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制造如何破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制造如何破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制造:荆棘中的风景

编者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壁垒逐步弱化,一些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壁垒,对正常贸易产生了限制和阻碍作用。

近年来,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遭遇国外各种壁垒,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场。商务部最新调查表明,出口企业受限制的比例较高的地区广东、江苏、深圳、浙江、山东、上海等出口大省(市),基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贸易壁垒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得本刊不得不再次关注并推出本期策划,我们分别通过理论分析、案例介绍、通报概述等形式,从宏观、中观及微观角度,力图对我国正在遭受特保壁垒的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现状、原因及应当采取的对策有一个完整的描述。相信其中很多观点,也值得其他产业借鉴。

曾是“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制造业在内外交困中陷入阵痛期。原材料成本上涨、土地等生产资料稀缺、能源运力吃紧、环境承载能力削弱、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倾销诉讼越来越频繁……当企业蓦然发觉,装电脑并不等于搞IT产业、对资源过度攫取、对外资外贸过分依赖的低质量成长最终迎来的是个“多收了三五斗”――增产不增收的年成时,中国制造去向何方?

低质量使制造业成了“虚弱巨人”

“年年辛苦,换来的是‘多收了三五斗’的年成!”上海、江苏多家船厂的老总们对眼下的船舶市场忧心忡忡:钢价飞涨而船价涨幅有限,出口订单接得越多,到头来亏损越大。订单的丰收掩盖不了行业普遍亏损的严酷。

“ 原以为有人力成本优势,做大了制造规模就能赚,结果原材料成本一涨,越做越赔。”

上海一家船厂的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几大船厂都不敢轻易接订单了。一条1700标箱的集装箱船,去年下半年的合同价为2600万元,比前年高了500万,已是最好船价,但钢价一涨,每条船成本增加了900万元,注定亏本。与日、韩等造船大国竞争,报价高了就接不到订单。他说,人家科技含量高,又有品牌,附加值高,让一点仍有赚头,而我们赚的只是辛苦费,“一割肉就见了骨头。” 所以,尽管制造规模庞大,企业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多收了三五斗”的怪圈――数量丰收、效益减产。

“大块头不等于大力士!”眼下,纺织、服装企业对此有切肤之感。在4月中旬的广交会上,面对欧美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设限潮,他们普遍不敢承接下半年出口订单。技术含量低、没有品牌,产品附加值就低,只能赚点辛苦钱。衬衫才1美元一件,一旦遭遇反倾销,还要倒贴。 常州某纺织企业出口负责人说,低附加值产品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浙江某炊具生产商在国内压力锅市场已有近5成的占有率,销售也年年看涨,但公司董事长的担忧却与日俱增: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已占到制造成本的近9成,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在增大,而产品售价几无变化。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哪儿?

不仅传统制造业如此,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同样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增产难增收。职业经理人王育琨对苏州罗技国际集团公司的分析表明:罗技的旺达无线鼠标在美国零售价为40美元,其中总部分得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分得15美元,零部件供应商分到14美元,留给苏州基地的只有3美元。这3美元要支付员工工资、水、电、房租,以及飘洋过海的运输成本。为此,地方政府还要给出一系列的税收优惠、银行贷款,付出环境、资源成本。

制造业曾振兴了中国经济,扩大了区域经济总量和就业,但眼下,土地资源紧缺、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加剧,靠资源驱动型的发展难以为继。这个“巨人”,其虚弱性越来越凸显:低技术含量、低品牌认知度、低附加值、低抗风险力,竞争力随着资源禀赋的消耗递减,不可替代性减弱。

“中国制造业以前的发展模式是凭借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来大量吸引外资,形成大量出口,做的是产业链低端的加工业,不是完整的制造业。”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彪评价说,“在这样的资源攫取型模式下,成本趋涨,而产品售价趋跌,生产规模很大,但产业质量很低。低质量成长的重要标志就是对资源的攫取,这条路会越走越窄。”

多收了三五斗:中国制造业的“困局”

专家认为,制造业在2005年遭遇的发展门槛将会比以前更为艰难。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突破低质量成长的模式,“多收了三五斗”将是他们的困局。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可能、本地营商成本上涨、国际反倾销壁垒以及对全球经济走低的预期,都将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祝宝良说。

在内,成本上涨成了羁绊企业的“第一绳索”。祝宝良分析,2004年生产资料上涨13.6%的因素会在2005年造成我国居民消费指数2.6%的上扬;同时,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调价压力、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又会使这个指数上涨4%。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消费指数的上涨还会被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优势将被削弱。再加上地价上涨、环境成本增加等因素,企业的营商成本在不断上升。

在外,制造业已成国外对华反倾销、设置贸易壁垒的重灾区,出口遭到巨大挑战。浙江、上海生产的家用电器类机电产品在欧盟、美国遭遇技术和知识产权壁垒,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被指责不能满足技术、环保标准;苏州、上海的纺织品原料及服装类产品遭到美国、欧盟的多重保障制约;以温州鞋、打火机以及宁波、常州玩具为代表的轻工类产品,在俄罗斯、欧盟受限于知识产权和技术指标。今年1月,宁波市对欧盟出口的玩具因此同比下降了1成多。在上海,近几年遭遇反倾销涉案金额达到4.6亿美元,因技术壁垒受到的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在浙江,去年遭到反倾销诉讼的产品不下10种,最近美国对中国轴承业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亿美元,一旦指控成立,浙江企业损失惨重。

2004年,上海和江苏的出口加工贸易额均占工业增加值的8成以上。在渐失成本优势和境外市场的背景下,“中国制造”的年景堪忧。

新生总在阵痛后?

“天堂或地狱,就在是跨出左脚还是跨出右脚之间。”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以此来描述中国制造的前途命运。“左脚”是创新驱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右脚”是继续对资源驱动型成长的依赖。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要素驱动、资源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中国正处在由资源驱动迈向创新驱动的阵痛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能级、培育自有品牌来增强竞争力,企业才会迎来跨越后的新生。所幸这成了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人的共识。

“装电脑并不等于IT产业。”无锡新区管委会主任周谦说,一家跨国公司曾在无锡新区内建立品牌电脑生产厂,几年来效益很好,但最终却要关掉,原因是公司调整全球战略,将生产业务外包了。“现在想想,这个牌子的电脑名义上是在新区生产的,实际上这里不过是个组装车间,核心技术、研发和品牌全都掌握在人家自己手里,人家一走我们就一无所有。” 周谦说,这事给了当地很大刺激,坚定了他们孵化自有核心技术、实现区内产业升级的决心。2004年,无锡新区将原来计划用于加工业生产的150亩土地从企业手中高价回购,建设研发中心。

不止是政府,一些企业也在上下求索。2003年,主营业务为IC产业的南京斯威特集团收购当时年报巨亏4.18亿元的无锡小天鹅洗衣机股份公司,1年后,小天鹅扭亏为盈,而且迅速扩张。斯威特董事长严晓群的解释是,“家电业竞争到这种地步,要从生产环节每台节省1元成本都难上加难,但斯威特掌握洗衣机芯片的自主技术,从这方面节省的成本每台可达到20元。”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刘志彪教授评价,中国制造的新生必须建立在核心技术的层面上,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