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笔尖的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标准是“会写”,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课堂练笔是一条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的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课堂练笔已跻身于我们的阅读教学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的局面,成为每个语文老师上课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课堂练笔;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那么,如何适时地落点课堂练笔,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实践浅谈自己对有效练笔落点的几种选择。
一、在模仿中夯实言语基石
宋朝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因此说,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和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1、仿句段,体会写作构思
我们的教材中,构成语段的方式很多,比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等。模仿语段进行练笔,可提高学生连句成段运用语言的能力,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
蔡莉莹老师教学《军犬黑子》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一呼一应、层层推进”写作方法,在教学中,蔡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10自然段,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段,揣摩其写作特点:训导员五次否定黑子、命令黑子的语句和黑子五次表现的句子有一个明显的写作特色“―呼一应”。接着蔡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后部分运用一呼一应的段落,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这一呼一应的写作还有层层推进的效果。继而出示课文的结尾“这一天,营房外停了一辆大卡车,那是来接黑子退役的……”,用“―呼一应”的方法,独立成段来写写训导员送别黑子时会怎样忏悔,黑子又是怎样反应的,这样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既扩展了知识,又习得了方法。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指导学生仿写片断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式,找出规律。“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2、仿技巧,领悟布局谋篇
模仿写作技巧是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教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
我听过温州蒲鞋市小学叶琳老师在教学《白鹅》一文时,教学鹅的步态一段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请大家看《白公鹅》的第二段,比较一下丰子恺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鹅有什么不同?你最欣赏哪些地方?
生:(认真阅读后交流)丰子恺采用对比、比喻来写鹅的步态,叶诺索夫采用鹅走路先后顺序的词将动作写细致的。
师:两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出示企鹅走路的视频,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比喻、对比、拟人、动作描写,学习这两位作家的其中一种表达技巧写一写企鹅。
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写起来得心应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创意,真正体会到写作之快乐。
实践证明,仿效性的课堂练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仿”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写作的手段,我们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的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在挖掘中促进言语理解
文本是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的言语表现,这种表现有外显性和内显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探究性研读,创造性解读,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继而进行解读文本型练笔,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促进学生言语理解能力。
1、在品味词语中活化形象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引导学生展开品味词语的练笔,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如王菘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一词的练笔:
师:是啊,你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哪,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形象写成几句话。
生: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说“对不起”,摊主也不肯放过他,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
……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坎坷”一词的练笔,丰富了学生对阿炳这一人物视像的立体感和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进入了“坎坷”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2、在品析难句处提升感悟
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引起共鸣的句子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体验在这些句子中表达得最清楚。教学时要对这些句子进行深挖细掘,让学生有感而发,动心动情地写出“眼中景,心中情”,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五年级《白杨》一课,课尾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现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来突破呢?在学生朗读体会、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练笔:“同学们,‘爸爸’嘴角浮起的一丝微笑,是因为他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将跟自己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那么,当‘爸爸’看到这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当时‘自己’的内心活动。”学生们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师生评议交流,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这样一处含义深刻的话语,本要花大量时间解决,却在这样艺术地写的情境中“无痕”地解决了,激活的是学生的思维,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可谓是语言与精神的一次同步提升。
3、在品读内心处丰满形象
写人的文章,人物形象需要读者用心体会。如果能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而且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或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还原成触手可及的鲜明想象,那难点的突破就能迎刃而解。
如我在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抓住“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一句引导学生练笔。
生:从租界回来以后,常常一个人在想,洋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可是,更令人憎恨的是中国巡警!中华民族之所以这么软弱,中华民族同胞之所以被欺凌,是因为什么?中华民族地域辽阔,人又多,不见得会输给外国人。关键是中华同胞不能够团结一心,要不然,中国人怎么不为自己人撑腰啊?
……
这样的练笔不仅是一次习作实践,更是对文本进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而这种更进的深入可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产生某种“顿悟”,学生的内在积蓄也将随之丰厚起来。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练笔应根据课文内容找准有效的落点,有目的、多样化及有层次地适量进行,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都在教师巧妙的练笔设计中得以激发、培养和提升,在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放飞灵性,飞溅出生命成长的朵朵浪花!