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控自燃燃烧试验研究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控自燃燃烧试验研究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论述了可控自燃燃烧试验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内外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可控自燃燃烧,对了解可控自燃的发展和实现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控自燃;进气加热;EGR

1.引言

CAI燃烧模式的试验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举世关注的能源危机与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双重压力下,CAI燃烧以其低能耗,低氮氧化物排放的优异特性,受到了内燃机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着CAI燃烧的不同缺点,无数的中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研究热潮。

2.国外研究情况

1992年,Stockinger几人采用进气加热的手段,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下进气温度对CAI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进气温度、过量空气系数以及转速等参数,扩大了CAI燃烧的负荷范围,使其负荷从汽油机负荷的14%增加到汽油机负荷的34%。1994年,lida采用甲醇为代用燃料,进行了CAI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代用燃料适用于CAI燃烧,且使用甲醇作为燃料,有助于拓展CAI的负荷范围。1996年,日本本田和德国IPF人员相继研发了CAI二冲程内燃机,在小负荷范围内实现了稳定的CAI燃烧,藉此降低其燃油消耗率和HC排放。1997年,Christersen等人使用多种代用燃料在一台压缩比为12的单缸CAI发动机和一台压缩比为12的SI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证实了CAI燃烧模式具有较高的指示热效率,很低的氮氧化物排放,但HC与CO排放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此同时,Christersen等人也对不同燃料进行了CAI燃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高的辛烷值燃料能够有效缓和CAI燃烧的爆燃情况,证实了高辛烷值燃料有利于CAI燃烧。1999年,Christensen通过改变压缩比和进气温度进行了多种代用燃料的CAI燃烧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可变压缩比的CAI发动机上,多种液体代用燃料都能实现CAI燃烧。

2002年,Don与Jeff Allen等人将一台单缸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进行改造,使用了双排气门进行CAI试验研究。为了证实EGR在CAI燃烧中的加热作用和化学作用,分别使用高温氮气和高温空气代替缸内残余废气。当利用氮气替代EGR时发现,高温氮气并不能促使缸内着火,由于氮气属于惰性气体,所以可以认为残余废气参与了燃烧反应,起到了一定的化学作用。当使用高温空气替代EGR时,虽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但只有燃烧室内温度达到120℃才能实现着火,因此又证实了EGR的加热作用。对照EGR的化学作用可以看出,向燃烧室内充入氮气,可以推迟CAI燃烧相位,使CAI燃烧更加平和。

2004年,Tsnet Aroonsrisopon等人在一台燃烧室EGR单缸试验样机上进行了混合气达到CAI浓限和稀限的CAI试验研究。为了实现缸内混合气的分层,在试验样机上安装了两个GDE喷油器,一个喷油器安装于进气系统,另一个喷油器则安装在燃烧室一侧,且避免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壁或活塞上。混合气稀限试验表明,混合气分层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和排放性能;而混合气浓限试验表明,混合气分层受到了发动机压力升高率过大以及CO、HC排放过高的影响,而作用不大。

2006年Takeru Ibara和 Minoru Lida等人通过试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负气门重叠策略研究了内部EGR对汽油CAI燃烧的影响。

试验样机为带有直喷系统的水冷单缸机,在排放和油耗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气门变动幅度,以重点研究进气门正时变动时负气门策略下汽油CAI燃烧特性。试验表明,当转速为2000rad/min时,发动机净平均有效压力变化幅度为200Kpa-400Kpa。当提高转速达到4000rad/min时,可以延长进气门开启时间,而降低转速时,进气门变化范围变窄,同时发动机转动不平稳。

2008年,Tsuyoshi Matsuda,等人在一台压缩比为14.3的四缸发动机上进行SI-CAI燃烧模式转换研究,通过改变EGR率、进气压力以及火花点火时刻,探索出适合的模式转换区域,在模式转换区域内,可以平稳的进行SI-CAI模式转换。

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CAI燃烧方式的逐步了解以及光学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有效控制CAI燃烧的着火燃烧过程,拓宽CAI燃烧模式负荷范围,减少HC和CO排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3.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CAI燃烧方式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晚,1992年,大连理工大学胡国栋教授首先进行了这一方面的探索工作,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1年,我国内燃机专家史绍熙院士对CAI燃烧模式的优缺点及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后,其他各大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纷纷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9年天津大学的赵华,谢辉教授等人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利用全可变气门机构实现气门定时和气门升程连续可调变化,研究了不同气门运动组合规律对CAI燃烧特性及CAI燃烧模式与SI燃烧模式相互转换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采用进、排气门同步变化的策略时,在油耗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更快的发动机负荷响应速度特性。

2010年,北京清华大学的王建昕教授等人通过错位双凸轮机构,利用一台四冲程GDI发动机对不同内部EGR和外部EGR下,CAI燃烧符合范围以及CAI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内外部EGR相结合的策略,可以控制CAI燃烧的着火时刻,拓宽CAI燃烧的符合范围。

2010年天津大学的尧命发,刘海峰等人将一单缸柴油机改造成适用于光学研究的光学发动机,并根据燃烧室内燃烧火焰成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水温、进气温度以及热分层对CAI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对CAI燃烧特性有很大影响,而增大热分层,可以有效控制燃烧反应速率,扩展CAI的负荷范围。

2011年,吉林大学的郭英男教授利用配有全可变液压配气机构的单缸发动机,对排气道EGR策略下CAI燃烧气门定时区域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气门定时下可实现CAI燃烧区域示。

此外,天津大学的苏万华教授、赵华教授、谢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黄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刘圣华教授等人也在CAI燃烧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为CAI燃烧的实现及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