广受演奏家们喜爱,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协奏曲之一,录音版本也多如过江之鲫。不过爱乐者们或许有所不知,这部作品从初创至最终公演的过程中曾几易其稿,那么它的原貌又是怎么一番模样呢?几年前,DG公司的一张唱片首度公开了该作的初始版本,为大家揭开这一谜底的正是目前在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Daniel Hope)。

自打DG唱片公司推出霍普首张《门德尔松作品集》唱片之前,霍普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合作的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他参与演出的一场BBC逍遥音乐会的实况已透过“DG音乐会”系列在网络发行。英国《伦敦旗帜晚报》的评论将他誉为“继杜普蕾之后,英国最出色的弦乐演奏家”。期许如此之高,让那些只闻其声却并不了解其人的乐迷,对这位实力不凡的弦乐新贵产生了很大的好奇。

1974年出生的霍普,父亲是南非的爱尔兰移民,母亲是逃避纳粹的犹太人后裔。他生于南非,长在英国。虽孩提时代就进入梅纽因音乐学院学习,但起初他在专业老师眼中一直是个“后进生”,根本不给予重视,有时甚至一学期只给他布置一首协奏曲。十岁那年,他偶然得到了与低音提琴名家盖瑞·卡尔(Gary Karr)同台演奏的机会,这次演出引起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注意。虽说霍普的母亲曾任梅纽因的秘书和经纪人,与大师交情甚笃,不过在此之前他对朋友的爱子并未多加留意。正是那场音乐会,让见多识广的大师看到了这个男孩所具备的潜质,在之后的几年中对其关爱有加,不但时常耳提面命,还安排其与自己同台演出六十余场,包括了他的告别音乐会。大师的提携,为处于成长期且有着一丝失落情绪的霍普带来了很大的鼓励,也激发出他对音乐更多的热情。数年后,当霍普离开梅纽因音乐学院时,他又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中遇到了另一位贵人,那就是曾培养出列宾、文格洛夫等青年才俊的名师扎哈·布朗。布朗纯正、系统的“俄罗斯学派”教育模式,非但使他的技术更扎实、曲目积累更丰富,同时也培养了他如何独立分析作品、思考音乐的能力,为他日后作为一名职业音乐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自1996年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霍普便常有机会在罗斯特罗波维奇、普拉松、塔特、长野健等名家的指挥下与诸多乐团合作,以独奏家身份频繁亮相世界各地。同时,对室内乐有着浓厚兴趣的他,也有幸成为著名的“美艺三重奏”中最后一位新成员。

在演奏曲目的选择上,霍普从不固步自封,始终尝试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从巴赫到施尼特凯,从爵士到印度音乐。诚如《纽约时报》所言:“你永远猜不到这位才华洋溢的英国小提琴家的下一步。”初涉乐坛,他更热衷于现当代作品,并与施尼特凯、哈尔夫特(Cristobal Halffter)等作曲家都有着密切交往。在与DG公司签约之前,霍普就曾于华纳公司录制了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这张唱片曾获得英、德等地的多项大奖,也因此而得到“格莱美奖”的两项提名。在他于2006年完成的收录肖斯塔科维奇两部协奏曲的唱片中,其演奏完全掌握了乐曲细微的情绪变化,以极度的洞察力发掘出乐曲阴暗表面下的本质,他对音色的合理把握和运用以及对乐句细腻的处理,也给欣赏过这张唱片的乐迷留下很深的印象。这让他成为许多乐迷心目中引领新时代演奏风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美乐坛的名声与日俱增。

年轻的霍普对现当代作品的诠释口碑颇佳,因此当人们发现他在DG的首张唱片选择了传统且大众化的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时,多少有些惊讶。原来,这是他五岁那年第一次踏进音乐厅时欣赏到的作品,当时在音乐会中担任独奏的是祖克曼,他的演奏让霍普入迷。多年后当他回忆起那次聆听体验时,仍意犹未尽地说道:“在这二十五分钟里,时间仿佛静止了,音乐第一次如此引诱着我的耳朵和灵魂。”也就是在那一刻,他与门德尔松的这部协奏曲结下不解之缘,于是这成了他十五岁首次举行独奏会时的演奏曲目之一。霍普在唱片中的演释灵感四溢,既充满朝气又富于诗意,音质甜美圆润,琴声在乐队的映衬下并不突出,显得格外优雅。

此后霍普陆续推出的多张唱片,皆有着独特的创意和鲜明的主题。在前不久面世的新专辑《浪漫主义的小提琴家》中,他用音乐为小提琴大师约瑟夫·约阿希姆画出一幅肖像,向这位前辈致敬。还是在孩提时代,一本印有“约阿希姆编订”字样的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谱让霍普记下了这个名字。之后,无论是约阿希姆为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协奏曲所创作的华彩乐段,还是勃拉姆斯题献给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或是由他改编的勃拉姆斯全部《匈牙利舞曲》,无不深深吸引着霍普。每当这个名字跃然谱上,总能让他对此作与约阿希姆间的关系仔细探究一番。了解越多,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前辈的敬意也就越深,其演奏造诣与艺术审美在一定程度上亦受到约阿希姆的影响。这张唱片的出版,也许早已在冥冥中注定。在此,霍普特别挑选了《浪漫曲》(作品2之1号)与《夜曲》(作品12号)这两首约阿希姆本人创作的小品,试图以此提醒大家切莫忘记他作为作曲家的身份。如此周到的安排,让整张唱片的立意更明确,也更具收藏价值。

最近,兴趣多元的霍普又被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音乐迷住了。今年2月21日,他就将带着一套巴洛克作品首度造访上海音乐厅。虽说这是他年少时经常接触的领域,但在职业生涯开始后,他却很少再演奏这一时期的作品。如今,霍普的巴洛克旅程重又起航。毫无疑问,自安德烈·阿玛提在十六世纪中叶制造出小提琴至今的四百余年间,巴洛克时期正是这件乐器发展最快的时代。当时许多小提琴家同时身兼作曲家,他们莫不渴望为这件新乐器找到全新的、属于它本身的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构想。在霍普看来,这正是一个革命的时代。他认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绝不保守,具有高度的个性。这里到处是叫人手舞足蹈的舞曲、曼妙的情歌和令人陶醉的吟唱。”

这次霍普为申城乐迷带来的《咏叹——巴洛克之旅》巡演企划,好似这位音乐家对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发展与演化的一次充满开拓精神的寻访。在此,他不再让乐迷们的视野仅仅停留于科莱里、维瓦尔第、亨德尔等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身上,而是以法尔科尼里(Andrea Falconieri)、马泰斯(Nicola Matteis)、杰米尼亚尼(Francesco Geminiani)与韦斯托夫(Johann Paul von Westhoff)这四位在今天看来知名度并不高的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轴。其实这些经由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地文化激荡后产生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公众喜爱,也已成为小提琴发展史上最珍贵的一部分。霍普深信,演奏这些作品时“应该把古乐器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手上”。因此他从传统出发,不断尝试让巴洛克音乐在现代乐器上获得更丰厚、宽广的音响效果。而他的演奏也总能让这些小编制作品充满着不可或缺的即兴成分,听来格外生动多彩。既然整个企划名为“咏叹”,想必届时他自然不会遗漏自己最为心爱的巴赫的《咏叹》,在他心中,这首气质沉静、超脱的乐曲正是巴洛克精神的最佳代表。

假若巴洛克音乐在你的印象中仍是戴着假发的贵族庄重步行的行列,或是你还不曾透过唱片欣赏到他演奏的这些作品,那你不妨来到音乐会的现场,或许霍普将再一次以自己对这些作品充满激情的演释,告诉你巴洛克是一个充满了无拘无束的创造力、多姿多彩到令人心醉神迷的世界。

童年趣事

在父亲发表了批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诗集后,还是婴儿的霍普就随着父母离开了南非。在英国安顿下来后,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霍普的母亲首先采取了行动。“我的母亲决定出去工作,而且希望找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霍普回忆到,“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做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秘书,另一个选择是做梅纽因的助理。”她选择了后者。

正是这个选择,直到七岁前,霍普的童年时光大都在梅纽因家度过,常常被杰出的音乐家们包围着,包括:斯蒂凡·格拉佩里(Stéphane Grappelli)、罗斯特罗波维奇以及印度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这几位还只是常到梅纽因家喝茶的宾客。

之后的日子霍普在寄宿制学校度过。他回忆起当时自己是如何反抗学校严苛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我记得自己被要求演奏巴赫的曲目,但是我当时只想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他说道,“所有的教师都告诉我,我的技术水平还拉不了门德尔松的作品,他们是对的,但是这阻止不了我。于是我把自己偷偷锁在浴室里,将谱架放在浴缸里,拿出乐谱,尝试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想必当时的演奏听起来像某人在试图勒死几只猫,但对当时的我而言真是美妙的体验,好像能感觉到音乐从我的血脉中流淌过。”

当然,霍普的淘气被学校逮个正着,父母也被请到了学校。他们对于此事的反应让人惊讶:他们让霍普离开了那所学校并为他找了一位新的小提琴老师。这位老师给他的学生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便是门德尔松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梅纽因的小提琴

霍普打开了被他称为“跨越了空间”的琴盒,然后向我们展示“被幸运和魅力包裹着”的小提琴。这把瓜奈里小提琴制造于1769年,梅纽因曾经是它的主人。

“我很庆幸能从梅纽因大师那里买来这把琴,”霍普说道,“我从十五岁时就开始想买它,十五年后,它终于属于了我。”霍普说自己最喜欢它的音强控制:“它可以轻松地表现出从最轻、最轻的‘极弱’(Pianissimo)到很有爆发力的‘极强’(Forte)。”

发现“敲琴”

(Lutheal)

“一天我坐在家里,望向窗外,正好看到我的谱架上放着拉威尔的《茨冈》,”霍普说道,“它上面写着‘给小提琴、钢琴或者敲琴的狂想曲’,然后我说,‘什么是敲琴?’于是我到网上搜索‘敲琴’。这个乐器是拉威尔发明的。”

于是霍普找到了钢琴技师用打字机和管风琴连接上钢琴的弦尝试重新制作了这个乐器,结果“音效令人吃惊”。

“它的声音就像吉普赛羽管键琴,有点像竖琴的声音,又好似古钢琴和大键琴的声音,” 霍普说道,“于是我决定,我们要用这个乐器录音。”

玩西塔尔琴

除了小提琴之外,霍普还从梅纽因那里得到了自己和拉维·香卡合奏的点评。由拉维·香卡推荐,霍普又开始和另外一位西塔尔琴手高拉夫·马族姆达尔(Gaurav Mazumdar) 合作。

“我们按照印度音乐的传统盘腿坐在地板上,”霍普说,“当这两样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关系多么密切。”

“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音乐家,我不愿根据他们是否演奏古典、美国乡村音乐、传统爱尔兰音乐或者印度音乐把他们分门别类。”他说,“如果有人愿意在不同风格里找到共同点,那就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