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史前玉璜清赏(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史前玉璜的形制与类别
史前玉璜的形制复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同类器形态差别较大,同一地域的流行器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多有变化。目前研究者对玉璜分类、命名使用的标准不一,一般将常见器型大致分作短弧形、半环形、半璧形、折角拱桥形、镂空半圆形、不规则形几类。
短弧形璜
短弧形璜又可分为条状弧形璜、扇面弧形璜两类。
条状弧形璜是早期璜的最原始形态,从现能见到的出土材料看,此类璜体形较小,长度一般不超过7厘米,穿系孔数量不固定且多为由顶部向一侧斜穿,这种特征的形成应与当时玉器琢磨加工技术的原始落后有关。典型例证见于: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石质璜(图1),体呈窄条弧状,横截面椭圆形,两侧端琢磨有顶部向一侧倾斜贯通的穿系孔,从两端观察有断裂痕,似为利用环状物残件加工而成。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河姆渡文化石璜(图2),3件,均窄条弧状,横截面椭圆形,长度不足5厘米,其中1件两端有穿系孔,末端有断裂痕,另2件仅一端有穿系孔;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出土玉璜,整器条弧状,横截面椭圆形,两端有穿孔。穿孔是由顶面向一侧倾斜贯通的。
另有一类年代晚于上述条状弧形璜的同类器,体形逐渐加长变大、琢磨加工趋于精细、打孔技术日趋成熟,典型例证见于:浙江余杭瑶山墓地出土崧泽文化玉璜(图4),窄条形,体表下部琢磨有浅节棱,两端有穿孔。湖北荆州松滋桂花树遗址出土璜、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璜、山西临汾尧都下靳村墓地出土璜(图5)亦属此类典型器。
肉身扁宽、长度不足半环或半璧状的扇面弧形璜出现较条状弧形璜晚,典型例证见于: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出土屈家岭文化玉璜(图6),体扁宽,一端有穿,另一端残。此类出土物中,多见由三件形制大小相同的璜联辍拼合为一完整玉璧的实例,如师赵村遗址出土的一组联璜璧(图7)、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出土一组联璜璧等。山西临汾下靳村墓地出土陶寺文化扇面弧形璜(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五件可以联辍成环的陶寺文化扇面弧形璜(图8)。
半环形璜
半环形璜的典型特征为体半环(瑗)形或近似半环(瑗)形,孔径大,肉身横截面为方扁形、椭圆形、梭形等,根据肉身宽窄、琢磨加工形制的区别又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肉身瘦窄、体呈条状、两端有穿系孔的规整半环形璜,此类璜出土物中较多见,典型器见于江苏昆山卓墩遗址出土崧泽文化玉璜、昆山少青山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璜、南京鼓楼岗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璜(图9)、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璜(图10)、湖北荆州王家岗遗址出土大溪文化璜、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仰韶文化璜、山西临汾尧都下靳墓地陶寺文化玉璜(图11)等。凌家滩遗址出土此类璜甚为丰富,有的还在两端顶部琢磨出伞状饰,并在伞柄处各对钻一圆孔(图12)。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此类玉璜中还流行一种所谓分体连辍璜的体形较大的特殊形制,如浙江海盐仙坛庙遗址出土崧泽文化璜(图3,下),体窄条半环形,中间断为两截,有琢磨加工的连接钻孔和线槽,用于穿系捆扎固定,长10.5厘米。江苏南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出土两截状半环形璜(图13),由两截长条弧状器连辍而成,连接处各琢磨一竖小孔,并沿小孔向内上下各琢磨出一浅槽用于穿系绳子。长14.8厘米。
第二类为肉身宽扁、上部有两个穿系孔的半环形璜。典型此类器见于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出土崧泽文化璜(图14)、江苏昆山少卿山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璜、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凌家滩文化玉璜、湖北长江三峡拔去白狮湾遗址出土大溪文化璜、湖北武穴鼓山屈家岭文化墓地出土玉璜等。嘉兴南河浜遗址出土崧泽文化璜,扁平半环形,两端各钻两孔,孔缘有系挂绳索的磨勒痕迹,长14.8厘米。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此类璜的形制活泼多变:一类可称着“虎首玉璜”或“兽首璜”(图15),体扁平半环形,两端各浮雕虎首,用阴线、钻孔、浮雕刻出五官形构及前奔的前爪,长11.9厘米。一类为“齿边玉璜”(图16),体扁平半圆形,外缘边阴刻一周凹线,凹线边刻33个齿牙,两端各对钻一个穿孔,长12.1厘米;一类为“伞状饰璜”(图17),体扁平半环形,弧底部琢磨伞状饰,右边中部对钻两孔,两端中间各对钻一圆孔。长11.5厘米。从璜体肉身宽扁程度和孔径大小看,此类璜的形制介于半环形和半璧形之间,因此有论者也称其为“半瑗形璜”。
(未完待续)(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