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对比——入席离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对比——入席离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世界的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西餐桌文化禁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入席离席方面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差异,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日常交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

关键词:禁忌 餐桌 礼仪 中西方

一、引 言

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较为深,有不少课题对此进行过探究,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的概述与总结并探析背后的原因。我们调查后发现被调查者对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禁忌了解程度一般,而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了解。大家对于极少数禁忌了解比较深,但是却很少有几个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渊源,对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强。我们系统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礼仪并究其根源,使大家能够加深了解。本文将主要从中西文化餐桌的入席离席这一方面对比并进行分析研究。

二、问卷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进行发放,采访被调查者,我们了解到大家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的认识很局限,并且极少数人对其后的文化背景进行过探析,下面是我们分析问卷的详细情况。下面是我们分析问卷的详细情况,通过分析问卷,我们可以得出被调查者中大二的较多,占有效百分比为44.7%;大一占22.9%,大三占21.3%,而大四的最少,占有效百分比为11.2%。被调查者中英语类所占比例为52.4%,非英语类占47.6%,英语类和非英语类所占比例几乎相当。但除此之外,大家对中西餐桌文化禁忌的了解途径较多:有从课堂、书籍、社交等途径获得的,但是大家从网络和娱乐生活获得信息更多一些。被访者多数认为我们的课题对平时的影响比较大,在某些场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分析问卷得出,大家对于极少数禁忌了解比较深,但是却很少有几个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渊源,对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强。因此,我们系统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礼仪并究其根源,这一方面使得大家对其了解能够加深,另一方面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本文旨在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差异,主要从入席离席这一方面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

三、正 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食。”而在“食”中又以“坐”为先,中西方座次安排存在着很大不同,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座次禁忌也不同。

(1)入席

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1]

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2]。其次,通常要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谈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宾,翻译一般都安排在主宾右侧。家宴的席次相对简单,主人与女主人一般相对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对厅壁。

因此,中西餐的座次安排一旦和上面所述有很大差距,那么就餐者就会触犯禁忌。而这禁忌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第一,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荀子《修身篇》言:“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宣扬个人的力量,看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主义。第二,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国的宴会或多或少地缺乏对女性的尊重。但是在西方,影响最大、渗透面最广的文化是基督文化。基督教认为基督耶稣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救世主,而玛丽亚(Mary)作为唯一生育、养育上帝之子耶稣(Jesus)的人,有着高贵、贞节的形象和慈爱、谦卑的品格,理应受到极大尊敬,被称为圣母。人们将基督教文化对圣母的虔诚、尊敬扩展和延伸,便产生了尊敬世间妇女的行为准则。“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平等、博爱思想也使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发扬光大。”[3]第三,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为本,而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人越老经验越丰富,因而认为年长者是家与国稳定与繁荣的关键,很早便形成了“尚齿(年长)尊老”的社会风尚。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在贵贱相等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尊重老者,以老者为先的传统。但由于西方许多国家的畜牧业、工业较发达,更需强壮、易动和勇于冒险特点,而人越老越丧失这些特点,于是难以形成尊老社会风尚。

(2)离席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4]西餐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然而在中餐过程中,离席不是非常讲究。一般可以选择给主人说一声,也可以选择给身边的人说一声,让他或她给主人说一下情况。造成这种离席禁忌很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思考方式不同。

参考文献:

[1]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谈中西文化[N].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背景: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9.

[4]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N].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

[5]蔡德贵,田辰山.三极世界文化差异(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J].东方论坛,2007(02).

[6]林美泳,吴晓芳,吴家铭.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2009(16).

[7]林丽端.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2009(18).

[8]杜莉,孙俊秀.西方餐饮文化[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